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合盖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91881发布日期:2024-01-06 23:03阅读:15来源:国知局
电芯合盖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合盖机构。


背景技术:

1、在电芯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卷芯装入至壳体内,随后将延伸至壳体外的极耳折弯,再将极耳远离壳体一端的端盖压合在壳体上再进行后续加工。

2、现有电芯的生产环节中,极耳的折弯、端盖对准壳体的槽口、端盖与壳体的压合等均采用人工操作,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缺陷:人工操作工序繁琐,需在多个工序运用多个作业人员,人工成本高,且重复作业易疲劳,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合盖机构,其结构简单,且合盖效率高。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提供一种电芯合盖机构,用于将电芯的端盖压合在所述电芯的壳体上,所述端盖的第一侧面通过极耳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电芯合盖机构包括传送带、折弯装置、找正装置和合盖装置,其中所述传送带用于输送治具,所述治具用于承托所述电芯;所述折弯装置间隔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一侧,所述折弯装置用于折弯所述极耳,以使所述端盖的所述第一侧面转动至与所述壳体的开口侧面平行;所述找正装置沿所述传送带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极耳折弯装置一侧,所述找正装置用于将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对正;所述合盖装置沿所述传送带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找正装置远离所述折弯装置的一侧,所述合盖机构用于将所述端盖压合在所述壳体上。

4、作为电芯合盖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弯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抵紧组件、第二抵紧组件和折极耳组件,所述第一抵紧组件和所述第二抵紧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极耳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抵紧组件和所述第二抵紧组件用于分别抵紧所述极耳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抵紧组件、所述第二抵紧组件与所述极耳的接触位置为所述折弯位置,所述折极耳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折极耳组件用于推动所述端盖转动,以使所述极耳绕所述折弯位置折弯90°。

5、作为电芯合盖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极耳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压杆,所述第一驱动件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由上至下且朝向靠近所述传送带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压杆斜向下移动,以使所述压杆推动所述端盖向下绕所述折弯位置转动;或,

6、所述第一驱动件由下至上朝向靠近所述传送带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压杆斜向上移动,以使所述压杆推动所述端盖向上绕所述折弯位置转动。

7、作为电芯合盖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极耳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压杆与所述第一安装块转动连接。

8、作为电芯合盖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抵紧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一压块,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压块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压块抵紧所述极耳,且且所述第一压块具有用于限定所述端盖转动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一压块朝向所述极耳的端面呈夹角设置;和/或,

9、所述第二抵紧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和第一托块,所述第三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托块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托块抵紧所述极耳,且所述第一托块具有用于限定所述端盖转动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第一托块朝向所述极耳的端面呈夹角设置。

10、作为电芯合盖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芯合盖机构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夹紧所述壳体,所述传送带与所述折弯装置之间设置有所述定位装置;和/或,

11、所述传送带与所述找正装置之间设置有所述定位装置;和/或,

12、所述传送带与所述合盖装置之间设置有所述定位装置。

13、作为电芯合盖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四驱动件和第二压块,所述第四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四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压块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压块抵紧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五驱动件和第二托块,所述第五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五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托块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托块抵紧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压块的一侧。

14、作为电芯合盖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找正装置包括第六驱动件和第一夹爪,所述第一夹爪用于夹取所述端盖,所述第六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夹爪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夹爪朝向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使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对正。

15、作为电芯合盖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合盖装置包括第七驱动件和第二夹爪,所述第二夹爪用于夹取所述端盖,所述第七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夹爪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夹爪的中心轴线与朝向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对齐,使所述端盖压合在所述壳体上。

16、作为电芯合盖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合盖装置还包括顶推组件,所述顶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夹爪上,所述顶推组件用于将所述端盖顶紧至所述壳体上。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折弯装置、找正装置和合盖装置,可以自动化操作实现电芯极耳的折弯、端盖与壳体的对正及将端盖压合在壳体上,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有效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合盖机构,用于将电芯的端盖压合在所述电芯的壳体上,所述端盖的第一侧面通过极耳与所述壳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合盖机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合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抵紧组件、第二抵紧组件和折极耳组件,所述第一抵紧组件和所述第二抵紧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极耳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抵紧组件和所述第二抵紧组件用于分别抵紧所述极耳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抵紧组件、所述第二抵紧组件与所述极耳的接触位置为所述折弯位置,所述折极耳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折极耳组件用于推动所述端盖转动,以使所述极耳绕所述折弯位置折弯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合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极耳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压杆,所述第一驱动件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由上至下且朝向靠近所述传送带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压杆斜向下移动,以使所述压杆推动所述端盖向下绕所述折弯位置转动;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合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极耳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压杆与所述第一安装块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合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紧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一压块,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压块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压块抵紧所述极耳,且所述第一压块具有用于限定所述端盖转动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一压块朝向所述极耳的端面呈夹角设置;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合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合盖机构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夹紧所述壳体,所述传送带与所述折弯装置之间设置有所述定位装置;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合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四驱动件和第二压块,所述第四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四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压块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压块抵紧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五驱动件和第二托块,所述第五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五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托块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托块抵紧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压块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合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找正装置包括第六驱动件和第一夹爪,所述第一夹爪用于夹取所述端盖,所述第六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夹爪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夹爪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对齐,使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对正。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合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盖装置包括第七驱动件和第二夹爪,所述第二夹爪用于夹取所述端盖,所述第七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夹爪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夹爪朝向所述壳体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端盖压合在所述壳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合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盖装置还包括顶推组件,所述顶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夹爪上,所述顶推组件用于将所述端盖顶紧至所述壳体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芯合盖机构,用于将电芯的端盖压合在电芯的壳体上,端盖的第一侧面通过极耳与壳体连接,电芯合盖机构包括传送带、折弯装置、找正装置和合盖装置,其中传送带用于输送治具,治具用于承托电芯;折弯装置间隔设置在传送带一侧,折弯装置用于折弯极耳,以使端盖的第一侧面转动至与壳体的开口侧面平行;找正装置沿传送带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在极耳折弯装置远离折弯装置的一侧,找正装置用于将端盖与壳体对正;合盖装置沿传送带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在找正装置一侧,合盖装置用于将端盖压合在壳体上。本技术的电芯合盖机构结构简单,且合盖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李养德,殷火初,李斌,王世峰,刘金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金源精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