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板及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01452发布日期:2024-03-05 11:58阅读:10来源:国知局
冷却板及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冷却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板及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1、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无人驾驶芯片等高性能芯片以及大功率电池模组在运行时均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这些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很容易导致电池模组和高性能芯片的运行环境温度过高,进而导致电池模组和高性能芯片的性能降低,甚至会影响到电池模组和高性能芯片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对电池模组和高性能芯片进行冷却。

2、目前一般采用带有冷却板的散热器对电池模组和高性能芯片进行冷却,当然,冷却板不单只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及高性能芯片的冷却,冷却板也能够应用于无法直接与冷却介质接触的零部件的冷却。

3、冷却板内部设置有冷却通道,冷却板上开设有分别连通冷却通道的进液孔和出液孔,冷却液通过进液孔流入冷却通道,并从出液孔流出冷却通道。但是,冷却液在冷却通道靠近进液孔的位置,以及,在冷却通道靠近出液孔的位置处容易形成冷却液死区,而死区的形成会影响冷却板的传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冷却板及电池结构,以解决冷却液在冷却通道靠近进液孔的位置,以及在冷却通道靠近出液孔的位置处容易形成冷却液死区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板,该冷却板包括板体,板体内部具有供介质流动的流道,板体上开设有流动孔,流动孔用于供介质进/出,且位于流道端部的入口位置,并与入口连通。在流动孔处,沿着流动孔的轴线,流道的内壁上凸设有往流动孔方向延伸的凸部;沿流道内介质流动方向,凸部位于入口的相对位置,且凸部呈弧形并将流动孔的部分包围。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流动孔周向,凸部包围流动孔轮廓的40%-65%。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避免死区的产生,并且,有利于避免介质压降过大。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冷却板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位于流道内,凸部位于连接板上;其中,沿着流动孔的轴线,凸部远离连接板的一侧与板体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板体的结构强度。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部与板体通过焊接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凸部与板体连接的牢固程度。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流动孔的径向,凸部具有相对设置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内侧面配置为面向入口一侧的侧面,外侧面配置为背离入口一侧的侧面;沿流动孔的轴线方向,流动孔在连接板上的投影与内侧面之间互不干涉。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能够有效避免介质压降增大。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侧面设置为斜面,斜面与流动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沿流动孔的径向,凸部的宽度为l,其中a与l呈正比。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增强对斜面的引导作用。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斜面与流动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15°≤a≤30°。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能够有效避免介质压降增大,并且,能够保证斜坡对介质产生引导作用。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流动孔的轴线方向,凸部远离连接板的一侧设置为上表面,上表面与板体贴合连接;其中,沿流动孔的径向,上表面宽度不小于3mm。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凸部与上表面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凸部与板体连接的可靠性。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板体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围成流道,连接板夹设于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流动孔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开设于第一板和/或第二板上;其中,进液口和出液口处均设有凸部。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避免进液口以及出液口附近出现死区。

1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结构,该电池结构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冷却板。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能够避免流道靠近进液口的位置处,以及流道靠近出液口的位置处形成死区,从而有利于提升冷却板的传热效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冷却板及电池结构,当流动孔用于供介质进入流道时,由于沿着流道内介质的流动方向,凸部位于入口的相对位置,并且,凸部沿着流动孔的轴线方向向流动孔的方向延伸,凸部呈弧形并将流动孔的部分包围,因此,凸部在流动孔的一侧形成封堵,当介质从流动孔进入流道时,凸部能够限制介质的流动方向,并使得介质沿着凸部的壁面朝向流动孔的另一侧流动,也即,朝向入口处流动。通过设置凸部,凸部能够对流经入口靠近流动孔处的介质形成干涉,从而能够避免介质在入口靠近流动孔的位置处形成死区。

13、同样地,当流动孔用于供介质流出流道时,流动孔位于流道的端部出口位置,并与出口连通。沿着流道内介质的流动方向,凸部位于出口的相对位置,并且,凸部沿着流动孔的轴线方向向流动孔的方向延伸,凸部呈弧形并将流动孔的部分包围。因此,凸部在流动孔远离出口的一侧形成封堵,当介质从出口进入流动孔时,凸部能够限制介质继续前进,使得介质沿着凸部的壁面朝向流动孔处流动。也即,通过设置凸部,凸部能够对流经出口靠近流动孔处的介质形成干涉,从而能够避免介质在此处形成死区。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板,包括板体(10),所述板体(10)内部具有供介质流动的流道(11),所述板体(10)上开设有流动孔(12),所述流动孔(12)用于供介质进/出,且位于所述流道(11)端部的入口(111)位置,并与所述入口(1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流动孔(12)周向,所述凸部(13)包围流动孔(12)轮廓的40%-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还包括连接板(20),所述连接板(20)位于所述流道(11)内,所述凸部(13)位于所述连接板(2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13)与所述板体(10)通过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流动孔(12)的径向,所述凸部(13)具有相对设置的内侧面(131)和外侧面(132),所述内侧面(131)配置为面向所述入口(111)一侧的侧面,所述外侧面(132)配置为背离所述入口(111)一侧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面(131)设置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流动孔(1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沿所述流动孔(12)的径向,所述凸部的宽度为l,其中a与l呈正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所述流动孔(1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15°≤a≤3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流动孔(12)的轴线方向,所述凸部(13)远离所述连接板(20)的一侧设置为上表面(133),所述上表面(133)与所述板体(10)贴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0)包括第一板(14)和第二板(15),所述第一板(14)和所述第二板(15)之间围成所述流道(11),所述连接板(20)夹设于所述第一板(14)和所述第二板(15)之间;

10.一种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却板及电池结构,冷却板包括板体,板体内部具有供介质流动的流道,板体上开设有流动孔,流动孔用于供介质进/出,且位于流道端部的入口位置,并与入口连通。在流动孔处,沿着流动孔的轴线,流道的内壁上凸设有往流动孔方向延伸的凸部;沿流道内介质流动方向,凸部位于入口的相对位置,且凸部呈弧形并将流动孔的部分包围。本申请提供的冷却板及电池结构解决了冷却液在冷却通道靠近进液孔的位置,以及,在冷却通道靠近出液孔的位置处容易形成冷却液死区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茅康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银轮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5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