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65580发布日期:2023-12-21 20:4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热管理,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1、随着整车续航里程与电池换热能力提高,电池系统就需求水冷机组提供更高的制冷量来满足电池冷却的需求,采用双机组冷却就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2、现有技术中,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装置)分别发送控制信号来控制主机组和从机组的运行,并接收来自主机组和从机组的信号,该方案bms需要分别与主机组和从机组通信连接,导致bms can线负载率增大,且增加了bms或ecu(electronic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器单元)低压控制功耗。

3、因此,亟需一种改进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能够在不占用电池管理装置can线负载率的前提下控制多台水冷机组,且不受电池管理装置的can线负载率和低压控制功耗的限制。

2、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管理装置、主水冷机组和至少一个从水冷机组;

3、所述电池管理装置与所述主水冷机组电连接;

4、所述至少一个从水冷机组中的每一从水冷机组均与所述主水冷机组电连接;

5、针对所述至少一个从水冷机组中的每一从水冷机组,所述电池管理装置、所述主水冷机组和所述从水冷机组依次电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从水冷机组不直接负载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上。

7、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低压传输线组和第二低压传输线组;

8、所述电池管理装置与所述主水冷机组通过所述第一低压传输线组电连接;

9、所述至少一个从水冷机组中的每一从水冷机组均与所述主水冷机组通过所述第二低压传输线组电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低压传输线组的传输电压范围为9-32v,所述第二低压传输线组的传输电压范围为9-32v。

11、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包括电池热管理控制器,所述主水冷机组包括主机组控制器,所述从水冷机组包括从机组控制器;

12、所述电池热管理控制器与所述主机组控制器电连接;

13、所述至少一个从机组控制器中的每一从机组控制器均与所述主机组控制器电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信号通信线组和第二信号通信线组;

15、所述电池热管理控制器与所述主机组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信号通信线组can协议通信连接;

16、所述至少一个从机组控制器中的每一从机组控制器均与所述主机组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信号通信线组can协议通信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主水冷机组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从水冷机组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18、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电池包的温度探测区域;

19、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主机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对应的所述从机组控制器电连接。

20、进一步的,所述主水冷机组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制冷剂压缩装置,所述从水冷机组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制冷剂压缩装置;

21、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制冷剂压缩装置上,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主机组控制器电连接;

22、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制冷剂压缩装置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从机组控制器电连接。

23、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唤醒控制线和第二唤醒控制线;

24、所述电池管理装置上设置有第一唤醒控制接口,所述主水冷机组上设置有第二主唤醒控制接口,所述第一唤醒控制接口和所述第二主唤醒控制接口通过所述第一唤醒控制线连接;

25、所述主水冷机组上还设置有第二从唤醒控制接口,所述从水冷机组上设置有第三唤醒控制接口,所述第二从唤醒控制接口和所述第三唤醒控制接口通过所述第二唤醒控制线连接。

26、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2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汽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8、本申请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管理装置、主水冷机组和至少一个从水冷机组;电池管理装置与主水冷机组电连接;至少一个从水冷机组中的每一从水冷机组均与主水冷机组电连接;针对至少一个从水冷机组中的每一从水冷机组,电池管理装置、主水冷机组和从水冷机组依次电连接。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中,从水冷机组与电池管理装置不直接通信连接,电池管理装置能够在不占用电池管理装置can线负载率的前提下控制多台水冷机组,且不受电池管理装置的can线负载率和低压控制功耗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管理装置(10)、主水冷机组(20)和至少一个从水冷机组(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水冷机组(30)不直接负载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低压传输线组(40)和第二低压传输线组(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压传输线组(40)的传输电压范围为9-32v;所述第二低压传输线组(50)的传输电压范围为9-32v。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10)包括电池热管理控制器,所述主水冷机组(20)包括主机组控制器,所述从水冷机组(30)包括从机组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信号通信线组(60)和第二信号通信线组(7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冷机组(20)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从水冷机组(30)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冷机组(20)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制冷剂压缩装置,所述从水冷机组(30)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制冷剂压缩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唤醒控制线(80)和第二唤醒控制线(90);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管理装置、主水冷机组和至少一个从水冷机组;电池管理装置与主水冷机组电连接;至少一个从水冷机组中的每一从水冷机组均与主水冷机组电连接;针对至少一个从水冷机组中的每一从水冷机组,电池管理装置、主水冷机组和从水冷机组依次电连接。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热管理系统能够在不占用电池管理装置CAN线负载率的前提下控制多台水冷机组,且不受电池管理装置的CAN线负载率和低压控制功耗的限制。

技术研发人员:蔡明亮,朱宽勇,刘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哲弗智能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