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叠片机压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95570发布日期:2024-01-06 23:0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叠片机压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叠片机,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叠片机压刀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技术的发展,高速叠片方形锂电池受到了各大锂电制造厂家的青睐,与传统的卷绕工艺相比,叠片工艺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首先叠片式极组更加贴合方形电池的矩形壳体,能够充分利用四角的空间,而卷绕式极组受限于卷绕工艺,在壳体的四角存在空间浪费的现象。并且卷绕式极组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生扭曲,两侧圆弧卷绕处断裂造成内部短路。在产品性能方面叠片式极组有着更好的结构适应性,电池变形和膨胀几率大幅度下降。同时因为结构简单,电池的安全性更高,可以说叠片电池是对电池生产工艺的革命性升级,大幅度提高了电池的产品性能。

2、在现有的叠片技术中,都是在叠片台上放上隔膜,用压刀压紧进行叠片,对于叠出极组的品质,压刀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叠片台压刀,通常采用水平板状结构,其设计过于简陋且狭长,在叠片过程,对隔膜容易造成撕裂,在进行大层数叠片时由于压强较大容易对极片产生压痕,导致极片掉料,容易造成电芯性能与安全失控。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叠片机压刀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叠片机压刀结构,加大压刀宽度,压刀边缘设计为圆角,底部附带驱动机构,增加缓冲气缸,可以做到对极片较小压强,并且可以避免对隔膜/极片造成的压痕,且可以避免锐利边角撕裂隔膜或划伤极片。

2、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叠片机压刀结构,用于压持叠片台上的隔膜或极片,所述压刀结构包括压刀板、第一定位板、驱动机构,压刀板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一定位板底部,当驱动机构带动第一定位板运动时,第一定位板带动压刀板压持隔膜或极片。

4、进一步的,压刀板的厚度小于第一定位板的厚度。

5、进一步的,压刀板为方形结构,压刀板远离第一定位板的一端倒圆角。

6、进一步的,压刀板的宽度为22mm±0.1mm~35mm±0.1mm,长度为110mm±0.1mm~160mm±0.1mm。

7、进一步的,第一定位板上开设有数个第一定位孔。

8、进一步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固定件,固定件与第一定位板连接,第一驱动件与固定件的侧面连接,以使第一驱动件带动固定件做水平运动,第二驱动件与固定件底部连接,以使第二驱动件带动固定件做竖直运动。

9、进一步的,固定件包括第二定位板和移动块,第二定位板与第一定位板、移动块连接。

10、进一步的,第一驱动件为第一缓冲气缸,第一缓冲气缸的活塞杆与移动块侧面连接,以使第一缓冲气缸带动移动块做水平运动,进而使移动块带动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压刀板做水平运动。

11、进一步的,第二驱动件为第二缓冲气缸,第二缓冲气缸的活塞杆与移动块底部连接,以使第二缓冲气缸带动移动块做竖直运动,进而使移动块带动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压刀板做竖直运动。

12、进一步的,第二定位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定位孔孔径相对应的数个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板与第二定位板通过螺栓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重新设计的压刀结构,加大压刀宽度,压刀边缘设计为圆角,底部附带驱动机构,增加缓冲气缸,可以做到对极片较小压强,并且可以避免对隔膜/极片造成的压痕,且可以避免锐利边角撕裂隔膜或划伤极片。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叠片机压刀结构,用于压持叠片台上的隔膜或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刀结构包括压刀板、第一定位板、驱动机构,压刀板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一定位板底部,当驱动机构带动第一定位板运动时,第一定位板带动压刀板压持隔膜或极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叠片机压刀结构,其特征在于,压刀板的厚度小于第一定位板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叠片机压刀结构,其特征在于,压刀板为方形结构,压刀板远离第一定位板的一端倒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叠片机压刀结构,其特征在于,压刀板的宽度为22mm±0.1mm~35mm±0.1mm,长度为110mm±0.1mm~160mm±0.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叠片机压刀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板上开设有数个第一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叠片机压刀结构,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固定件,固定件与第一定位板连接,第一驱动件与固定件的侧面连接,以使第一驱动件带动固定件做水平运动,第二驱动件与固定件底部连接,以使第二驱动件带动固定件做竖直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叠片机压刀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件包括第二定位板和移动块,第二定位板与第一定位板、移动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叠片机压刀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件为第一缓冲气缸,第一缓冲气缸的活塞杆与移动块侧面连接,以使第一缓冲气缸带动移动块做水平运动,进而使移动块带动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压刀板做水平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叠片机压刀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驱动件为第二缓冲气缸,第二缓冲气缸的活塞杆与移动块底部连接,以使第二缓冲气缸带动移动块做竖直运动,进而使移动块带动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压刀板做竖直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叠片机压刀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定位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定位孔孔径相对应的数个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板与第二定位板通过螺栓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叠片机压刀结构,用于压持叠片台上的隔膜或极片,所述压刀结构包括压刀板、第一定位板、驱动机构,压刀板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一定位板底部,当驱动机构带动第一定位板运动时,第一定位板带动压刀板压持隔膜或极片。本技术利用重新设计的压刀结构,加大压刀宽度,压刀边缘设计为圆角,底部附带驱动机构,增加缓冲气缸,可以做到对极片较小压强,并且可以避免对隔膜/极片造成的压痕,且可以避免锐利边角撕裂隔膜或划伤极片。

技术研发人员:马国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捷威动力工业嘉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