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81454发布日期:2024-01-16 11:17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电池。


背景技术:

1、储能电池又叫储能蓄电池,储能蓄电池主要是指使用于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储蓄能源用的蓄电池,现有储能电池通常为集装箱的形状存在,内部放有多个电池柜,电池柜上放有多个电池包,由于单个储能电池内部放置有较多单体电池,因此如何散热是影响储能电池使用的主要问题。

2、现有储能电池的电池柜可以根据使用需求生产成不同尺寸,冷却风道通常尺寸是固定的,无法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池柜,需要根据电池柜的尺寸生产冷却风道,较为繁琐,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实用性差。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储能电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储能电池。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储能电池,包括电池柜,所述电池柜数量为,所述电池柜内侧顶端位置设有多个连接风道,多个所述连接风道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多个所述连接风道一端设有进风风道,且多个连接风道的另一端设有出风风道,多个所述连风道的底端设有多个输送风道,多个所述输送风道的两侧设有多个散热出风口。

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池柜均以多个所述连接风道为中心呈对称设置。

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池柜内设有多个电池架,且多个电池架为相互对称设置,多个所述电池架的横截面均呈凸字形状。

6、进一步优选的,多个所述连接风道均呈长方体形状,多个所述连接风道尺寸形状均一致,多个所述连接风道拼接成整体后形状为长方体形状。

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尺寸均一致,所述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均以拼装后的连接风道为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底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8、进一步优选的,多个所述输送风道之间的间距均一致,多个所述散热出风口均以多个输送风道为中心呈对称设置。

9、进一步优选的,多个所述散热出风口之间的间距一致,多个散热出风口、多个输送风道和多个连接风道均相互连通。

10、进一步优选的,多个所述输送风道底端设有固定横梁,所述固定横梁与多个所述连接风道均呈平行关系。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多个连接风道、进风风道、出风风道、输送风道和散热出风口拼接而成,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池柜,可以根据电池柜尺寸选择不同数量的连接风道、输送风道和散热出风口拼接,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池柜,较为便捷,不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电池,包括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柜内侧顶端位置设有多个连接风道,多个所述连接风道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多个所述连接风道一端设有进风风道,且多个连接风道的另一端设有出风风道,多个所述连接风道的底端设有多个输送风道,多个所述输送风道的两侧设有多个散热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柜均以多个所述连接风道为中心呈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柜内设有多个电池架,且多个电池架为相互对称设置,多个所述电池架的横截面均呈凸字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风道均呈长方体形状,多个所述连接风道尺寸形状均一致,多个所述连接风道拼接成整体后形状为长方体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尺寸均一致,所述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均以拼装后的连接风道为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底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输送风道之间的间距均一致,多个所述散热出风口均以多个输送风道为中心呈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出风口之间的间距一致,多个散热出风口、多个输送风道和多个连接风道均相互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输送风道底端设有固定横梁,所述固定横梁与多个所述连接风道均呈平行关系。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池,包括电池柜,电池柜内侧顶端位置设有多个连接风道,多个连接风道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多个连接风道一端设有进风风道,且多个连接风道的另一端设有出风风道,多个连风道的底端设有多个输送风道,多个输送风道的两侧设有多个散热出风口;本技术中通过多个连接风道、进风风道、出风风道、输送风道和散热出风口拼接而成,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池柜,可以根据电池柜尺寸选择不同数量的连接风道、输送风道和散热出风口拼接,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池柜,较为便捷,不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戈志敏,曾招龙,钟宇豪,李水宝,陈金龙,陶琼城,胡艳兰,胡军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