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的防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49702发布日期:2023-12-21 14:39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的防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防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升降的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1、由于技术及产品的局限,虽然做了大量的雷电防护工作,依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雷击问题。目前的防雷方式大多为以前的避雷针,提前放电避雷针等产品的基本原理其实是更好的“引雷”。

2、随着技术的发展,由之前的“引雷”变为了“防雷”,目前常用的防雷装置为电离防雷技术,电离防雷与传统避雷针的防雷原理完全不同,它不是通过控制雷击点来防止雷击事故,而是利用雷云的感应作用,或采取专门的措施,在电离装置附近形成强电场,使空气电离,如采用放射性元素使空气电离,以产生向雷云移动的离子流,使雷云所带电荷得以缓慢中和,从而保持空间电场强度不超过空气的击穿程度,消除落雷条件,抑制雷击发生。

3、电离防雷装置的高度不应低于被保护物的高度,而且要距离被保护物一定距离,但是在一些地方需要在建设电离防雷装置时,由于现场以及其他原因的限制,导致地基高度不够,从而导致电离防雷装置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目前许多电离防雷装置在进行雷电流防护时,消散电流小,极化电离空气的程度和密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提出了一种可升降的防雷装置。

2、一种可升降的防雷装置,包括:主体、短支臂、长支臂、针杆,所述主体通过螺栓固定在高架的顶部,所述主体由下座、抬升座组成,所述抬升座滑动安装在所述下座上,所述抬升座可在所述下座上升降,所述抬升座的外壁上设置了若干支臂固定座,所述支臂固定座在所述抬升座的外壁上呈圆周均匀分布且分为交错的上下两层;所述短支臂固定在上层的所述支臂固定座上,所述长支臂固定在下层的所述支臂固定座上,在所述短支臂和所述长支臂上固定有若干不同直径的金属环,在所述金属环上设有交错的所述针杆。

3、优选的,所述抬升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法兰盘,在所述法兰盘上开有阵列的螺纹孔,所述针杆的下端旋紧在螺纹孔内完成固定。

4、优选的,所述下座内开有竖槽,所述竖槽内固定有液压杆,所述抬升座的下部为圆筒,所述圆筒插入到所述竖槽内并罩在所述液压杆上,所述液压杆的上端与所述抬升座连接固定。

5、优选的,所述金属环以所述法兰盘为中心等距分布固定在所述短支臂和所述长支臂上,所述金属环在竖直方向上呈梯次分布。

6、优选的,所述支臂固定座中部带有开槽,所述短支臂和所述长支臂均由固定板、支杆组成,所述支杆固定焊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中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臂固定座通过螺栓紧固锁定,所述支杆的底端卡在所述固定座中部的开槽中。

7、优选的,在所述支杆上固定有若干立板,在所述立板上设置横板,所述金属环通过u型螺栓固定在所述横板上。

8、优选的,在所述长支臂的远端下侧设有外延架,在所述外延架的上侧和前侧也设有横板。

9、有益效果:该防雷装置设置了用于升降的液压杆,实现了引雷设施的高度调整;并且在主体上设置了均匀分布且呈梯次分布的金属环,金属环上设置了交错的针杆,该结构的防护范围更广,并且梯次分布的结构,可使引聚的雷电荷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升降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短支臂、长支臂、针杆,所述主体通过螺栓固定在高架的顶部,所述主体由下座、抬升座组成,所述抬升座滑动安装在所述下座上,所述抬升座可在所述下座上升降,所述抬升座的外壁上设置了若干支臂固定座,所述支臂固定座在所述抬升座的外壁上呈圆周均匀分布且分为交错的上下两层;所述短支臂固定在上层的所述支臂固定座上,所述长支臂固定在下层的所述支臂固定座上,在所述短支臂和所述长支臂上固定有若干不同直径的金属环,在所述金属环上设有交错的所述针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法兰盘,在所述法兰盘上开有阵列的螺纹孔,所述针杆的下端旋紧在螺纹孔内完成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内开有竖槽,所述竖槽内固定有液压杆,所述抬升座的下部为圆筒,所述圆筒插入到所述竖槽内并罩在所述液压杆上,所述液压杆的上端与所述抬升座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环以所述法兰盘为中心等距分布固定在所述短支臂和所述长支臂上,所述金属环在竖直方向上呈梯次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固定座中部带有开槽,所述短支臂和所述长支臂均由固定板、支杆组成,所述支杆固定焊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中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臂固定座通过螺栓紧固锁定,所述支杆的底端卡在所述固定座中部的开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升降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杆上固定有若干立板,在所述立板上设置横板,所述金属环通过u型螺栓固定在所述横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升降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支臂的远端下侧设有外延架,在所述外延架的上侧和前侧也设有横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升降的防雷装置,包括:主体、短支臂、长支臂、针杆,主体通过螺栓固定在高架的顶部,主体由下座、抬升座组成,抬升座滑动安装在下座上,抬升座可在下座上升降,抬升座的外壁上设置了若干支臂固定座,支臂固定座在抬升座的外壁上呈圆周均匀分布且分为交错的上下两层;短支臂固定在上层的支臂固定座上,长支臂固定在下层的支臂固定座上,在短支臂和长支臂上固定有若干不同直径的金属环,在金属环上设有交错的针杆。有益效果是:该防雷装置设置了用于升降的液压杆,实现了引雷设施的高度调整;并且在主体上设置了均匀分布且呈梯次分布的金属环,金属环上设置了交错的针杆,该结构的防护范围更广,并且梯次分布的结构,可使引聚的雷电荷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

技术研发人员:李萌,邓锦伦,左学荣,王衡,魏金玉,樊天南,包河,王效民,贾吉林,李凌乾,宋亚威,宋寒冰,杨杰,宋海亮,丁丽娟,刘昊,张雨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煤科院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