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储能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83210发布日期:2023-11-29 20:1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电力储能巢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能源,尤其涉及电力储能巢。


背景技术:

1、为了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节约用能和发展清洁能源成为了一种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储存峰谷电能和清洁电力成为了节能减排重要应用环节,与此同时,电能储能工程建设周期也越来越短,预制化交付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有效实现低谷电力和清洁电力的存储和便捷交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电力存储和便捷交付的需求,提供基于集成化、预制化和标准化的电力储能巢,可有效解决低谷电力和清洁电力的存储和便捷交付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力储能巢,包括标准预制舱、多个电池框架以及电池模组,所述标准预制舱内预先配置有温控系统,多个所述电池框架分布在所述标准预制舱内,每一所述电池框架内部用于安装至少一个所述电池模组,所述标准预制舱上预留有所述温控系统的冷媒管接口和通讯控制接口以及用于为所述电池模组供电的电力接口,如此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具体数量的电池模组安装到电池框中,整个储能巢实现标准化、模块化和预制化,建设周期短,可以批量预制生产,可根据负载容量和系统备电时间灵活快速部署,可有效解决低谷电力和清洁电力的存储和便捷交付问题。

3、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力储能巢中,所述温控系统包括与多个所述电池框架对应的多个冷却盘管,所述电池模组侧面安装有风扇组,每一个所述冷却盘管集成在对应的所述电池框架的进风口一侧,所述冷却盘管用于对进入所述电池框架内的热空气进行冷却降温,所述电池模组安装到所述电池框架内时其风扇组面向所述电池框架的出风口一侧以便强制排出所述电池模组的热空气,如此,本实用新型针对每一个电池框架进行针对性的制冷,每一个电池框架通过冷却盘管、电池风扇配合实现冷却电池模组的效果。

4、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力储能巢中,每一所述电池框架还配置有分隔挡板,所述分隔挡板用于在装入所述电池模组后安装到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电池框架之间以将所述电池框架内部分隔成封闭的冷通道和热通道,所述分隔挡板位于靠近所述风扇组的位置且面向所述出风口,通过设计封闭的冷通道和热通道,可以提高温控系统的换热效率;

5、其中,所述电池框架、进风口、电池模组以及分隔挡板构成所述冷通道;所述电池框架、出风口、风扇组以及分隔挡板构成所述热通道。

6、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力储能巢中,所述标准预制舱为矩形集装箱,多个所述电池框架均分成面对面的两排,每一排所述电池框架沿所述标准预制舱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一所述电池框架的进风口均朝向邻近的所述标准预制舱的侧面舱体,每一所述电池框架的出风口朝向对面的所述电池框架,同一排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框架之间的距离满足冷却系统气流间距,此种空间布局以及距离的设计可以尽量延缓热失控对相邻电池框架的影响。

7、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力储能巢中,所述标准预制舱的平行于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设备维护防护门,发生故障和检修维护时可以快速开启,节约设备维护搬运成本。

8、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力储能巢中,所述温控系统还包括控制箱、主冷管以及多个所述冷却盘管对应的多个支冷管,每一所述冷却盘管通过对应的所述支冷管连接到主冷管上,每一所述支冷管上设置有一个调节阀,所述调节阀通过控制线连接至所述控制箱,所述标准预制舱对外预留有连接所述主冷管和室外的冷源的冷媒管接口以及连接所述控制箱和室外的冷源的通讯控制接口,如此控制箱可以通过控制调节阀来控制制冷强度,满足储能巢内各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9、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力储能巢中,所述标准预制舱内还预先配置有多重安全防护系统,所述标准预制舱对外预留有连接所述多重安全防护系统的通讯控制接口,所述多重安全防护系统包括总电池管理系统和监控安防系统,所述电池模组的电池管理系统通过通信线缆连接至所述总电池管理系统中,所述总电池管理系统用于监控所述电池模组内部的温度、电流和电压,并将温度反馈给所述温控系统,如此通过增加多重安全防护系统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护等级,而且与温控系统进行关联可以给温控系统的调温提供支持,为不同厂家的锂电池系统提供了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

10、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力储能巢中,所述标准预制舱内还预先配置有接入所述多重安全防护系统并且独立供电的消防系统,所述标准预制舱对外预留有连接所述消防系统和室外消控室的通讯控制接口,所述消防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防喷淋系统和灾后排风系统,如此通过增加消防系统可以提前介入并解决可能发生的消防隐患以及第一时间解决已经发生的消防事故。

11、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力储能巢中,所述标准预制舱内还配置有汇流柜、消防电力箱、动力配电箱并预留有所述汇流柜、消防电力箱、动力配电箱对外的电力接口;

12、所述汇流柜的线缆延伸至各个所述电池框架的位置以用于接入所述电池模组为其提供充电电源,所述消防电力箱用于为所述消防系统供电,所述动力配电箱用于为所述标准预制舱内非消防设备供电,如此强电、弱电、消防供电三者独立供应,确保供电安全。

13、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力储能巢中,所述汇流柜的数量为两个,多个所述电池框架均分成面对面的两排,每一排所述电池框架并联后接入其中一个所述汇流柜。

14、本实用新型的电力储能巢,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力储能巢,其标准预制舱内预先配置有温控系统且分布多个电池框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具体数量的电池模组安装到电池框中,这种标准化、模块化和预制化的储能巢,建设周期短,可以批量预制生产,可根据负载容量和系统备电时间灵活快速部署,可有效解决低谷电力和清洁电力的存储和便捷交付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力储能巢,其特征在于,包括标准预制舱(21)、多个电池框架(23)以及电池模组(29),所述标准预制舱(21)内预先配置有温控系统,多个所述电池框架(23)分布在所述标准预制舱(21)内,所述电池框架(23)用于安装所述电池模组(29),所述标准预制舱(21)上预留有所述温控系统的通讯控制接口以及用于为所述电池模组(29)供电的电力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储能巢,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包括与多个所述电池框架(23)对应的多个冷却盘管(28),所述电池模组(29)侧面安装有风扇组(32),每一个所述冷却盘管(28)集成在对应的所述电池框架(23)的进风口(34)一侧;所述冷却盘管(28)用于对进入所述电池框架(23)内的热空气进行冷却降温,所述电池模组(29)安装到所述电池框架(23)内时其风扇组(32)面向所述电池框架(23)的出风口(35)一侧以便强制排出所述电池模组(29)的热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储能巢,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池框架(23)还配置有分隔挡板(33),所述分隔挡板(33)用于在装入所述电池模组(29)后安装到所述电池模组(29)与所述电池框架(23)之间以将所述电池框架(23)内部分隔成封闭的冷通道和热通道,所述分隔挡板(33)位于靠近所述风扇组(32)的位置且面向所述出风口(3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储能巢,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预制舱(21)为矩形集装箱,多个所述电池框架(23)均分成面对面的两排,每一排所述电池框架(23)沿所述标准预制舱(2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一所述电池框架(23)的进风口(34)均朝向邻近的所述标准预制舱(21)的侧面舱体,每一所述电池框架(23)的出风口(35)朝向对面的所述电池框架(23),同一排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框架(23)之间的距离满足冷却系统气流间距以延缓热失控对相邻所述电池框架(23)的影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储能巢,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预制舱(21)的平行于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设备维护防护门(2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储能巢,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还包括控制箱(45)、主冷管(41)以及多个所述冷却盘管(28)对应的多个支冷管(42),每一所述冷却盘管(28)通过对应的所述支冷管(42)连接到主冷管(41)上,每一所述支冷管(42)上设置有一个调节阀(43),所述调节阀(43)通过控制线(44)连接至所述控制箱(45),所述标准预制舱(21)对外预留有连接所述主冷管(41)和室外的冷源(40)的冷媒管接口以及连接所述控制箱(45)和室外的冷源(40)的通讯控制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储能巢,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预制舱(21)内还预先配置有多重安全防护系统(30),所述标准预制舱(21)对外预留有连接所述多重安全防护系统(30)的通讯控制接口,所述多重安全防护系统(30)包括总电池管理系统和监控安防系统,所述电池模组(29)的电池管理系统通过通信线缆连接至所述总电池管理系统中,所述总电池管理系统用于监控所述电池模组(29)内部的温度、电流和电压,并将温度反馈给所述温控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储能巢,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预制舱(21)内还预先配置有接入所述多重安全防护系统(30)并且独立供电的消防系统(27),所述标准预制舱(21)对外预留有连接所述消防系统(27)和室外消控室的通讯控制接口,所述消防系统(27)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防喷淋系统和灾后排风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储能巢,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预制舱(21)内还配置有汇流柜(24)、消防电力箱(25)、动力配电箱(26)并预留有所述汇流柜(24)、消防电力箱(25)、动力配电箱(26)对外的电力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储能巢,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柜(24)的数量为两个,多个所述电池框架(23)均分成面对面的两排,每一排所述电池框架(23)均匀间隔排布,每一排所述电池框架(23)并联后接入其中一个所述汇流柜(24)。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电力储能巢,包括标准预制舱(21)、多个电池框架(23)以及电池模组(29),所述标准预制舱(21)内预先配置有温控系统,还可以预先配置多重安全防护系统(30)、消防系统(27),多个所述电池框架(23)间隔分布在所述标准预制舱(21)内,每一所述电池框架(23)内部用于安装至少一个所述电池模组(29);本技术的电力储能巢,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具体数量的电池模组安装到电池框中,这种标准化、模块化和预制化的储能巢,建设周期短,可以批量预制生产,可根据负载容量和系统备电时间灵活快速部署,可有效解决低谷电力和清洁电力的存储和便捷交付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封海辉,傅烈虎,孙大康,陈能虎,高博,夏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