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43175发布日期:2023-11-23 00:02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圆柱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圆柱电池的正负极极耳分别从电池卷芯的两端引出,致正负极组件需要分别设计在卷芯的两端,占用电池空间,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体积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圆柱电池的正负极极耳分别从电池卷芯的两端引出,致正负极组件需要分别设计在卷芯的两端,占用电池空间,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体积密度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包括:外壳、卷芯、负极引出组件以及正极转接构件;

3、其中,所述卷芯的沿其高度方向的第一端部形成有正极耳组和负极耳组,且所述正极耳组与所述负极耳组相分隔开;

4、所述正极耳组通过所述正极转接构件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部相连接;所述负极引出组件与所述负极耳组相连接,且所述负极引出组件的部分结构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并且所述负极引出组件与所述外壳以及所述正极转接构件绝缘设置。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负极引出组件包括负极转接构件、负极引出端子以及绝缘分隔件;其中,且所述负极引出端子通过所述绝缘分隔件安装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部;

6、所述负极转接构件包括顺次相连接的负极耳焊接部、转接部以及端子焊接部,所述负极耳焊接部与所述卷芯的负极耳组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端子焊接部与所述负极引出端子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

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负极转接构件弯折前,所述负极转接构件呈伞面状,且所述负极耳焊接部具有伞面结构,所述转接部以及所述端子焊接部具有伞柄结构;

8、所述负极转接构件弯折后,所述负极转接构件呈z字形弯折状。

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转接部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1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主壳体以及盖板;其中所述主壳体的沿其高度方向的第一端部形成有开口;

11、所述盖板封盖于所述开口处;所述负极引出组件的部分结构延伸至所述盖板的外侧并且与所述盖板绝缘设置。

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负极引出组件还包括绝缘构件,所述绝缘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负极转接构件和所述正极转接构件之间。

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正极转接构件形成有正极引出凸起部,所述绝缘构件形成有避让过孔,所述正极引出凸起部延伸至所述避让过孔内;

14、所述盖板的远离所述正极转接构件的外侧形成有正极焊接凹槽部,所述盖板的靠近所述正极转接构件的内侧形成有与所述正极焊接凹槽部相对应的正极焊接凸起部,且所述正极焊接凸起部延伸至所述避让过孔内,且抵靠并焊接于所述正极引出凸起部。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构件形成有阻挡部,且所述阻挡部设置于所述正极耳组和所述负极耳组之间。

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中心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还包括防爆阀,所述防爆阀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防爆阀与所述卷芯的中心孔相对设置。

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正极转接构件呈环扇形。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19、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在保证正、负极不短路的情况下,使得卷芯的正、负极耳从卷芯的同一侧引出,减少了极耳的空间占用,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体积密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卷芯、负极引出组件以及正极转接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引出组件包括负极转接构件、负极引出端子以及绝缘分隔件;其中,且所述负极引出端子通过所述绝缘分隔件安装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部;所述负极转接构件包括顺次相连接的负极耳焊接部、转接部以及端子焊接部,所述负极耳焊接部与所述卷芯的负极耳组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端子焊接部与所述负极引出端子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转接构件弯折前,所述负极转接构件呈伞面状,且所述负极耳焊接部具有伞面结构,所述转接部以及所述端子焊接部具有伞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主壳体以及盖板;其中所述主壳体的沿其高度方向的第一端部形成有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引出组件还包括绝缘构件,所述绝缘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负极转接构件和所述正极转接构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转接构件形成有正极引出凸起部,所述绝缘构件形成有避让过孔,所述正极引出凸起部延伸至所述避让过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构件形成有阻挡部,且所述阻挡部设置于所述正极耳组和所述负极耳组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中心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还包括防爆阀,所述防爆阀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防爆阀与所述卷芯的中心孔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转接构件呈环扇形。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圆柱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包括:外壳、卷芯、负极引出组件以及正极转接构件;其中,卷芯的沿其高度方向的第一端部形成有正极耳组和负极耳组,且正极耳组与负极耳组相分隔开;正极耳组通过正极转接构件与外壳的第一端部相连接;负极引出组件与负极耳组相连接,且负极引出组件的部分结构延伸至外壳的外部,并且与外壳以及正极转接构件绝缘设置。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单侧出极耳圆柱电池,在保证正、负极不短路的情况下,使得卷芯的正、负极耳从卷芯的同一侧引出,减少了极耳的空间占用,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体积密度。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文,季林锋,杨亦双,杨庆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