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储能插头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44312发布日期:2023-11-23 00:2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储能插头配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接电插头,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的储能插头配件。


背景技术:

1、由于人们所需的能源都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为了合理利用能源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需要使用一种装置,把一段时期内暂时不用的多余能量通过某种方式收集并储存起来,在使用高峰时再提取使用,或者运往能量紧缺的地方再使用,这种方法就是能量存储。

2、大电流储能系统是绿色能源发展和广泛应用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系统之一,储能系统的电流输入输出都比较大,一般会达到50a以上,这就对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之间的电连接插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电连接器插头是用于固定和连接电缆的连接件,常用于电缆末端连接和续接,能让电缆和电器连接更牢固、更安全。是建筑、电力设备、电器连接等常用的配件。

4、公开(公告)号为cn208014982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大电流高防护连接系统,所述的连接系统包括插座以及插头,所述的插座包括直角形插座外壳,所述插座外壳包括电缆线连接部以及与电缆线连接部垂直设置的与插头连接的第一插接部,金属端子设置插座外壳内,电缆线的一端与金属端子连接。上述专利通过垂直设置的电缆线连接部与第一插接部,实现对电缆与插头的折弯连接,从而防止电缆本身发生弯折变形。

5、上面这种具有弯头结构的电连接插头,用于实现非直线角度的电连接,其通常由两个以上的部件通过螺纹、压接、焊接、过盈配合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如此生产的电连接插头在通过大电流时,由于两个部件之间的接触电阻增大,容易导致升温异常,引起连接故障,或导致连接器插头提前老化,降低使用寿命。

6、后来又出现了一体结构的弯式电连接器插头,用于克服上述缺陷,但是其弯折处容易形成不规整的折弯凸块,或者折弯处的宽度过大,导致最终产品的绝缘注塑壳体尺寸过大,不利于相邻两个插头的使用。另外,其两端通常为筒状,外部电缆与外部导电顶针通过插入筒状的内部空间中实现连接,但是筒状内部空间不便于观察,容易导致外部电缆与外部导电顶针不能插接到位。而且筒状外壁在后期进行绝缘塑胶件的注塑过程中,也容易导致塑料液体或粘接胶水从筒状外壁流出,影响产品的美观与使用。

7、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改进的储能插头配件,使其挤压弯折的衔接段具有合适的尺寸,不会导致绝缘注塑壳体过大,还能方便的观察电缆或导电顶针是否插接到位,还能避免塑料液体或粘接胶水从筒状外壁上流出,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储能插头配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固定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衔接段,所述第一端、第二端和衔接段设置为由导电金属管挤压弯折而成的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衔接段设置为由导电金属管挤压而成的紧密贴合的扁平状结构,所述扁平状的衔接段的厚度小于第一端的直径。

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扁平状的衔接段的宽度不大于第二端的直径。

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端上远离衔接段的端部设置为第二顶部,所述第二顶部上设置有扩孔,所述扩孔从第二顶部向衔接段的方向延伸一定深度,所述扩孔用于容纳外部电缆;第二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观察孔,第二观察孔开设在接近扩孔底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观察孔用于查看外部电缆插入所述扩孔的长度。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留置槽,所述留置槽环绕第二端的外壁形成周向凹槽,并从第二端的外表面向第二端的中轴线方向凹陷一定深度。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端上远离衔接段的端部设置为第一顶部,所述第一顶部上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用于容纳外部装置上的导电顶针,所述沉孔内设置有紧固簧件,所述紧固簧件的外侧与所述沉孔的内壁形成抵接,所述紧固簧件的内侧与外部装置上的导电顶针形成抵接,从而使导电顶针与第一端形成电性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顶部上设置有限位卡箍,所述限位卡箍设置有限位片和卡紧片,所述卡紧片卡合连接在紧固簧件上,所述限位片贴合在第二顶部上,从而对沉孔内的紧固簧件进行限制,避免紧固簧件从沉孔内脱出。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孔的底部与第一端连接的部位形成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具有限位平面,所述限位平面与第一顶部所在平面彼此平行。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第一观察孔,所述第一观察孔是贯穿限位部与第一端底部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沉孔的直径,从而用于查看外部装置上的导电顶针插入所述沉孔的长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端通过衔接段被挤压弯折向第二端,使第一端的中轴线与第二端的中轴线彼此相交,并形成具有一定角度的弯折角。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弯折角的角度等于90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把挤压弯折形成的衔接段进行限制,使其厚度与宽度都具有特定的尺寸,从而减小绝缘注塑壳体的尺寸,避免插头成品的尺寸过大,从而方便用户在小空间内的使用。

14、2、还在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设置相应的观察孔,从而使装配外部电缆或导电顶针时,可以观察是否装配到位,从而提高装配速度,提升装配质量。

15、3、还通过在第二端的外壁上设置留置槽,从而避免塑料液体或粘接胶水从筒状外壁上流出,并因此提升插头成品的美观度和实用性。

16、4、还在第一端上设置限位平面,并使限位平面与第一端部所在平面平行,从而更好的对放入第一端内部的紧固簧片进行限制,使导电顶针与第一端的连接更加的紧密,利于大电流的通过且避免不正常的温升。

17、因此,本实用新型经过上述的改进,可以提供一种改进的储能插头配件,使其挤压弯折的衔接段具有合适的尺寸,不会导致绝缘注塑壳体过大,另外还能方便的观察电缆或导电顶针是否插接到位,还能避免塑料液体或粘接胶水从筒状外壁上流出,并且使外部电缆或外部导电顶针与插头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固,从而使插头成品更加美规,更加易于使用。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的储能插头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10)、第二端(20)、以及固定连接第一端(10)和第二端(20)的衔接段(30),所述第一端(10)、第二端(20)和衔接段(30)设置为由导电金属管挤压弯折而成的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衔接段(30)设置为由导电金属管挤压而成的紧密贴合的扁平状结构,所述扁平状的衔接段(30)的厚度小于第一端(10)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储能插头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状的衔接段(30)的宽度不大于第二端(20)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储能插头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20)上远离衔接段(30)的端部设置为第二顶部(21),所述第二顶部(21)上设置有扩孔(23),所述扩孔(23)从第二顶部(21)向衔接段(30)的方向延伸一定深度,所述扩孔(23)用于容纳外部电缆;第二端(2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观察孔(24),第二观察孔(24)开设在接近扩孔(23)底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观察孔(24)用于查看外部电缆插入所述扩孔(23)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储能插头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20)的外壁上设置有留置槽(25),所述留置槽(25)环绕第二端(20)的外壁形成周向凹槽,并从第二端(20)的外表面向第二端(20)的中轴线方向凹陷一定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储能插头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10)上远离衔接段(30)的端部设置为第一顶部(11),所述第一顶部(11)上设置有沉孔(12),所述沉孔(12)用于容纳外部装置上的导电顶针,所述沉孔(12)内设置有紧固簧件(40),所述紧固簧件(40)的外侧与所述沉孔(12)的内壁形成抵接,所述紧固簧件(40)的内侧与外部装置上的导电顶针形成抵接,从而使导电顶针与第一端(10)形成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储能插头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部(11)上设置有限位卡箍(41),所述限位卡箍(41)设置有限位片(42)和卡紧片(43),所述卡紧片(43)卡合连接在紧固簧件(40)上,所述限位片(42)贴合在第二顶部(21)上,从而对沉孔(12)内的紧固簧件(40)进行限制,避免紧固簧件(40)从沉孔(12)内脱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储能插头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12)的底部与第一端(10)连接的部位形成有限位部(13),所述限位部(13)具有限位平面(14),所述限位平面(14)与第一顶部(11)所在平面彼此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储能插头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3)上设置有第一观察孔(15),所述第一观察孔(15)是贯穿限位部(13)与第一端(10)底部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沉孔(12)的直径,从而用于查看外部装置上的导电顶针插入所述沉孔(12)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储能插头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10)通过衔接段(30)被挤压弯折向第二端(20),使第一端(10)的中轴线与第二端(20)的中轴线彼此相交,并形成具有一定角度的弯折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储能插头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角的角度等于90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接电插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的储能插头配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固定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衔接段,所述第一端、第二端和衔接段设置为由导电金属管挤压弯折而成的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衔接段设置为由导电金属管挤压而成的紧密贴合的扁平状结构,所述扁平状的衔接段的厚度小于第一端的直径,且宽度不大于第二端的直径。终上所述,本技术的衔接段具有合适的尺寸,不会导致绝缘注塑壳体过大,另外还能方便的观察电缆或导电顶针是否插接到位,还能避免塑料液体或粘接胶水从筒状外壁上流出,并且使外部电缆或外部导电顶针与插头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固,从而使插头成品更加美规,更加易于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辛增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乾丰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