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件与动簧组件配合活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51070发布日期:2024-01-26 23:09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件与动簧组件配合活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推件与动簧组件配合活动结构。


背景技术:

1、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当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2、继电器通常由电磁铁和衔铁的组合作为驱动器,驱动器通过推件与动触点连接,当电磁铁通电时,通过磁力作用使得衔铁以及推件带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或断开,从而实现电路的通断控制。在使用中推件是一个重要的部件,直接影响继电器的使用寿命。现有的推件中一般会存在一定的内应力,推件的内应力无法去除或分散会产生应力开裂及翘曲变形等现象,从而影响推件工作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推件的内应力无法去除或分散会产生应力开裂及翘曲变形等现象,从而影响推件工作的稳定性的不足,提供一种推件与动簧组件配合活动结构,通过所述传动部设置于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抵触部之间并用于分散所述推件的内应力,使推件受力时不易产生应力开裂及翘曲变形等现象,确保推件的质量,使推件的工作稳定性更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推件与动簧组件配合活动结构,包括推件、动簧组件以及静片组件,所述推件包括驱动部、传动部以及抵触部,所述传动部设置于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抵触部之间并用于分散所述推件的内应力;

3、所述驱动部与驱动器传动连接以使所述驱动部、所述传动部以及所述抵触部随驱动器推动而向前移动或随驱动器拉动而向后移动,所述抵触部向前移动推动所述动簧组件变形与所述静片组件抵接;所述抵触部向后移动,所述抵触部与所述动簧组件分离,所述动簧组件复位与所述静片组件分离。

4、优选的,所述驱动部设置有与驱动器配合连接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靠近所述传动部的一侧设置有凹陷位。

5、优选的,所述插接孔对应所述凹陷位的另一侧设置有导插斜面。

6、优选的,所述传动部贯穿设置有用于分散内应力的圆角矩型通孔,所述圆角矩型通孔的长轴与所述传动部的长度方向平行。

7、优选的,所述圆角矩型通孔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长轴的长度<第一通孔的长轴的长度<第二通孔的长轴的长度。

8、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一突起,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二突起。

9、优选的,所述抵触部与所述传动部的连接处贯穿设置有y型通孔。

10、优选的,所述y型通孔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

11、优选的,所述动簧组件包括导电片、导电弹片以及动触点,所述导电弹片的一端与所述导电片的一端连接,所述动触点连接于所述导电弹片远离所述导电片连接处的一端;

12、所述静片组件包括静导电片以及静触点,所述静触点连接于所述静导电片并与所述动触点相对设置。

13、优选的,所述导电片设置有供所述传动部滑动的避让部,所述导电弹片设置于所述避让部的轴向位置,所述抵触部设置于所述导电片与所述导电弹片之间。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传动部设置于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抵触部之间并用于分散所述推件的内应力,使推件受力时不易产生应力开裂及翘曲变形等现象,确保推件的质量,使推件的工作稳定性更高。



技术特征:

1.一种推件与动簧组件配合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推件(1)、动簧组件(2)以及静片组件(3),所述推件(1)包括驱动部(11)、传动部(12)以及抵触部(13),所述传动部(12)设置于所述驱动部(11)与所述抵触部(13)之间并用于分散所述推件(1)的内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推件与动簧组件配合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11)设置有与驱动器配合连接的插接孔(111),所述插接孔(111)靠近所述传动部(12)的一侧设置有凹陷位(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推件与动簧组件配合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111)对应所述凹陷位(112)的另一侧设置有导插斜面(1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推件与动簧组件配合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12)贯穿设置有用于分散内应力的圆角矩型通孔(121),所述圆角矩型通孔(121)的长轴与所述传动部(12)的长度方向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推件与动簧组件配合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矩型通孔(121)包括第一通孔(1211)、第二通孔(1212)以及第三通孔(1213),所述第三通孔(1213)的长轴的长度<第一通孔(1211)的长轴的长度<第二通孔(1212)的长轴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推件与动簧组件配合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211)与第二通孔(1212)之间设置有第一突起(122),所述第二通孔(1212)与所述第三通孔(1213)之间设置有第二突起(1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推件与动簧组件配合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部(13)与所述传动部(12)的连接处贯穿设置有y型通孔(1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推件与动簧组件配合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通孔(13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1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推件与动簧组件配合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组件(2)包括导电片(21)、导电弹片(22)以及动触点(23),所述导电弹片(22)的一端与所述导电片(21)的一端连接,所述动触点(23)连接于所述导电弹片(22)远离所述导电片(21)连接处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推件与动簧组件配合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21)设置有供所述传动部(12)滑动的避让部(211),所述导电弹片(22)设置于所述避让部(211)的轴向位置,所述抵触部(13)设置于所述导电片(21)与所述导电弹片(22)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推件与动簧组件配合活动结构,包括推件、动簧组件以及静片组件,推件包括驱动部、传动部以及抵触部;驱动部与驱动器传动连接以使驱动部、传动部以及抵触部随驱动器推动而向前移动或随驱动器拉动而向后移动,抵触部向前移动推动动簧组件变形与静片组件抵接;抵触部向后移动,抵触部与动簧组件分离,动簧组件复位与静片组件分离。本技术通过传动部设置于驱动部与抵触部之间并用于分散推件的内应力,使推件受力时不易产生应力开裂及翘曲变形等现象,确保推件的质量,使推件的工作稳定性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邓小庭,华娇,余燕妮,周炜晔,周学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永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6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