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极耳折叠极片、电芯和圆柱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8421发布日期:2023-12-14 07:52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极耳折叠极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的,具体地,主要涉及一种全极耳折叠极片、电芯和圆柱电池。


背景技术:

1、目前,圆柱型的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经过卷绕后,需要进行揉平、切叠整形等操作,上述操作使得电芯两端端面处的极耳之间接触密实,电芯处于近似封闭的状态,导致电芯入壳后出现注液浸润困难的问题;但是,若不对极耳进行揉平、整形操作,极耳之间无法被整合收集在一起,则将集流盘焊接在极耳上时,由于极耳箔材的厚度较薄,又无法对集流盘起到支撑作用。

2、另外,焊接时改变集流盘施加在极耳端部上的压力,能够对焊接的牢固性进行改善,但是,施加的压力过大可能对电极材料涂层造成破坏,压力较小又使极耳间无法收集聚拢、紧密接触,容易焊接不牢固或将集流盘焊穿。

3、因此,圆柱型锂电池在生产中,既需要实现极耳收集聚拢、紧密接触,又需要保证极耳端面疏松多孔、给电解液渗透进入电芯提供通道,从而使得电解液更好的浸润卷芯,这种情况对圆柱型锂电池的生产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现有申请公布号为cn114050326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电芯极耳加工方法,包括全极耳圆柱卷芯,且全极耳圆柱卷芯内部包含有正极极耳与负极极耳、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及收尾终止胶,正极极耳与负极极耳是由正负极集流体均伸出隔膜一定长度所组成;该方案的发明人通过折叠极片的空箔区,使得极耳整形后相互之间仍能够产生间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解液的浸润问题。

5、但是,上述的方案还存在如下的问题:极片的空箔区经过折叠后,箔材的边缘是朝向卷芯方向的,这样在压极耳进行集流盘焊接时,容易导致箔材边缘的毛刺与极片活性物质接触,从而产生电芯短路的问题。

6、有鉴于此,需要对现有的圆柱电池的电芯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极耳折叠极片、电芯和圆柱电池,以解决圆柱电池的电芯空箔区在折叠后,毛刺易与极片活性物质接触产生短路的问题,并同时保证电芯内电解液充分浸润。

2、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全极耳折叠极片,所述极片包括涂覆区和空箔区,所述空箔区设置有折叠部,所述折叠部经偶数次折叠形成,所述折叠部包括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和自由端,所述自由端朝向所述极片的外侧,与所述涂覆区相背离。

3、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内周朝向所述涂覆区,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内周背向所述涂覆区。

4、优选地,所述涂覆区的其中一侧或两侧设置有活性涂层。

5、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形成“z”字形结构。

6、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芯,采用上述任一所述的极片卷绕制成。

7、优选地,所述极片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的折叠部经卷绕形成正极极耳,所述负极极片的折叠部经卷绕形成负极极耳。

8、优选地,所述电芯包括隔膜,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依次间隔设置,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之间。

9、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圆柱电池,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电芯。

10、优选地,所述圆柱电池包括集流盘,所述集流盘包括正极集流盘,所述正极集流盘焊接在所述正极极耳上。

11、优选地,所述集流盘包括负极集流盘,所述负极集流盘焊接在所述负极极耳上。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一方面,由于极片的边缘设置了经过两次折弯的折叠部,因此,极片卷绕形成电芯、折叠部卷绕形成极耳后,经过整形的相邻的折叠部之间仍然会具有间隙供电解液留存,从而保证了电芯整体能够充分地得到电解液的浸润、保证了电芯放电的可靠性;

14、另一方面,由于折叠部的自由端背离涂覆区,因此电芯在与集流盘焊接时,极片的边缘即自由端上的毛刺不会在压力的用下进入卷芯内部,从而极大程度地降低了集流盘焊接时电芯内部产生短路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全极耳折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1)包括涂覆区(101)和空箔区(102),所述空箔区(102)设置有折叠部(12),所述折叠部(12)经偶数次折叠形成,包括第一折弯部(121)、第二折弯部(122)和自由端(123),所述自由端(123)朝向所述极片(1)的外侧,与所述涂覆区(101)相背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极耳折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121)的内周朝向所述涂覆区(101),所述第二折弯部(122)的内周背向所述涂覆区(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极耳折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区(101)的其中一侧或两侧设置有活性涂层(1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极耳折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121)和所述第二折弯部(122)形成“z”字形结构。

5.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极片(1)卷绕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1)包括正极极片(1)和负极极片(1),所述正极极片(1)的折叠部(12)经卷绕形成正极极耳,所述负极极片(1)的折叠部(12)经卷绕形成负极极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隔膜,所述正极极片(1)和所述负极极片(1)依次间隔设置,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正极极片(1)和所述负极极片(1)之间。

8.一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电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电池包括集流盘,所述集流盘包括正极集流盘,所述正极集流盘焊接在所述正极极耳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电池包括集流盘,所述集流盘包括负极集流盘,所述负极集流盘焊接在所述负极极耳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极耳折叠极片、电芯和圆柱电池,属于锂电池的技术领域,所述极片包括涂覆区和空箔区,所述空箔区设置有折叠部,所述折叠部经偶数次折叠形成,所述折叠部包括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和自由端,所述自由端朝向所述极片的外侧,与所述涂覆区相背离。所述电芯采用所述极片经卷绕制成。所述圆柱电池包括所述的电芯。本技术的极片的折叠部在卷绕后,所形成的极耳之间仍有间隙填充电解液,且极耳的自由端的朝向背离涂覆区,因此,解决了圆柱电池的电芯空箔区在折叠后,毛刺易与极片活性物质接触产生短路的问题,并同时保证了电芯内电解液充分浸润。

技术研发人员:文飞,屈永辉,武冬冬,肖泽强,齐东方,李聪,纪荣进,张宇,熊周财,陈杰,郑明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锂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