一种电池包气密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1020发布日期:2023-11-29 23:2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包气密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池包检测,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气密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制造领域,电池包常用防水透气阀(防爆阀)。

2、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3、目前在应用的电池包中,一般防水透气阀安装位置为上盖侧面,防水透气阀四周无其他结构可供机械密封工装固定,防水透气阀的箱体生产、测试中,采用的是用特制堵头进行防水透气阀位置的封堵,做完测试后,更换常规防水透气阀。

4、目前气密测试方案,安装密封堵头,测试完成后,拆卸密封堵头再安装常规防水透气阀。工序重复繁琐,反复拆装,易损坏防水透气阀螺母。

5、cn113834606b-一种锂电池包进行气密性防爆阀封堵的测试系统,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包进行气密性防爆阀封堵的测试系统,涉及锂电池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夹持部件以及封堵部件,夹持部件安装在锂电池包位于防爆阀的一侧,提供施力点,通过封堵部件对防爆阀进行施力密闭封堵;夹持部件构造为上夹持件、下夹持件以及调节件,封堵部件构造为包括外密闭罩、内封闭器、丝杠组件以及密封液加注组件,本发明设计为对锂电池包进行气密性测试的系统,可作用在不同尺寸的锂电池包上,也无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包气密密封装置,减少箱体内部焊接螺母的工序;避免气密测试反复拆卸造成螺纹损伤;实施简便,成本低、减少工艺风险。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包气密密封装置,具有:

3、电池包箱体,电池安装在所述电池包箱体内;

4、防爆阀,安装在所述电池包箱体上,所述防爆阀连通电池包箱体内外空间;

5、壳体;

6、软磁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软磁体内设有通孔;

7、永磁体,转动安装在所述软磁体的通孔内,所述永磁体的两端与通孔内壁滑动接触;

8、铜块,所述软磁体的两侧通过铜块隔断;

9、凹槽,所述壳体的第一侧上设有容纳防爆阀的凹槽;

10、密封垫,所述壳体的第一侧上设有密封垫,所述壳体能够通过密封垫与电池包箱体气密连接。

11、所述软磁体内的通孔为圆柱形。

12、所述凹槽和横截面为腰型孔形,所述凹槽能够容纳两个防爆阀。

13、所述壳体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壳体的第一侧能够覆盖两个防爆阀,并与电池包箱体的外壁接触。

14、还具有带动永磁体转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第一端与永磁体的中部连接,驱动杆的第二端伸入壳体。

15、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端上还设有手柄。

16、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减少箱体内部焊接螺母的工序;2.避免气密测试反复拆卸造成螺纹损伤;3.实现密封的综合功能,实施简便,成本低、减少工艺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气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气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体内的通孔为圆柱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气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和横截面为腰型孔形,所述凹槽能够容纳两个防爆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气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壳体的第一侧能够覆盖两个防爆阀,并与电池包箱体的外壁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气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带动永磁体转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第一端与永磁体的中部连接,驱动杆的第二端伸入壳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气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端上还设有手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气密密封装置,具有:电池包箱体,电池安装在电池包箱体内;防爆阀,安装在电池包箱体上,防爆阀连通电池包箱体内外空间;壳体;软磁体,安装在壳体内,软磁体内设有通孔;永磁体,转动安装在软磁体的通孔内,永磁体的两端与通孔内壁滑动接触;铜块,软磁体的两侧通过铜块隔断;凹槽,壳体的第一侧上设有容纳防爆阀的凹槽;密封垫,壳体的第一侧上设有密封垫,壳体能够通过密封垫与电池包箱体气密连接,减少箱体内部焊接螺母的工序;避免气密测试反复拆卸造成螺纹损伤;实施简便,成本低、减少工艺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唐庆伟,齐永忠,周扬,赵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瑞露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