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努利吸盘及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1148发布日期:2023-11-22 20:0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伯努利吸盘及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太阳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伯努利吸盘及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太阳电池的制造过程中,通常采用吸盘和机械手组合,以使电池片吸附在吸盘上并通过机械手实现多个工位之间的搬运,为了确保电池片的搬运可靠性,目前电池片搬运用的吸盘多为伯努利吸盘,例如公开号为cn20749788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光伏伯努利吸盘,利用伯努利原理在吸盘接入压缩气体时,吸盘工作面产生均匀且薄的强气流,此时工件(例如电池片、硅片等)的上表面的气体流速大于其下部的气体流速,利用流体速度越快压强越小的原理,工件的上下两侧会产生压力差,从而在工件的底部能够形成向上的托举力,使得工件吸附在吸盘本体的底部。当机械手带动工件移动至对应位置后压缩气体停止流动,此时工件从吸盘本体的底部掉落,从而完成对工件的整个运输过程。

2、然而,采用这种工件释放的方式,由于在压缩空气停止供应后的一段时间内,吸盘仍保持对工件的吸附作用,导致吸盘对工件的继续吸附时间较长,不利于工件的快速释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伯努利吸盘及搬运装置,能够缩短伯努利吸盘对工件的释放时间,提高伯努利吸盘对工件的释放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伯努利吸盘,包括:

3、吸盘本体,所述吸盘本体具有用于吸附工件的吸附表面,所述吸盘本体间隔设有贯穿所述吸附表面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自沿所述吸盘本体的中心向远离所述吸盘本体的中心方向延伸至贯穿所述吸盘本体的外周侧面;

4、吸盘芯,设置于所述吸盘本体的背离所述吸附表面的一侧,所述吸盘芯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吸附通道,所述吸附通道用于通入第一气体,以在所述第一通孔处形成将所述工件吸附于所述吸附表面的吸附力;以及

5、反吹机构,所述反吹机构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的反吹孔,所述反吹孔用于通入第二气体,以在所述第二通孔处形成使所述工件脱离所述吸附表面的反吹压力。

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吸附表面,和/或,所述反吹机构和所述吸盘芯位于所述吸盘本体的同一侧,且所述反吹孔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线平行设置。

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伯努利吸盘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以及第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与气体装置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出气口管道连接于所述吸附通道,所述第二出气口管道连接于所述反吹孔,所述控制阀用于打开所述第一出气口,以控制所述吸附通道与所述进气口保持连通,或打开所述第二出气口,以控制所述反吹孔与所述进气口保持连通;

8、所述控制阀用于打开所述第一出气口时,所述第二出气口被所述控制阀遮挡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吸附通道被通入所述第一气体,以使所述伯努利吸盘吸附所述工件;

9、所述控制阀用于打开所述第二出气口时,所述第一出气口被所述控制阀遮挡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反吹孔被通入所述第二气体,以使所述伯努利吸盘释放所述工件。

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吸盘本体,所述反吹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反吹孔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

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伯努利吸盘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多个出气口,多个所述反吹孔与多个所述出气口一一对应,且多个所述反吹孔分别管道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出气口。

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吸盘芯在所述吸盘本体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吸盘本体的中心,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吸盘芯的外周。

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吹机构连接于所述吸盘芯,所述反吹机构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吸附表面,且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吸附表面凸设有凸起部,所述反吹孔贯穿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且所述反吹孔贯通所述凸起部。

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吹机构与所述吸盘芯可拆卸连接。

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吹机构的材质为铝合金、塑钢、聚氯乙烯或热塑性橡胶等。

16、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搬运装置,所述搬运装置包括机械手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伯努利吸盘,所述伯努利吸盘连接于所述机械手。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伯努利吸盘及搬运装置,该伯努利吸盘包括吸盘本体、吸盘芯以及反吹机构,通过在吸盘本体间隔设置贯穿吸附表面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自沿吸盘本体的中心向远离吸盘本体的中心方向延伸至贯穿吸盘本体的外周侧面,吸盘芯设置于吸盘本体的背离吸附表面的一侧,且吸盘芯设有连通第一通孔的吸附通道,吸附通道用于通入第一气体,以使第一气体依次经由吸附通道和第一通孔流通至吸附表面,利用伯努利原理使得吸盘本体在第一通孔处形成将工件吸附于吸附表面的吸附力,以使工件吸附于吸附表面,反吹机构设有连通第二通孔的反吹孔,反吹孔用于通入第二压气体,以使第二气体依次经由反吹孔和第二通孔流通至吸附表面,以在第二通孔处形成自所述吸盘芯指向所述吸盘本体的反吹压力,从而克服吸附表面对工件的吸附力,使得工件脱离吸附表面。这样,相较于通过停止第一气体的供应并等待吸附表面对工件的吸附力消失,以使工件脱离吸附表面的设计,本申请通过对工件施加一个于吸附力方向相反的反吹压力,能够缩短第一气体停止流通后吸盘对工件保持吸附作用的时间,使得使工件能够快速脱离吸附表面。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伯努利吸盘及搬运装置,能够缩短伯努利吸盘对工件的释放时间,提高伯努利吸盘对工件的释放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伯努利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伯努利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吸附表面,和/或,所述反吹机构和所述吸盘芯位于所述吸盘本体的同一侧,且所述反吹孔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线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伯努利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伯努利吸盘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以及第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与气体装置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出气口管道连接于所述吸附通道,所述第二出气口管道连接于所述反吹孔,所述控制阀用于打开所述第一出气口,以控制所述吸附通道与所述进气口保持连通,或打开所述第二出气口,以控制所述反吹孔与所述进气口保持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伯努利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吸盘本体,所述反吹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反吹孔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伯努利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伯努利吸盘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多个出气口,多个所述反吹孔与多个所述出气口一一对应,且多个所述反吹孔分别管道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出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伯努利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芯在所述吸盘本体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吸盘本体的中心,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吸盘芯的外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伯努利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吹机构连接于所述吸盘芯,所述反吹机构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吸附表面,且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吸附表面凸设有凸起部,所述反吹孔贯穿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且所述反吹孔贯通所述凸起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伯努利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吹机构与所述吸盘芯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伯努利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吹机构的材质为铝合金、塑钢、聚氯乙烯或热塑性橡胶。

10.一种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装置包括机械手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伯努利吸盘,所述伯努利吸盘连接于所述机械手。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伯努利吸盘及搬运装置,该伯努利吸盘包括吸盘本体、吸盘芯以及反吹机构,吸盘本体具有用于吸附工件的吸附表面,吸盘本体间隔设有贯穿吸附表面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自沿吸盘本体的中心向远离吸盘本体的中心方向延伸至贯穿吸盘本体的外周侧面,吸盘芯设置于吸盘本体的背离吸附表面的一侧,吸盘芯设有连通第一通孔的吸附通道,吸附通道用于通入第一气体,以在第一通孔处形成将工件吸附于吸附表面的吸附力,反吹机构设有连通第二通孔的反吹孔,反吹孔用于通入第二气体,以在第二通孔处形成使工件脱离吸附表面的反吹压力。从而,能够缩短伯努利吸盘对工件的释放时间,提高吸盘对工件的释放效率,以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万俟,邓艺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通威太阳能(眉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