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电池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36981发布日期:2023-12-21 10:11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车辆,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器、电池包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1、随着对电动汽车续航要求的提高,并对车身与电池包集成结构的要求,电池包的结构逐渐和车身一体化,但冷板一般不直接起到受力作用和承压作用。

2、现有技术中,为保证车身与电池包的集成化,通常电池包的上盖即作为冷板使用,也作为车身地板使用。以目前的技术,很难使得电池包的冷板可以兼顾两种功能。

3、所以,有必要对冷板的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电池包及车辆,以解决换热器可以同时具有冷却效果和结构强度的问题。

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

3、导热板;

4、复合流道板,所述复合流道板包括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所述第一层板上形成有流道槽,所述第一层板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二层板,所述第一层板的导热率大于第二层板;

5、所述复合流道板与所述导热板层叠设置,所述导热板密封所述流道槽形成流道;

6、优选地,所述导热板的远离所述复合流道板的一侧表面被配置为用于与电动车的电池包贴合。

7、可选地,所述导热板采用铝制板。

8、可选地,所述第一层板采用铝制板。

9、可选地,所述第二层板采用钢制板。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层板的厚度范围为0.2mm至0.5mm。

11、优选地,所述第二层板的厚度范围为0.4mm至0.8mm。

12、优选地,所述复合流道板通过冲压成型在所述第一层板上形成所述流道槽,所述第二层板上对应所述流道槽处形成有凸棱。

13、优选地,所述流道槽具有两个端部,所述端部作为所述流道的进口和出口;

14、所述导热板在对应所述端部的位置形成有两个通孔,一个所述通孔与所述进口连通,另一个所述通孔与所述出口连通。

15、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进出口接头,所述进出口接头设置在所述通孔处。

16、优选地,所述进出口接头上具有两个同侧设置的管口,一个所述管口与一个所述通孔连通。

17、优选地,所述导热板的厚度范围为0.6mm至1.3mm。

1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

19、上述的换热器。

2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

21、上述换热器或者上述的电池包。

22、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形成具有结构强度的复合流道板,再通过导热板和复合流道板之间形成的流道,既能够实现对电池包的冷却效果,也能够保证换热器的结构强度。

2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的远离所述复合流道板的一侧表面被配置为用于与电池包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采用铝制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板采用铝制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板采用钢制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板的厚度范围为0.2mm至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板的厚度范围为0.4mm至0.8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流道板通过冲压成型在所述第一层板上形成所述流道槽,所述第二层板上对应所述流道槽处形成有凸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槽具有两个端部,所述端部作为所述流道的进口和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进出口接头,所述进出口接头设置在所述通孔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口接头上具有两个同侧设置的管口,一个所述管口与一个所述通孔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的厚度范围为0.6mm至1.3mm。

13.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之一所述的换热器。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之一所述的换热器或者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电池包及车辆,所述换热器包括:导热板;复合流道板,所述复合流道板包括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所述第一层板上形成有流道槽,所述第一层板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二层板,所述第一层板的导热率大于第二层板;所述复合流道板与所述导热板层叠设置,所述导热板密封所述流道槽形成流道。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既能够实现对电池包的冷却效果,也能够保证换热器具有结构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凌和平,黄伟,黄海倩,刁义伟,徐言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