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负极片、锂电池卷绕品及圆柱型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22349发布日期:2023-11-22 17:3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锂电池负极片、锂电池卷绕品及圆柱型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锂金属电池领域,尤其涉及锂电池负极片、锂电池卷绕品及圆柱型锂电池。


背景技术:

1、传统的圆柱型锂电池包括金属壳体、卷绕品、封口体;卷绕品由正极片、第一隔膜纸、负极片和第二隔膜纸卷曲起来所得。从负极片上引出负极极耳与钢壳底部连接,正极片上引出正极极耳与正极端子连接。

2、公开号为cn201167108y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锂原电池金属锂负极片,包括锂箔、集流网和焊接在集流网一侧的极耳,锂箔对折中间夹集流网并紧密压合在一起集流网由金属网电阻焊上金属极耳而成。

3、公开号为cn201576711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锂电池负极片,包括锂片和连接在锂片上的集流片,锂片上还设有金属集流网,锂片和金属集流网构成负极片体,所述集流片连接在负极片体的一端。金属集流网与锂片大小相当,金属集流网重叠于单片锂片之上或设置于二片锂片之间。金属集流网通过压合方式嵌于锂片中。

4、在实际应用上述专利中,锂电池卷绕品最外圈的锂负极片在电池放电时未完全参与反应,甚至是大部分不参与反应,负极利用率低,而锂金属价格昂贵,造成资源浪费。

5、此外对于条状的锂负极片而言,如图1所示,锂负极片不参与反应的部分a与参与反应的部分b之间形成界线导致该处很容易发生断裂,致使电子不能够正常传输,负极极耳c失效,因此上述专利中均采用金属集流网予以克服。而金属集流网的使用占据电池内部空间,挤兑活性物质的容纳空间,进而导致电池的电性能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加经济环保的锂电池负极片、锂电池卷绕品及圆柱型锂电池,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负极的利用率,提高电池的电性能。

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锂电池负极片,包括等宽条状的锂箔、金属箔和负极极耳;所述金属箔的宽度与所述锂箔的宽度相等;所述金属箔为铜箔、镍箔、铝箔中的任一一种;所述金属箔的一端与所述锂箔的一端搭接压合形成长条状的负极片体;所述负极极耳焊接在所述金属箔上,并从所述负极片体的一侧向外延伸。

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箔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锂箔的厚度的2倍。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箔的长度为25-50mm。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锂箔的厚度为0.15-0.25mm,所述金属箔的厚度为0.09-0.25mm。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箔与所述锂箔的相邻端部搭接压合,且所形成的搭接部在所述负极片体的长度方向的距离为5mm-15mm。

7、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锂电池卷绕品,包括由内层的正极片体、中间层的隔膜和负极片体三者叠加组成的层级组合体,所述层级组合体卷绕成筒状卷绕体;所述负极片体包括等宽条状的锂箔和与所述锂箔等宽的金属箔;所述金属箔与所述锂箔并列搭接形成长条状;所述金属箔位于所述负极片体的末端且形成筒状卷绕体的最外圈;所述金属箔上焊接负极极耳,所述负极极耳远离所述筒状卷绕体的一端面向外延伸。

8、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箔为铜箔、镍箔、铝箔中的任一一种。

9、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箔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锂箔的厚度的2倍。

10、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箔与所述锂箔的相邻端部搭接压合,且所形成的搭接部在所述负极片体的长度方向的距离为5mm-15mm。

11、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圆柱型锂电池,包括正极壳体、负极壳体、电解液和所述的锂电池卷绕品。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引入金属箔替代外圈锂金属,将金属箔和作为活性物质的锂箔连接起来,构成负极片体,避免了锂金属的浪费,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负极的利用率,使得锂电池更加经济环保。不参与反应的金属箔仅为最外圈,相比于全区域的集流网而言,占用电池的内部空间较小,可以更大程度地增加活性物质的容量,提高电池的电性能。



技术特征:

1.锂电池负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等宽条状的锂箔、金属箔和负极极耳;所述金属箔的宽度与所述锂箔的宽度相等;所述金属箔为铜箔、镍箔、铝箔中的任一一种;所述金属箔的一端与所述锂箔的一端搭接压合形成长条状的负极片体;所述负极极耳焊接在所述金属箔上,并从所述负极片体的一侧向外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锂箔的厚度的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的长度为25-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箔的厚度为0.15-0.25mm,所述金属箔的厚度为0.09-0.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与所述锂箔的相邻端部搭接压合,且所形成的搭接部在所述负极片体的长度方向的距离为5mm-15mm。

6.锂电池卷绕品,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层的正极片体、中间层的隔膜和负极片体三者叠加组成的层级组合体,所述层级组合体卷绕成筒状卷绕体;所述负极片体包括等宽条状的锂箔和与所述锂箔等宽的金属箔;所述金属箔与所述锂箔并列搭接形成长条状;所述金属箔位于所述负极片体的末端且形成筒状卷绕体的最外圈;所述金属箔上焊接负极极耳,所述负极极耳远离所述筒状卷绕体的一端面向外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电池卷绕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为铜箔、镍箔、铝箔中的任一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电池卷绕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锂箔的厚度的2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电池卷绕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与所述锂箔的相邻端部搭接压合,且所形成的搭接部在所述负极片体的长度方向的距离为5mm-15mm。

10.圆柱型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壳体、负极壳体、电解液和如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锂电池卷绕品。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锂电池负极片、锂电池卷绕品及圆柱型锂电池,锂电池卷绕品包括由内层的正极片体、中间层的隔膜和负极片体三者叠加组成的层级组合体,层级组合体卷绕成筒状卷绕体;负极片体包括等宽条状的锂箔和与锂箔等宽的金属箔;金属箔与锂箔并列搭接形成长条状;金属箔位于负极片体的末端且形成筒状卷绕体的最外圈;金属箔上焊接负极极耳,负极极耳远离筒状卷绕体的一端面向外延伸;最外圈设置为不参与反应的金属箔避免了锂金属的浪费,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负极的利用率,使得锂电池更加经济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瑞,朱志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超霸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