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系统以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71139发布日期:2023-09-24 07:4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系统以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安全防护,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系统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1、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迎来了蓬勃发展期,电池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其安全性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电池系统在供电时,由于电芯温度过高导致内部压力增大,极易发生膨胀爆炸等热失控现象,严重影响了汽车的安全性能。现有的电池系统并不能实现对电芯内部压力的实时监测,导致车辆驾驶人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无法及时得知电池系统的工作情况,存在较大的行车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系统以及汽车,能够主动防止电池系统发生热失控,提高了电池系统的安全性。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系统,包括:

4、电芯模组,设于电池包壳体内;

5、电阻式传感组件,设于所述电芯模组上;

6、信号采集器,设于所述电芯模组与所述电池包壳体之间,且所述信号采集器通信连接于所述电阻式传感组件;以及

7、控制器,设于所述电芯模组与所述电池包壳体之间,且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于所述信号采集器;

8、其中,所述电阻式传感组件包括电阻应变传感器,所述电阻应变传感器设于所述电芯模组的单体电芯内。

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系统还包括:

10、电池包壳体;以及

11、液冷组件,设于所述电池包壳体内,且所述液冷组件位于所述电芯模组外侧的四周。

1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模组设有至少一个。

1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模组内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单体电芯。

1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阻式传感组件设有至少一个。

1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阻式传感组件还包括变换测量电路组件,所述变换测量电路组件设于所述电芯模组上。

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变换测量电路组件包括:

17、极柱,设于所述单体电芯上,所述极柱电连接于所述电阻应变传感器;

18、汇流器,设于所述极柱上;以及

19、电路集成器,设于所述电芯模组的一侧,且所述电路集成器电连接于所述汇流器。

2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极柱、所述汇流器以及所述电路集成器依次电连接,以形成变换测量电路。

2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信号采集器有线和/或无线通信连接于所述电阻式传感组件中的电路集成器。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至少一个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电池系统。

23、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系统以及汽车,通过在单体电芯内设置电阻式应变传感器,以根据单体电芯内压力的变化产生电阻变化信号,并将极柱与电路集成器通过汇流器串联连接,能够将电阻变化信号转换成电压变化信号,最终通过对电压变化信号的转换处理以获得单体电芯内的压力数据信号,实现了对单体电芯内的压力的实时监测,能够主动防止由于单体电芯内的压力过高导致电池系统发生热失控,提升了电池系统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系统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设有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内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单体电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式传感组件设有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式传感组件还包括变换测量电路组件,所述变换测量电路组件设于所述电芯模组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测量电路组件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所述汇流器以及所述电路集成器依次电连接,以形成变换测量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器有线和/或无线通信连接于所述电阻式传感组件中的电路集成器。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电池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系统,包括:电芯模组,设于电池包壳体内;电阻式传感组件,设于所述电芯模组上;信号采集器,设于所述电芯模组与所述电池包壳体之间,且所述信号采集器通信连接于所述电阻式传感组件;以及控制器,设于所述电芯模组与所述电池包壳体之间,且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于所述信号采集器;其中,所述电阻式传感组件包括电阻应变传感器,所述电阻应变传感器设于所述电芯模组的单体电芯内。通过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电池系统以及汽车,能够实现对单体电芯内的压力的实时监测,主动防止由于单体电芯内的压力过高导致电池系统发生热失控,提高电池系统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坤,郭永兴,章驰威,彭嘉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耀宁新能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