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供光伏发电用的干式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8335发布日期:2023-11-30 02:11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供光伏发电用的干式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供光伏发电用的干式变压器。


背景技术:

1、在全球低碳减排、清洁能源的政策驱动下,中国已经成为光伏市场上新增装机容量和累积装机容量的世界第一。今后随着更高低碳排放要求的提出,以及分布式电站的发展,光伏发电行业将有更多发展机遇。

2、然而,目前大型光伏电站以500kw作为基本的发电单元,市面主流的逆变器容量也为500kw,对于更大容量的1000kw因散热效果差而被直接替换成一个500kw发电单元直接与一台双绕组的500kva干式变压器相连设计,但是,这种方并不适合于集中光伏电站的应用。为此本案由此而生,提供一种大容量且散热效果好的用供光伏发电用的干式变压器,一次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很好应用在光伏发电用的干式变压器,且具有散热效果好,结构设计合理等特点。

2、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供光伏发电用的干式变压器,包括铁芯、安装在铁芯上的散热装置以及由内向外依次绕制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相邻所述低压线圈与高压线圈之间设有围板;所述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上均设有散热气流道;

3、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将冷气流由下向上鼓入散热气流道以带走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

4、进一步的,所述低压线圈采用铜箔左绕向分层绕制的多层线圈层,相邻所述多层线圈层之间间隔均匀设有气道撑条;相邻气道撑条之间围成散热气流道。

5、进一步的,所述低压线圈的引线出头部位半叠包有预浸布;所述气道撑条外侧包裹一层环氧玻璃布板。

6、进一步的,相邻所述气道撑条之间间距为3.5mm。

7、进一步的,所述高压线圈上均布设有椭圆状的散热气流道;所述高压线圈为分段圆筒式右绕向。

8、进一步的,所述高压线圈上的出头、分接头均先用玻璃纤维布双层半迭式包,再用绝缘纸将与其相邻的各线匝隔开。

9、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恒流风机;所述恒流风机的出风口处黏连有半导体制冷片。

10、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上均设有散热气流道配合恒流风机和半导体制冷片在对线圈工作时进行快速降温,有效的保证大容量变压器能够正常应用在光伏发电领域;

12、2)通过采用上述线圈绕制数量减少一半,变压器的装配简单方便,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体积小,降低了制造成本,节约了安装空间;产品的损耗也有大幅度下降,节能降耗效果明显;产品结构简单,操作及维护方便,有效解决现有一个500kw发电单元直接与一台双绕组的500kva干式变压器相连设计所带来的复杂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供光伏发电用的干式变压器,包括铁芯(1)、安装在铁芯(1)上的散热装置(6)以及由内向外依次绕制低压线圈(2)和高压线圈(3);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低压线圈(2)与高压线圈(3)之间设有围板(4);所述低压线圈(2)和高压线圈(3)上均设有散热气流道(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供光伏发电用的干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线圈(2)采用铜箔左绕向分层绕制的多层线圈层,相邻所述多层线圈层之间间隔均匀设有气道撑条(21);相邻气道撑条(21)之间围成散热气流道(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供光伏发电用的干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线圈(2)的引线出头部位半叠包有预浸布;所述气道撑条(21)外侧包裹一层环氧玻璃布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供光伏发电用的干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气道撑条(21)之间间距为3.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光伏发电用的干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线圈(3)上均布设有椭圆状的散热气流道(5);所述高压线圈(3)为分段圆筒式右绕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供光伏发电用的干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线圈(3)上的出头、分接头均先用玻璃纤维布双层半迭式包,再用绝缘纸将与其相邻的各线匝隔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供光伏发电用的干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6)包括恒流风机;所述恒流风机的出风口处黏连有半导体制冷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供光伏发电用的干式变压器,包括铁芯、安装在铁芯上的散热装置以及由内向外依次绕制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相邻所述低压线圈与高压线圈之间设有围板;所述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上均设有散热气流道;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将冷气流由下向上鼓入散热气流道以带走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本实用通过采用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上均设有散热气流道配合恒流风机和半导体制冷片在对线圈工作时进行快速降温,有效的保证大容量变压器能够正常应用在光伏发电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蔡建交,蓝险峰,彭开美,杨小强,刘克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霍顿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