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23671发布日期:2023-11-30 11:51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1、操作机构为断路器中的核心组件,其用于分合闸操作的动力传递以及起到自由脱扣分闸的目的。通常来说塑料外壳式断路器中的操作机构一般包括依次铰接的跳扣件、上连杆、下连杆、转轴、储能弹簧,跳扣件被锁定时,储能弹簧储能,上连杆、下连杆、转轴形成四连杆机构,手臂转动,通过四连杆机构形成分合闸的传动,跳扣件被解锁,跳扣件、上连杆、下连杆、转轴形成五连杆机构,储能弹簧释能,带动五连杆机构达到自由脱扣分闸。目前,市场上常规的操作机构驱动动触头分合闸转动的角度一般为30度左右,分断距离比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

2、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包括操作手柄、摇臂、跳扣件、上连杆、下连杆、转轴、动触头、储能弹簧,所述摇臂可绕g点转动,所述操作手柄与摇臂联动配合用于操作摇臂转动,所述跳扣件与上连杆之间于a轴铰接,所述上连杆与下连杆之间于b轴铰接,所述下连杆与转轴之间于c轴铰接,所述转轴可绕o点转动,所述储能弹簧连接在摇臂和b轴之间,所述动触头固定在转轴上;所述操作机构具有储能状态和释能状态,在储能状态下,所述跳扣件位置固定,所述储能弹簧被拉伸储能,通过操作手柄可驱动动触头在分合闸位置之间转动,在释能状态下,所述跳扣件可绕t点转动,在储能弹簧的释能收缩作用下,所述动触头从合闸位置转动到分闸位置;所述动触头分合闸位置之间转动角度为75-145°。

3、上连杆两铰接点之间的长度ab:下连杆两铰接点之间的长度bc:转轴力臂oc=33:32.5:16,上连杆转角角度α=54°,所述动触头的分合闸位置之间转动角度为104.5°。

4、还包括安装机架,所述摇臂限位在安装机架上使其相对安装机架绕g点转动,所述跳扣件与安装机架通过t轴铰接。

5、所述摇臂具有两个侧板支臂和中间连接板,所述侧板支臂底部为圆柱曲面,所述中间连接板连接操作手柄和储能弹簧;所述安装机架由两个支架件和连接在两个支架件之间的若干个轴组成,一个侧板支臂与一个支架件配合,支架件上对应侧板支臂底部设有具有圆柱凹面的凹槽且对应侧板支臂的两侧设有内限位筋条和外限位筋条,所述侧板支臂穿过内限位筋条和外限位筋条之间且底部支撑在具有圆柱凹面的凹槽中。

6、所述中间连接板上设有弹簧安装通孔,所述中间连接板上表面于弹簧安装通孔两侧设有销轴限位槽,所述储能弹簧伸入弹簧安装通孔并连接有限位销轴,所述限位销轴设置于销轴限位槽内。

7、所述支架件底部设有具有通孔的安装板。

8、所述转轴内设有动触头安装槽,所述动触头一端固定设置于动触头安装槽内使其与转轴形成配合,所述动触头另一端伸出动触头安装槽用于分合闸。

9、所述动触头安装槽截面呈l型且在转轴外壁上形成供动触头安装的开口,所述动触头安装槽内壁具有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所述转轴设有贯穿的第一销轴通孔,所述动触头位于动触头安装槽内的一端呈l型,其具有分别与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限位配合的第三限位壁和第四限位壁以及具有对应第一销轴通孔同心设置的第二销轴通孔,通过连接销轴穿过第一销轴通孔和第二销轴通孔使动触头与转轴形成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壁和第三限位壁配合以及第二限位壁和第四限位壁配合分别构成转轴两个方向的转动带动动触头转动。

10、所述连接销轴中心轴位于o点,所述动触头位于动触头安装槽内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软联结导线的连接部,所述转轴外壁上与动触头之间对应连接部设有供软联结导线穿出的开口。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较大输出转角的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提高安全性,提高分断性能icu和ics。



技术特征:

1.一种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手柄(1)、摇臂(2)、跳扣件(3)、上连杆(4)、下连杆(5)、转轴(6)、动触头(7)、储能弹簧(8),所述摇臂(2)可绕g点转动,所述操作手柄(1)与摇臂(2)联动配合用于操作摇臂(2)转动,所述跳扣件(3)与上连杆(4)之间于a轴铰接,所述上连杆(4)与下连杆(5)之间于b轴铰接,所述下连杆(5)与转轴(6)之间于c轴铰接,所述转轴(6)可绕o点转动,所述储能弹簧(8)连接在摇臂(2)和b轴之间,所述动触头(7)固定在转轴(6)上;所述操作机构具有储能状态和释能状态,在储能状态下,所述跳扣件(3)位置固定,所述储能弹簧(8)被拉伸储能,通过操作手柄(1)可驱动动触头(7)在分合闸位置之间转动,在释能状态下,所述跳扣件(3)可绕t点转动,在储能弹簧(8)的释能收缩作用下,所述动触头(7)从合闸位置转动到分闸位置;所述动触头(7)分合闸位置之间转动角度为75-1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连杆两铰接点之间的长度ab:下连杆两铰接点之间的长度bc:转轴力臂oc=33:32.5:16,上连杆转角角度α=54°,所述动触头的分合闸位置之间转动角度为10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机架(9),所述摇臂(2)限位在安装机架(9)上使其相对安装机架(9)绕g点转动,所述跳扣件(3)与安装机架(9)通过t轴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2)具有两个侧板支臂(201)和中间连接板(202),所述侧板支臂(201)底部为圆柱曲面,所述中间连接板(202)连接操作手柄(1)和储能弹簧(8);所述安装机架(9)由两个支架件(901)和连接在两个支架件(901)之间的若干个轴组成,一个侧板支臂(201)与一个支架件(901)配合,支架件(901)上对应侧板支臂(201)底部设有具有圆柱凹面的凹槽(902)且对应侧板支臂(201)的两侧设有内限位筋条(903)和外限位筋条(904),所述侧板支臂(201)穿过内限位筋条(903)和外限位筋条(904)之间且底部支撑在具有圆柱凹面的凹槽(902)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板(202)上设有弹簧安装通孔(203),所述中间连接板(202)上表面于弹簧安装通孔(203)两侧设有销轴限位槽(204),所述储能弹簧(8)伸入弹簧安装通孔(203)并连接有限位销轴(10),所述限位销轴(10)设置于销轴限位槽(204)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件(901)底部设有具有通孔的安装板(9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内设有动触头安装槽(601),所述动触头(7)一端固定设置于动触头安装槽(601)内使其与转轴(6)形成配合,所述动触头(7)另一端伸出动触头安装槽(601)用于分合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安装槽(601)截面呈l型且在转轴(6)外壁上形成供动触头(7)安装的开口,所述动触头安装槽(601)内壁具有第一限位壁(602)和第二限位壁(603),所述转轴(6)设有贯穿的第一销轴通孔(604),所述动触头(7)位于动触头安装槽(601)内的一端呈l型,其具有分别与第一限位壁(602)和第二限位壁(603)限位配合的第三限位壁(701)和第四限位壁(702)以及具有对应第一销轴通孔(604)同心设置的第二销轴通孔(703),通过连接销轴(11)穿过第一销轴通孔(604)和第二销轴通孔(703)使动触头(7)与转轴(6)形成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壁(602)和第三限位壁(701)配合以及第二限位壁(603)和第四限位壁(702)配合分别构成转轴(6)两个方向的转动带动动触头(7)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销轴(11)中心轴位于o点,所述动触头(7)位于动触头安装槽(601)内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软联结导线的连接部(704),所述转轴(6)外壁上与动触头(7)之间对应连接部(704)设有供软联结导线穿出的开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包括操作手柄、摇臂、跳扣件、上连杆、下连杆、转轴、动触头、储能弹簧,摇臂可绕G点转动,操作手柄与摇臂联动配合用于操作摇臂转动,跳扣件与上连杆之间于A轴铰接,上连杆与下连杆之间于B轴铰接,下连杆与转轴之间于C轴铰接,转轴可绕O点转动,储能弹簧连接在摇臂和B轴之间,动触头固定在转轴上;动触头分合闸位置之间转动角度为75‑145°本技术提供一种较大输出转角的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提高安全性,提高分断性能Icu和Ics。

技术研发人员:余水峰,余来原,罗滔,张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奔一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