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电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06047发布日期:2023-10-29 02:57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电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放电转接头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放电转接头。


背景技术:

1、放电转接头所匹配的是新能源电动车放电功能,当在户外或者其它情况需取电时,可以通过取电设备接口,将取电设备电源对外负载输出供电,满足负载使用。

2、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大多放电转接头的输入结构与输出结构各自单独安装在壳体上,装配强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电转接头,其能够提高输入结构与输出结构的装配强度。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电转接头,包括:

4、外壳组件;

5、枪头组件,枪头组件包括电连接的输入结构及输出结构,输入结构设置有第一配合部,输出结构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部可拆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输入结构或输出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与外壳组件连接;

6、其中,输入结构用于与取电设备连接,输出结构用于与用电设备连接。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插接柱,第二配合部包括与第一插接柱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孔,和/或,第一配合部还包括第二插接孔,第二配合部还包括与第二插接孔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柱。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输入结构包括锁止件、第一输入支架及多个导线端子,多个导线端子与第一输入支架连接且与输出结构电连接,第一配合部及锁止件设置于第一输入支架,锁止件部分露出外壳组件且用于与取电设备锁止。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锁止件能在外壳组件内相对第一输入支架转动,锁止件具有用于与取电设备卡接的卡勾部且卡勾部位于外壳组件外,输入结构还包括与第一输入支架远离输出结构一侧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输入支架,第二输入支架具有支撑部,支撑部沿外壳组件的延伸方向延伸,卡勾部搭接于支撑部,导线端子穿设第二输入支架。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及开关按键,开关按键设置于壳体外侧,当按下开关按键时能与锁止件接触,以使卡勾部远离支撑部。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具有沿壳体延伸方向延伸的滑槽,开关按键与滑槽滑动配合。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输入支架用于与外壳组件可拆卸连接。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输出结构包括输出壳,第二配合部设置于输出壳,输出壳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插孔,输出壳内设有与多个第一插孔对应的多个导电触片,多个导电触片与输入结构电连接。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放电转接头还包括插座面板组件,插座面板组件包括依次排布的面板、保护结构及隔板,隔板与面板连接,面板设置有多个用于供用电设备插接的第二插孔,多个第二插孔与多个第一插孔对应设置,隔板设置有多个与第二插孔对应的第三插孔,面板与外壳组件可拆卸连接且位于外壳组件外。

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面板与外壳组件卡接。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转接头包括外壳组件及枪头组件。枪头组件包括电连接的输入结构及输出结构,输入结构设置有第一配合部,输出结构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配合部,输入结构或输出结构的至少一个与外壳组件连接。输出结构与输入结构电连接的连接关系外还通过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实现可拆卸连接,能够使得输出结构与输入结构连接为一个整体,进而在安装在外壳组件上,提高了输出结构与输入结构的装配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放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放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放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放电转接头,涉及放电转接头结构技术领域。放电转接头包括外壳组件及枪头组件。枪头组件包括电连接的输入结构及输出结构,输入结构设置有第一配合部,输出结构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配合部,输入结构或输出结构的至少一个与外壳组件连接。输出结构与输入结构电连接的连接关系外还通过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实现可拆卸连接,能够使得输出结构与输入结构连接为一个整体,进而在安装在外壳组件上,提高了输出结构与输入结构的装配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转,桂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