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剩磁消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52035发布日期:2023-12-21 15:3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电磁铁剩磁消除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磁铁剩磁消除器,具体为电磁铁剩磁消除器。


背景技术:

1、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在铁芯的外部缠绕与其功率相匹配的导电绕组,这种通有电流的线圈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

2、现有技术下生产的电磁铁通常存在剩磁的问题,这是因为目前所有制作电磁铁的材料无法做到电磁铁断电无剩磁,一般都存在10%左右的残余磁力,这个对电磁铁使用上来说是不利的,特别是吸盘类电磁铁,人员在使用电磁铁做搬运工件时,由于剩磁问题,经常发生断电后无法将工件释放,常规的解决剩磁办法是加顶针或者断开磁回路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弊端是降低了电磁铁的吸力,消磁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磁铁剩磁消除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电磁铁剩磁消除效果较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磁铁剩磁消除器,包括继电器主体、单向二极管、继电器线圈、电阻、电容和电磁铁主体,所述继电器主体的表面连接有单向二极管,所述继电器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继电器线圈,所述继电器主体的表面通过触脚连接有电阻,所述继电器主体的上方通过触脚连接有电容,所述继电器主体通过外接线路并联有电磁铁主体。

3、优选的,所述继电器主体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四触点、第五触点、第六触点、第七触点与第八触点。

4、优选的,所述电磁铁主体的形状大小可随意切换。

5、优选的,所述电容的容量大小与电磁铁主体的磁力大小相匹配。

6、优选的,所述继电器主体的电源电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相应电压。

7、优选的,所述电磁铁主体与继电器主体之间连接有导线。

8、优选的,所述第七触点与第八触点并联在继电器线圈的两端。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磁铁剩磁消除器通电时将开关k1合上,因为串联了电阻,电容初始状态有电阻作为缓冲,不会马上产生短路现象,此时继电器线圈优先工作,第一触点、第二触点断开,第五触点与第三触点导通,第六触点与第四触点导通,此时电容正向充电,当开关k1打开时,电磁铁剩磁消除器主体线圈断电,继电器线圈不工作,第三触点与第四触点断开,第五触点与第一触点导通,第六触点与第二触点导通,此时电容放电,原本接通电源“+”极的触点与电容“-”极联通,电容释放的电流方向与电磁铁主体工作时的电流方向刚好相反,因为继电器主体与电磁铁主体并联的,电容释放相反的电流在电磁铁主体中产生反向的磁场,与剩磁的磁场相反,从而互相抵消,单向二极管的作用时防止电容的电流反流到继电器线圈中,消耗电容的电量,另外防止接反线,即使接反线也不会损坏继电器主体。继电器主体在消除剩磁的同时不降低电磁铁主体的吸力,断电即刻消除剩磁,无需额外增加电源,只需要并联到电磁铁主体上即可,使得该方式剩磁消除效果较好。



技术特征:

1.电磁铁剩磁消除器,包括继电器主体(1)、单向二极管(2)、继电器线圈(3)、电阻(4)、电容(5)和电磁铁主体(6),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铁剩磁消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主体(1)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触点(7)、第二触点(8)、第三触点(9)、第四触点(10)、第五触点(11)、第六触点(12)、第七触点(13)与第八触点(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铁剩磁消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主体(6)的形状大小可随意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铁剩磁消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5)的容量大小与电磁铁主体(6)的磁力大小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铁剩磁消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主体(1)的电源电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相应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铁剩磁消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主体(6)与继电器主体(1)之间连接有导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铁剩磁消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触点(13)与第八触点(14)并联在继电器线圈(3)的两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电磁铁剩磁消除器,涉及电磁铁剩磁消除器技术领域,包括继电器主体、单向二极管、继电器线圈、电阻、电容和电磁铁主体,所述继电器主体的表面连接有单向二极管,所述继电器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继电器线圈,所述继电器主体的表面通过触脚连接有电阻,所述继电器主体的上方通过触脚连接有电容,所述继电器主体通过外接线路并联有电磁铁主体。电磁铁剩磁消除器通电时将开关K1合上,因为串联了电阻,电容初始状态有电阻作为缓冲,当开关K1打开时,电磁铁剩磁消除器主体线圈断电,继电器线圈不工作,继电器主体在消除剩磁的同时不降低电磁铁主体的吸力,无需额外增加电源,只需要并联到电磁铁主体上即可,使得该方式剩磁消除效果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伍亚利,黄敬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兰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