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电芯结构、电池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96316发布日期:2023-10-28 22:31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电芯结构、电池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电芯结构、电池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1、目前,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不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上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工具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2、其中,圆柱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低bms管理难度、高安全性、高生产效率和低成本等优势。目前,圆柱形电池内部均为单极组卷绕结构,为了提升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电池直径向着更大的趋势发展。随着电池直径的增大,圆柱形电池存在几个问题至今仍未解决,成为圆柱电池广泛应用的阻力。具体如下:

3、一是电池内部应力会随着电池直径的增大而增大,极组内外层应力差异悬殊,导致循环后期电池跳水(电池跳水即电池容量突然衰减);

4、二是极组内部的电解液浸润性会变差,导致电池内阻大、极化大,电池倍率性能差;

5、三是电池产热会增加,导致循环过程中电池的快速衰减。

6、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技术,能够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电池电芯结构、电池及电池模组。

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芯结构,其包括相互并联的多个极组以及至少一个隔断筒;

3、多个极组从里到外依次间隔分布;

4、任意相邻的两个极组之间,设置有隔断筒。

5、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如前所述的电池电芯结构。

6、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如前所述的电池。

7、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芯结构、电池及电池模组,设计科学,其采用多极组并联的结构,相邻的极组之间通过隔断筒相分隔,能够有效降低电池的内应力,又能实现快速散热,同时不损失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电解液分布均匀性,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并联的多个极组以及至少一个隔断筒(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极组,均是卷绕结构的极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极组均设置有多个极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是单极耳或全极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隔断筒(5)的横截面形状为c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隔断筒(5)的上下两端敞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隔断筒(5)的四周侧壁设置有多个通孔(51);

8.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电芯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电池壳(6);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池。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电芯结构、电池及电池模组,所述电池电芯结构包括相互并联的多个极组以及至少一个隔断筒;多个极组从里到外依次间隔分布;任意相邻的两个极组之间,设置有隔断筒。本技术公开的电池电芯结构、电池及电池模组,设计科学,其采用多极组并联的结构,相邻的极组之间通过隔断筒相分隔,能够有效降低电池的内应力,又能实现快速散热,同时不损失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电解液分布均匀性,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曾涛,王浩,赵李鹏,刘欢,王蓓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