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生产用冷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35213发布日期:2023-12-29 23:04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线生产用冷却槽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线生产,尤其涉及一种电线生产用冷却槽。


背景技术:

1、电线是由一根或几根柔软的导线组成,外面包以轻软的护层,主要用于电力传输,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中,电线在加工完成后,需要置于冷却槽中进行冷却。

2、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21521461.0的一种电线生产用冷却槽,在使用时具有冷却效率高、方便使用以及对电线本身有良好的缓冲防护效果。

3、然而,上述专利在使用时,利用现有的冷却槽对电线进行冷却时,电线会呈s型沿着导向辊进入到冷却槽内部进行冷却,这样虽然可以增大电线在槽体内部的通过路径提高冷却效果,但是,对于位于上端的定轮而言,只能对电线起到导向的作用,电线在沿着定轮通过时,由于槽体内部位于水表层的温度一般高度水下层温度,或者沿着定轮移动的电线,其上端并不能完全的沉浸在水中,而会露在空气中,这样会导致电线经过位于上端的定轮移动时,冷却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电线生产用冷却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线生产用冷却槽。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线生产用冷却槽,包括槽体,槽体的左端面开设有进线槽,槽体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第一导向辊位于进线槽的左端,槽体的右端面开设有出线槽,出线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辊,槽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四导向辊。槽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管,固定管的圆周面开设有第一出水孔,固定管的圆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导向辊,第一出水孔位于第三导向辊的内部,第三导向辊的前端面开设有第二出水孔。固定管的后端设置连接有第一冷却组件,槽体的内外两端设置连接有第二冷却组件。

3、进一步,第四导向辊、第三导向辊、固定管、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均设置有多个,均匀的位于槽体的内部,且第三导向辊、固定管、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均位于第四导向辊的上端。

4、进一步,第一冷却组件包括第二水泵、第二连接管和第二出水管,槽体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二水泵,槽体的内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第二水泵与第二连接管固定连接,固定管贯穿槽体并延伸至槽体的后端,且多个固定管之间通过第二出水管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远离第二水泵的一端与第二出水管固定连接。

5、进一步,槽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阀门和第二排水管,阀门与第二排水管固定连接。

6、进一步,第二冷却组件包括第一水泵、第一连接管、第一出水管和第一排水管,槽体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一水泵,槽体的内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和第一排水管,第一水泵与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第一排水管设置有多个,均匀的位于槽体的内部,且各个第一排水管之间通过第一出水管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远离第一水泵的一端与第一出水管固定连接。

7、进一步,第一排水管位于第三导向辊的正上端。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该电线生产用冷却槽,通过第一冷却组件和第二冷却组件的作用,电线沿着第一导向辊、第三导向辊和第四导向辊进入到槽体内部进行冷却时,对于沿着第三导向辊移动的电线,可以在第一冷却组件的作用下,使得槽体底部的冷水沿着固定管进入到第三导向辊内最后由第二出水孔排出,这时进入到第三导向辊内部的冷水使得第三导向辊变凉,第三导向辊表面的凉意传递给电线,此外,在第二冷却组件的作用下,使得槽体底部的冷水通过第一排水管排出,从第一排水管排出的冷水直接的浇到位于第三导向辊表面的电线上,这时沿着第三导向辊移动的电线也可以一直接触凉水,这样在第一冷却组件和第二冷却组件的配合下,使得沿着第三导向辊移动的电线,冷却的效果更佳。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线生产用冷却槽,包括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的左端面开设有进线槽(18),所述槽体(1)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2),所述第一导向辊(2)位于进线槽(18)的左端,所述槽体(1)的右端面开设有出线槽(19),所述出线槽(1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辊(3),所述槽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四导向辊(14),所述槽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管(13),所述固定管(13)的圆周面开设有第一出水孔(12),所述固定管(13)的圆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导向辊(11),所述第一出水孔(12)位于第三导向辊(11)的内部,所述第三导向辊(11)的前端面开设有第二出水孔(15),所述固定管(13)的后端设置连接有第一冷却组件,所述槽体(1)的内外两端设置连接有第二冷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生产用冷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导向辊(14)、第三导向辊(11)、固定管(13)、第一出水孔(12)和第二出水孔(15)均设置有多个,均匀的位于槽体(1)的内部,且第三导向辊(11)、固定管(13)、第一出水孔(12)和第二出水孔(15)均位于第四导向辊(14)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生产用冷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第二水泵(5)、第二连接管(6)和第二出水管(9),所述槽体(1)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二水泵(5),所述槽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6),所述第二水泵(5)与第二连接管(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13)贯穿槽体(1)并延伸至槽体(1)的后端,且多个固定管(13)之间通过第二出水管(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6)远离第二水泵(5)的一端与第二出水管(9)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生产用冷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阀门(17)和第二排水管(16),所述阀门(17)与第二排水管(16)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生产用冷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第一水泵(4)、第一连接管(7)、第一出水管(8)和第一排水管(10),所述槽体(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一水泵(4),所述槽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7)和第一排水管(10),所述第一水泵(4)与第一连接管(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10)设置有多个,均匀的位于槽体(1)的内部,且各个第一排水管(10)之间通过第一出水管(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7)远离第一水泵(4)的一端与第一出水管(8)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线生产用冷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10)位于第三导向辊(11)的正上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线生产用冷却槽,包括槽体,槽体的左端面开设有进线槽,槽体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第一导向辊位于进线槽的左端,槽体的右端面开设有出线槽,槽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管,固定管的圆周面开设有第一出水孔,固定管的圆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导向辊,第三导向辊的前端面开设有第二出水孔,固定管的后端设置连接有第一冷却组件,槽体的内外两端设置连接有第二冷却组件。本技术在第一冷却组件和第二冷却组件的配合下,使得沿着第三导向辊移动冷却的电线,冷却的效果更佳,进而可以减少槽体内部因上下层水温的差距,而导致的电线冷却效果不好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桂燕,魏八平,魏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薪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