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散热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20659发布日期:2024-03-18 16:47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电池散热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蓄电池,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蓄电池散热壳体。


背景技术:

1、蓄电池,也被称为蓄电池组或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起来的装置,它由一个或多个电池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内包含正极、负极和电解质。

2、蓄电池由于其内部的储电量较大,因此其具有较高功率的放电与储电效能,进而其在放电或者充电的工作中会产生较高的热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散热,从而保证其自身维持在较低的温度上进行使用,现有的蓄电池散热结构只通过自然散热的方式进行,其在散热效率不够高效,因此蓄电池容易在过度运载中产生大量热能,而热能在自然散热的方式下排出速率不够,使得热量堆积,造成电池过度发热,从而影响到电池的正常使用寿命。

3、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蓄电池散热壳体。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散热壳体。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电池散热壳体,包括:

3、主体,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隔套,所述外隔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封板;

4、排热机构,包括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与安装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片,所述外隔套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架,所述外隔套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外隔套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架,所述外隔套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轴,所述第一活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封板,所述上封板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轴,所述第二活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封板,所述上封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上限位杆,所述上封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下限位杆。

5、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片呈多组,多组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在安装槽的四周侧壁偏下端位置,所述第一散热片为具有高导热性的金属材质制作,所述第二散热片呈多组,多组所述第二散热片设置在安装槽的四周侧壁偏上端位置,所述第二散热片为具有高导热性的金属材质制作。

6、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和外隔套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第一限位架位于空腔内部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之间的位置,所述活塞板与安装槽和外隔套之间的空腔内壁相对密封滑动,所述活塞板与空腔对应第一散热片处之间的位置内部填充有氦气。

7、优选的,所述外隔套的四周外壁上开设有出气孔,所述第一活动轴与外隔套的出气孔部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封板的面积略大于出气孔面积,所述第一封板设置在外隔套的外侧位置。

8、优选的,所述上封板上端对应安装槽和外隔套之间空腔的位置开设有四组进气孔,所述第二活动轴与上封板的进气孔部分活动连接,四组进气孔分别位于上封板上靠近外隔套的侧壁的边缘位置。

9、优选的,一组所述进气孔的上端设置有两组第二封板,且第二封板之间可相对对合使得进气孔封闭,所述上限位杆的两侧与进气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下限位杆的两端与进气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下限位杆位于第二封板的下端位置,所述上限位杆位于第二封板的上端位置。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装置通过内部的密封结构中设置有氦气,进而利用氦气的高热导率,使得其在受热膨胀,受冷收缩的特性下带动活塞板在安装槽和外隔套的空腔中进行上下的活塞工作,进而将内部的高热空气进行主动式的排出,从而大大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率,进而使得其内部的蓄电池组使用保持高度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蓄电池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2)呈多组,多组所述第一散热片(2)设置在安装槽(1)的四周侧壁偏下端位置,所述第一散热片(2)为具有高导热性的金属材质制作,所述第二散热片(21)呈多组,多组所述第二散热片(21)设置在安装槽(1)的四周侧壁偏上端位置,所述第二散热片(21)为具有高导热性的金属材质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和外隔套(11)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第一限位架(22)位于空腔内部第一散热片(2)和第二散热片(21)之间的位置,所述活塞板(23)与安装槽(1)和外隔套(11)之间的空腔内壁相对密封滑动,所述活塞板(23)与空腔对应第一散热片(2)处之间的位置内部填充有氦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隔套(11)的四周外壁上开设有出气孔,所述第一活动轴(25)与外隔套(11)的出气孔部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封板(26)的面积略大于出气孔面积,所述第一封板(26)设置在外隔套(11)的外侧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板(12)上端对应安装槽(1)和外隔套(11)之间空腔的位置开设有四组进气孔,所述第二活动轴(27)与上封板(12)的进气孔部分活动连接,四组进气孔分别位于上封板(12)上靠近外隔套(11)的侧壁的边缘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进气孔的上端设置有两组第二封板(28),且第二封板(28)之间可相对对合使得进气孔封闭,所述上限位杆(29)的两侧与进气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下限位杆(210)的两端与进气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下限位杆(210)位于第二封板(28)的下端位置,所述上限位杆(29)位于第二封板(28)的上端位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散热壳体,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主体,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隔套,排热机构,包括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与安装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片呈多组,多组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在安装槽的四周侧壁偏下端位置。本方案通过内部的密封结构中设置有氦气,进而利用氦气的高热导率,使得其在受热膨胀,受冷收缩的特性下带动活塞板在安装槽和外隔套的空腔中进行上下的活塞工作,进而将内部的高热空气进行主动式的排出,从而大大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率,进而使得其内部的蓄电池组使用保持高度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宪东,田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海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6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