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入梯形芯柱的电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51377发布日期:2023-12-21 15:16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入梯形芯柱的电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植入梯形芯柱的电感。


背景技术:

1、电感是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储存起来的元件,广泛应用誉航天、航空、通信、家用电器等各类电子产品中。电感一般由骨架及绕组等组成。

2、相关技术中的电感通常采用pin脚为电连接器件,需要通过pin脚穿过pcb的焊盘后再进行焊接。

3、现有的,例如,中国专利cn215342251u,公开了一种便于组装的工字形电感,包括工字形磁芯和封装壳,所述工字形磁芯的下沿两侧均设置有接线槽,所述工字形磁芯的底端中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引脚,所述引脚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在l形导电片的一端,所述l形导电片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同侧的接线槽。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弧形卡片固定住绕线组的线头,并通过l形导电片将绕线组的两个线头与同侧的引脚相连接,再将锁环套进一步加固接线槽内绕线组的线头,最后将工字形磁芯的引脚穿过封装壳底端的开孔,将工字形磁芯放置在封装壳内盖上密封盖即可。

4、然而,由于如果只是单单将磁芯放入封装壳内盖上密封盖,磁芯与封装壳没有一定的限位,会使得磁芯能够在封装壳内晃动,长久的晃动会损坏磁芯以及绕设在磁芯上的线圈,从而导致电感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并且该专利电感为组装式,线圈外围为裸露结构,不能对线圈与芯柱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入梯形芯柱的电感,包括绕线部10、上座21和底座15,所述绕线部10上绕设有线圈19,所述上座21位于所述底座15的上部,所述上座21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的下部贯通的设有第二凹槽23,所述第一凹槽22用于与绕线部10的上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凹槽23用于容纳线圈19,所述底座15的中部设有通孔17,用于与绕线部10的下部可拆卸连接,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23以及通孔的设计使得绕线部10在上座21和底座15内保持中心位置,同时,本申请的线圈19外围是用铁粉冷压成型的上座21紧密包裹,还会经过热压成型,感值高,密封紧,线圈19与绕线部10得到很好的保护。

2、一种植入梯形芯柱的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部10、上座21和底座15,所述绕线部10上绕设有线圈19,所述上座21位于所述底座15的上部,所述上座21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的下部贯通的设有第二凹槽23,所述第一凹槽22用于与绕线部10的上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凹槽23用于容纳线圈19,所述底座15的中部设有通孔17,用于与绕线部10的下部可拆卸连接。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绕线部10置于所述绕线部10的上端设有第一限位部11,所述绕线部10的下端设有第二限位部13,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3相对于所述绕线部10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绕线部10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3的宽度,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3用于对绕线部10的缠绕的线圈19进行上下的限位。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1、第二限位部13和绕线部10的截面为工字型。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上部设有第一斜导台12且正好位于第一凹槽22内,方便植入上座21,使其在插入上座21时不会产生干涉。

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部13的上部设有第二斜导台14,方便植入上座21,使其在插入底座15的通孔17时不会产生干涉。

7、进一步的,所述通孔17的内壁上端开口处设有第三斜导台18,方便第二限位部13植入通孔17。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5的四角均向内折弯形成导线槽16,用于方便线圈19的引线折弯至底座15底部。

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5的下部设有用于固定引线的限位点20,所述一个限位点20对应一根引线,用于方便线圈19的引线折弯至底座15底部,采用点焊的方式形成的限位点20将引线固定在底座的底部,并且使得引线折弯成水平排列,从根本上解决了引线歪斜、散乱的不良现象,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供一种植入梯形芯柱的电感,包括绕线部10、上座21和底座15,所述绕线部10上绕设有线圈19,所述上座21位于所述底座15的上部,所述上座21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的下部贯通的设有第二凹槽23,所述第一凹槽22用于与绕线部10的上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凹槽23用于容纳线圈19,所述底座15的中部设有通孔17,用于与绕线部10的下部可拆卸连接,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23以及通孔的设计使得绕线部10在上座21和底座15内保持中心位置,同时,本申请的线圈19外围是用铁粉冷压成型的上座21紧密包裹,还会经过热压成型,感值高,密封紧,线圈19与绕线部10得到很好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植入梯形芯柱的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部(10)、上座(21)和底座(15),所述绕线部(10)上绕设有线圈(19),所述上座(21)位于所述底座(15)的上部,所述上座(21)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的下部贯通的设有第二凹槽(23),所述第一凹槽(22)用于与绕线部(10)的上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凹槽(23)用于容纳线圈(19),所述底座(15)的中部设有通孔(17),用于与绕线部(10)的下部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梯形芯柱的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10)置于所述绕线部(10)的上端设有第一限位部(11),所述绕线部(10)的下端设有第二限位部(13),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3)相对于所述绕线部(10)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绕线部(10)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3)的宽度,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3)用于对绕线部(10)的缠绕的线圈(19)进行上下的限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梯形芯柱的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第二限位部(13)和绕线部(10)的截面为工字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梯形芯柱的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上部设有第一斜导台(12)且正好位于第一凹槽(22)内,方便植入上座(2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梯形芯柱的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13)的上部设有第二斜导台(14),方便植入上座(2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梯形芯柱的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7)的内壁上端开口处设有第三斜导台(18),方便第二限位部(13)植入通孔(1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梯形芯柱的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5)的四角均向内折弯形成导线槽(16),用于方便线圈(19)的引线折弯至底座(15)底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梯形芯柱的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5)的下部设有用于固定引线的限位点(20),所述一个限位点(20)对应一根引线,用于方便线圈(19)的引线折弯至底座(15)底部,采用点焊的方式形成的限位点(20)将引线固定在底座的底部,并且使得引线折弯成水平排列。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提供一种植入梯形芯柱的电感,包括绕线部、上座和底座,所述绕线部上绕设有线圈,所述上座位于所述底座的上部,所述上座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下部贯通的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与绕线部的上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容纳线圈,所述底座的中部设有通孔,用于与绕线部的下部可拆卸连接,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通孔的设计使得绕线部在上座和底座内保持中心位置,同时,本申请的线圈外围是用铁粉冷压成型的上座紧密包裹,还会经过热压成型,感值高,密封紧,线圈与绕线部得到很好的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袁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携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