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83002发布日期:2023-11-18 01:5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池的,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1、锂离子软包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具有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贮存寿命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及可穿戴类电子设备中。

2、在相关技术中,会通过设置隔膜的方式,对电芯内的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进行分隔,以避免电芯内部的短路,保障电芯的使用安全,应用中发现,基于相关技术所制备的电池的能量密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于解决相关技术制备的电池存在的能量密度低的技术问题。

2、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

3、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的纤维层,所述纤维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两相对侧表面上的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所述第一电极片、纤维层和所述第二电极片层叠设置,且卷绕形成卷芯;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的极性相反;

4、所述第一纤维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靠近所述卷芯的中心的一侧;所述第二纤维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背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一侧,

5、所述第一纤维层的拉伸率大于所述第二纤维层的拉伸率。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纤维层的拉伸率的取值范围为20%至100%;

7、和/或,

8、所述第二纤维层的拉伸率的取值范围为10%至60%。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纤维层的拉伸率和所述第二纤维层的拉伸率之比大于1.02。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纤维层包括第一材料,所述第二纤维层包括第二材料;

11、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为相同或不同。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纤维层包括第一材料,所述第二纤维层包括第二材料;

13、所述第一材料与所述第二材料相同,

14、所述第一材料的分子量小于所述第二材料的分子量。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材料的分子量与所述第二材料的分子量之比的取值范围为0.5至0.99。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材料的分子量的取值范围为20w da至70w da;

17、和/或,

18、所述第二材料的分子量的取值范围为30w da至100w da。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纤维层在第一目标方向上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5微米至16微米;

20、和/或,

21、所述第二纤维层在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上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5微米至16微米。

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层在第二目标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极片在所述第二目标方向上的长度;

23、和/或,

24、所述纤维层在第二目标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极片在所述第二目标方向上的长度。

2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集流体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

26、所述第二电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集流体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

27、所述第一电极片包括单面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单面区以及双面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双面区;

28、所述第一纤维层和所述第二纤维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单面区和双面区。

2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纤维层的第一部分的粘结力大于所述第一纤维层的第二部分的粘结力,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为所述第一纤维层中覆盖所述双面区的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为所述第一纤维层中覆盖所述单面区部分;

30、和/或,

31、所述第二纤维层的第三部分的粘结力大于所述第二纤维层的第四部分的粘结力,其中,所述第三部分为所述第二纤维层中覆盖所述双面区的部分,所述第四部分为所述第二纤维层中覆盖所述单面区的部分。

3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的粘结力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粘结力之差的取值范围为0.001牛顿每平方毫米至0.01牛顿每平方毫米;

33、和/或

34、所述第三部分的粘结力和所述第四部分的粘结力之差的取值范围为0.001牛顿每平方毫米至0.01牛顿每平方毫米。

3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电芯中心所在平面为基准面;

36、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卷绕尾端在所述基准面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纤维层在所述基准面上的投影区域内;

37、和/或,

38、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卷绕尾端在所述基准面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纤维层在所述基准面上的投影区域内。

39、在本公开中,应用厚度更薄的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对相关技术中的隔膜进行替换,可简化电芯结构,提升电芯的能量密度;这其中,第一纤维层指示位于电池电芯的卷绕部分外侧的纤维层,而第二纤维层指示位于电池电芯的卷绕部分内侧的纤维层,通过设置第一纤维层的拉伸率大于第二纤维层的拉伸率,使得第一纤维层的容纳应力的性能大于第二纤维层的容纳应力的性能,以适配卷绕部分外侧的纤维层所承受应力大于卷绕部分内侧的纤维层所承受应力的情况,减弱作用于集流体部分和涂膏部分的膨胀应力,抑制电池的体积膨胀,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层的拉伸率的取值范围为20%至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层的拉伸率和所述第二纤维层的拉伸率之比大于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层包括第一材料,所述第二纤维层包括第二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层包括第一材料,所述第二纤维层包括第二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的分子量与所述第二材料的分子量之比的取值范围为0.5至0.99。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的分子量的取值范围为20w da至70w d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层在第一目标方向上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5微米至16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在第二目标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极片在所述第二目标方向上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粘结力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粘结力之差的取值范围为0.001牛顿每平方毫米至0.01牛顿每平方毫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所述电池包括: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的纤维层,所述纤维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两相对侧表面上的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所述第一电极片、纤维层和所述第二电极片层叠设置,且卷绕形成卷芯;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纤维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靠近所述卷芯的中心的一侧;所述第二纤维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背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一侧,所述第一纤维层的拉伸率大于所述第二纤维层的拉伸率。本公开可简化电芯结构,提升电芯的能量密度;并减弱作用于电极片的膨胀应力,抑制电池的体积膨胀,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盛东辉,赵君义,吴晓峰,谢继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