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51208发布日期:2023-09-23 23:0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换热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动力电池热管理设计中,针对多并联支路口琴管间集流体管路的连接方式,密封性、可拆卸性、安装效率以及加工成本是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现有技术中,多个并联口琴管间集流体的管路连接,通常采用在线压接的方式,在线压接会使得集流体的管路之间过盈配合,因而这种连接方式可拆卸性差,不便于后续维修,而且工艺难度大,难以实现量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以缓解现有的多个并联口琴管间集流体的管路采用在线压接的连接方式,可拆卸性差,不便于后续维修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换热板、套管和卡接件,至少两个所述换热板沿预设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换热板本体之间形成容纳腔;

4、所述换热板包括换热板本体和连接管,所述换热板本体内部设置有换热流道,所述连接管固定在所述换热板本体上且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外壁开设有向内壁凹陷且沿所述外壁周向分布的卡槽;

5、所述套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沿所述管壁周向延伸的通槽,当所述连接管插入到所述套管内,所述通槽与所述卡槽相对应,所述卡接件从所述通槽卡入到所述卡槽,以实现所述卡槽与所述套管之间的连接。

6、更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连接管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一组卡槽,所述套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两组沿所述管壁周向延伸的通槽,以供两个所述连接管从所述套管两端插入时卡紧。

7、更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包括底壁和与所述底壁连接的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底壁为平面且与所述连接管的外壁相交。

8、更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卡槽为多个且沿所述外壁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卡接件包括与所述卡槽相对应的弹性夹紧部。

9、更进一步的,所述卡接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连接有两弹性夹紧部,所述连接部和两个弹性夹紧部整体呈u型。

10、更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夹紧部包括弹性夹紧臂和设置在所述弹性夹紧臂末端的倒钩,所述卡槽包括底壁和与所述底壁连接的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倒钩与所述弹性夹紧臂构成平面与所述侧壁所在的平面相交。

11、更进一步的,所述套管端部的内壁设有限位凹槽,所述连接管的外壁设有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配合的限位凸块;当所述连接管插入到所述套管内时,所述限位凸块卡入到所述限位凹槽内。

12、更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与所述连接管相对的内壁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所述通槽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与所述连接管的外壁相抵接。

13、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箱体、电芯和多个第一方面所述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和所述电芯均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换热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电芯的温度。

14、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

15、本实用新型至少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16、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换热板、套管和卡接件,至少两个所述换热板沿预设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换热板本体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换热板包括换热板本体和连接管,所述换热板本体内部设置有换热流道,所述连接管固定在所述换热板本体上且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外壁开设有向内壁凹陷且沿所述外壁周向分布的卡槽;所述套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沿所述管壁周向延伸的通槽,当所述连接管插入到所述套管内,所述通槽与所述卡槽相对应,所述卡接件从所述通槽卡入到所述卡槽,以实现所述卡槽与所述套管之间的连接。

17、两个连接管分别固定安装于相邻的两个换热板本体,套管套设在两个连接管的外部,卡接件穿过通槽并卡设在卡槽,从而使得套管与两个连接管连接。两个连接管均与换热板本体内部的换热流道连通,而且套管将两个连接管连通,冷却液可以从一个换热板本体经过两个连接管和套管流向相邻的换热板本体实现冷却换热。将连接管插入到套管内,通槽与卡槽相对应,卡接件从通槽卡入到卡槽,从而实现卡槽与套管之间的连接,比现有的压接方式成本更低,操作简便,易于拆装。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换热板、套管和卡接件,至少两个所述换热板沿预设方向间隔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管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一组卡槽,所述套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两组沿所述管壁周向延伸的通槽,以供两个所述连接管从所述套管两端插入时卡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底壁和与所述底壁连接的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底壁为平面且与所述连接管的外壁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卡槽为多个且沿所述外壁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卡接件包括与所述卡槽相对应的弹性夹紧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连接有两弹性夹紧部,所述连接部和两个弹性夹紧部整体呈u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紧部包括弹性夹紧臂和设置在所述弹性夹紧臂末端的倒钩,所述卡槽包括底壁和与所述底壁连接的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倒钩与所述弹性夹紧臂构成平面与所述侧壁所在的平面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端部的内壁设有限位凹槽,所述连接管的外壁设有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配合的限位凸块;当所述连接管插入到所述套管内时,所述限位凸块卡入到所述限位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与所述连接管相对的内壁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所述通槽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与所述连接管的外壁相抵接。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电芯和多个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和所述电芯均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换热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电芯的温度。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换热板、套管和卡接件,至少两个换热板沿预设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换热板本体之间形成容纳腔;换热板包括换热板本体和连接管,换热板本体内部设置有换热流道,连接管固定在换热板本体上且与换热流道连通,连接管的外壁开设有向内壁凹陷且沿外壁周向分布的卡槽;套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沿管壁周向延伸的通槽,当连接管插入到套管内,通槽与卡槽相对应,卡接件从通槽卡入到卡槽,以实现卡槽与套管之间的连接。本技术通过卡接件将套管与两个连接管卡接的方式实现换热板本体之间的连接,比现有的压接方式成本更低,操作简便,易于拆装。

技术研发人员:田艳峰,彭虹荃,刘春艳,金佺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