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散热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20103发布日期:2023-11-17 14:02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散热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缆,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散热电缆。


背景技术:

1、电缆是用以传输电能、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电缆通常由一根或多根线芯绞合而成,每根线芯的外面包覆有绝缘层,以及将多根线芯全部包覆的外护层。

2、当电缆在长时间的电力传输下时,线芯内部的温度不断上升,而电缆内部通常只有填充物料和线芯,使得电缆内部的热量难以散热到外界,从而使得电缆内部出现自燃的情形。现有的散热的方式通常为在电缆内部设置填充有冷却液的冷却管道,通过冷却液吸收线芯的热量。但是冷却液在冷却管道处于静止或者流动较为缓慢,随着时间的增长,对线芯的散热效果逐渐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散热电缆中冷却液的流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自散热电缆。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散热电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自散热电缆,包括外护层,所述外护层内设置有线芯主体,所述外护层内设置有多个沿所述线芯主体周向布置的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管道内设置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冷却管道的内壁的固定柱和旋转设置于所述固定柱的金属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冷却管道的轴线方向相垂直。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管道周向设置在线芯主体外侧,能够吸收线芯主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当电缆通电时,线芯主体的外侧产生磁场,由于电缆内部通过的电流为交流电,因此电流方向随时发生变化,磁场方向也随之改变,冷却管道内设置有与线芯主体轴线垂直的金属导流板,导流板能够随着磁场的方向改变来回摆动搅动冷却液,使得提高冷却液的流动性,从而能够提高对线芯的散热效果。

5、可选的,所述固定柱的轴线与所述冷却管道的径向交错布置,且位于远离所述线芯主体的一侧。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柱设置在冷却管道内远离线芯主体的一侧,相较于固定柱和冷却管道的径向同轴布置或者固定柱靠近线芯主体的一侧,能够提高导流板搅动冷却液的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冷却液的流动性。

7、可选的,所述冷却管道包括第一弧板、第二弧板,所述第一弧板的两侧端面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固定插孔,所述第二弧板的两侧端面具有与所述固定插孔配合的固定插柱。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冷却管道的组成,在进行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的连接时,先将导流件安装在第二弧板的内壁,然后在固定凸柱和固定插孔的插接配合,实现冷却管道的连接。

9、可选的,所述固定插柱与固定插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弧板在所述固定插孔侧壁开设有密封槽,且在所述密封槽布置有密封环,所述固定插柱侧壁具有供所述密封环布置的配合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公开固定插柱和固定插孔的配合关系,过盈配合能够降低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出现脱离的概率,同时密封环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之间的密封性,降低冷却液泄漏的概率。

11、可选的,所述第一弧板具有供所述固定柱布置的布置孔,所述第一弧板在所述布置孔侧壁具有导向所述固定柱的导向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柱通过布置孔安装于第一弧板上,通过导向槽的设置,使得固定柱的两端能够沿着导向槽伸入至布置孔内。

13、可选的,所述布置孔在远离所述第二弧板的侧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固定柱的侧壁具有与所述限位槽配合的限位棱。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柱的限位棱和限位槽的插接配合,使得进一步提高固定柱在第一弧板上的固定效果,降低固定柱从第一弧板脱离的概率。

15、可选的,所述第二弧板具有与所述导向槽对应的抵接块,所述抵接块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固定柱侧壁适配的抵接弧面。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柱插入至布置孔后,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开始对接固定,抵接块的设置能够填充导向槽,使得抵接块的抵接弧面和布置孔侧壁对固定柱形成夹持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固定柱在冷却管道内的固定效果。

17、可选的,所述第二弧板具有与所述线芯组件贴合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冷却管道内孔连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部和线芯组件侧壁贴合抵接,相较于凸起的半圆弧面与线芯组件抵接,能够提高抵接部和线芯组件侧壁的抵接面积,从而提高冷却液吸收线芯组件产生的热量的效果。

19、可选的,所述冷却管道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水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管道外壁防水层的设置,将冷却管道的外壁覆盖,能够对从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之间的缝隙泄漏的冷却液进行收集,降低了冷却液泄漏至线芯组件的概率。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本申请通过冷却管道内导流件的设置,能够在电缆通电时,在冷却管道内来回摆动,提高冷却液的流动性,进而提高冷却液对线芯组件的吸热效果;

23、2.本申请通过固定柱的轴线和冷却管道的径向交错布置,提高导流板推动冷却液的面积;

24、3.本申请通过抵接块的设置,能够与布置孔侧壁形成对固定柱的夹持效果,提高固定柱在冷却管道内的固定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自散热电缆,包括外护层(3),所述外护层(3)内设置有线芯主体(1),所述外护层(3)内设置有多个沿所述线芯主体(1)周向布置的冷却管道(2),所述冷却管道(2)内填充有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2)内设置有导流件(4),所述导流件(4)包括固定于所述冷却管道(2)的内壁的固定柱(41)和旋转设置于所述固定柱(41)的金属导流板(42),所述导流板(42)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冷却管道(2)的轴线方向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散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41)的轴线与所述冷却管道(2)的径向交错布置,且位于远离所述线芯主体(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散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2)包括第一弧板(21)、第二弧板(22),所述第一弧板(21)的两侧端面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固定插孔(211),所述第二弧板(22)的两侧端面具有与所述固定插孔(211)配合的固定插柱(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散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插柱(221)与固定插孔(211)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弧板(22)在所述固定插孔(211)侧壁开设有密封槽(212),且在所述密封槽(212)布置有密封环(2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散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板(21)具有供所述固定柱(41)布置的布置孔(214),所述第一弧板(21)在所述布置孔(214)侧壁具有导向所述固定柱(41)的导向槽(2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散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孔(214)在远离所述第二弧板(22)的侧壁设置有限位槽(2141),所述固定柱(41)的侧壁具有与所述限位槽(2141)配合的限位棱(4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散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板(22)具有与所述导向槽(215)对应的抵接块(222),所述抵接块(222)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固定柱(41)侧壁适配的抵接弧面(222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散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板(22)具有与所述线芯主体(1)贴合的抵接部(223),所述抵接部(223)与所述冷却管道(2)内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散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2)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水层(5)。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散热电缆,属于电缆技术领域。该包括外护层,所述外护层内设置有线芯主体,所述外护层内设置有多个沿所述线芯主体周向布置的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管道内设置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冷却管道的内壁的固定柱和旋转设置于所述固定柱的金属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冷却管道的轴线方向相垂直。本申请具有提高热电缆中冷却液的流动性。提高散热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懿明,储昭发,蔡延明,卢磊,沈婉女,童杉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新天用电线电缆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