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20510发布日期:2023-09-21 00:37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漏电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尤其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


背景技术:

1、断路器是用于接通、承载和分断正常电路条件下的电流,以及在规定条件下当剩余电流达到规定值时能触头断开和在规定的异常电路条件下(例如短路)也能接通承载一定时间和自动分断电流的机械开关电器。漏电断路器在动触头和静触头分离时会产生高压电弧,为避免高压电弧对壳体内其它部件的冲击,目前断路器的灭弧主要是在l极和n极分别增设灭弧室来实现;两个灭弧室的设置极大占用了壳体内的体积,从而使得漏电断路器体积较为庞大。

2、为此有人提出在其中一个壳体设置灭弧筋以替代灭弧室进行灭弧,如中国专利cn111816513a。在该结构中灭弧筋沿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其右侧经隔板进行隔离,该结构的灭弧筋只能起到分割电弧的作用;若产生的电弧较小,分割后可能会熄灭,但若产生的电弧较大分割后的电弧仍然具有很大的能量而难以熄灭,从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在该结构中灭弧筋位于壳体内部,灭弧后产生的气体和能量只能滞留于壳体内而无法从壳体排出,感温高压会严重损坏壳体的机械部件和电器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漏电断路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壳体和容纳于壳体内的操作机构、磁脱扣机构以及灭弧机构;

3、灭弧机构包括位于l极壳体内的灭弧室和位于n极壳体内的灭弧组件,灭弧组件包括n极引弧片、灭弧筋以及挡弧片;挡弧片设置于n极壳体的底部且挡弧片所在处的壳体底部具有n极排气口,灭弧筋形成于n极壳体内壁且其下端接近于挡弧片,其上端向操作机构内的n极动触头所在处延伸;灭弧筋分割n极动触头和n极静触头分离时产生的电弧,n极引弧片将分割后的电弧向档弧板所在处引导以熄灭电弧,灭弧后产生的气体从挡弧片底部的n极排气口排出。

4、磁脱扣机构和灭弧室设置于l极壳体内且灭弧室远离操作机构的一侧壳体上具有排气通道;磁脱扣机构包括线圈部件和位于线圈部件下方的磁轭,磁轭上具有沿l极壳体横向方向延伸且连通排气通道的排气槽,l极动触头和l极静触头分离时产生的电弧进入灭弧室灭弧,产生的气体分别从l极灭弧室的侧面和排气槽并经排气通道排出l极壳体。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挡弧片为金属挡弧片且与n极静触头一体成型。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漏电断路器还包括电气组件,电气组件包括电路板,电路板设于n极静触头远离n极引弧片的一侧;挡弧片具有与n极静触头连接的隔挡部和固定于n极壳体底部的引弧部,隔挡部将分割后的电弧引向位于引弧部下方的n极排气口并阻挡电弧进入电路板。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漏电断路器还包括经壳体上的导线孔伸入至壳体内且电性连接于挡弧片上引弧部的输入导线,输入导线经引弧部和隔挡部连接于n极静触头;n极引弧片远离n极静触头的一侧设有与外部导线连接的出线端子和与出线端子配合设置的接线板。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漏电断路器还包括位于出线端子下方的互感器,连接于出线端子上的输出导线穿过互感器分别与n极引弧片和操作机构上的n极动触头连接。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磁轭设置于线圈部件与l极灭弧室之间且磁轭具有两个固定部和连接两个固定部的横向支撑部,两个固定部分别卡接在线圈部件的两端,排气槽形成于横向支撑部。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线圈部件包括外部线圈、漏电线圈、骨架、动铁芯、顶杆、铁芯压簧以及静铁芯;所述外部线圈外套于骨架,漏电线圈设于外部线圈与骨架之间,动铁芯可移动式设置于骨架内,静铁芯安装于骨架的前端且具有轴向通孔,l极静触头设置于静铁芯的前端;顶杆通过铁芯压簧安装于动铁芯和静铁芯的轴向通孔内,漏电断路器短路时,外部线圈产生磁力以使动铁芯带动顶杆向静触头所在的一侧移动,顶杆穿射出静铁芯的轴向通孔并推动操作机构,操作机构1包括l极动触头,顶杆推动l极动触头以使其与l极静触头分离;漏电断路器漏电时,漏电线圈与外部线圈产生磁力驱动动铁芯向静铁芯一侧移动,推动顶杆以使l极动静触头分离。

1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动铁芯上具有朝向静铁芯的开口槽,顶杆的后端底座容纳于开口槽内以跟随动铁芯联动;静铁芯的轴向通孔内具有朝向动铁芯的限位台阶,在漏电断路器短路时,限位台阶限定顶杆后端底座以控制顶杆的行程。

1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漏电断路器还包括测试机构,测试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测试按钮、测试压簧以及两个导电片;两个导电片分别连接于漏电断路器的n极和l极,测试压簧一端紧贴其中一个导电片且测试压簧的另一端位于测试按钮的下方和另一个导电片的上端,基于测试按钮的按压,测试压簧的另一端抵接另一导电片,漏电断路器的n极和l极通过两个导电片和测试压簧短接。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漏电断路器,在灭弧机构中设有l极灭弧室和位于n极壳体的灭弧组件,灭弧组件包括n极引弧片、灭弧筋以及挡弧片;挡弧片,在挡弧片所在处的壳体底部具有n极排气口;当漏电断路器短路时,n极动触头与n极静触头分离产生电弧,灭弧筋对电弧进行分割,以降低单股电弧的能量,实现快速灭弧。n极引弧片将分割后的电弧向档弧板所在处引导以熄灭电弧,灭弧后产生的气体从挡弧片底部的n极排气口排出。通过灭弧筋、挡弧片以及n极排气口配合熄灭电弧的方式,加快了电弧熄灭的速度,提高了灭弧组件的可靠性,同时也缩小了灭弧组件占用的空间。

14、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容纳于壳体内的操作机构、磁脱扣机构以及灭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弧片为金属挡弧片且与n极静触头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漏电断路器还包括电气组件,所述电气组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n极静触头远离n极引弧片的一侧;挡弧片具有与n极静触头连接的隔挡部和固定于n极壳体底部的引弧部,所述隔挡部将分割后的电弧引向位于引弧部下方的n极排气口并阻挡电弧进入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断路器还包括经壳体上的导线孔伸入至壳体内且电性连接于挡弧片上引弧部的输入导线,所述输入导线经引弧部和隔挡部连接于n极静触头;所述n极引弧片远离n极静触头的一侧设有与外部导线连接的出线端子和与出线端子配合设置的接线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断路器还包括位于出线端子下方的互感器,连接于出线端子上的输出导线穿过互感器分别与n极引弧片和操作机构上的n极动触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设置于线圈部件与l极灭弧室之间且磁轭具有两个固定部和连接两个固定部的横向支撑部,两个固定部分别卡接在线圈部件的两端,排气槽形成于横向支撑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部件包括外部线圈、漏电线圈、骨架、动铁芯、顶杆、铁芯压簧以及静铁芯;所述外部线圈外套于骨架,漏电线圈设于外部线圈与骨架之间,动铁芯可移动式设置于骨架内,静铁芯安装于骨架的前端且具有轴向通孔,l极静触头设置于静铁芯的前端;顶杆通过铁芯压簧安装于动铁芯和静铁芯的轴向通孔内,漏电断路器短路时,外部线圈产生磁力以使动铁芯带动顶杆向静触头所在的一侧移动,推杆穿射出静铁芯的轴向通孔并推动操作机构,操作机构包括l极动触头,顶杆推动l极动触头以使其与l极静触头分离;漏电断路器漏电时,漏电线圈产生磁力驱动动铁芯向静铁芯一侧移动并推动顶杆以使l极动静触头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上具有朝向静铁芯的开口槽,顶杆的后端底座容纳于开口槽内以跟随动铁芯联动;静铁芯的轴向通孔内具有朝向动铁芯的限位台阶,在漏电断路器短路时,所述限位台阶限定顶杆后端底座以控制顶杆的行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断路器还包括测试机构,所述测试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测试按钮、测试压簧以及两个导电片;两个导电片分别连接于漏电断路器的n极和l极,测试压簧一端紧贴其中一个导电片且测试压簧的另一端位于测试按钮的下方和另一个导电片的上端,基于测试按钮的按压,测试压簧的另一端抵接另一导电片,漏电断路器的n极和l极通过两个导电片和测试压簧短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壳体和容纳于壳体内的操作机构、磁脱扣机构以及灭弧机构;灭弧机构包括位于L极壳体内的灭弧室和位于N极壳体内的灭弧组件,灭弧组件包括N极引弧片、灭弧筋以及挡弧片;挡弧片设置于N极壳体的底部且挡弧片所在处的壳体底部具有N极排气口,灭弧筋形成于N极壳体内壁且其下端接近于挡弧片,其上端向操作机构内的N极动触头所在处延伸;灭弧筋分割N极动触头和N极静触头分离时产生的电弧,N极引弧片将分割后的电弧向档弧板所在处引导以熄灭电弧,灭弧后产生的气体从挡弧片底部的N极排气口排出,加快了灭弧速度,也缩短了灭弧组件占用的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何天纯,袁从飞,赵燕威,黄凯,梅天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沃斯托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