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80862发布日期:2024-03-01 12:38阅读:11来源:国知局
电池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1、电动车辆往往通过电池包提供动力,电池包中包括多个电池。电池包括壳体和电芯,壳体内具有密闭的容置腔,电池设于该容置腔内。在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芯会产生气体,并且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以及电池工作循环次数的增加,电池壳体内的气体也逐渐增加,导致电池壳体内的压力不断增大,进而使得电池膨胀。并且如果电池中的气体不能及时排除,容易引发电池热失控。

2、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及电池包,进而至少一定程度上抑制电池的膨胀。

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透气孔;

4、透气膜,所述透气膜和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透气膜包括透气区,所述透气区和所述透气孔相对设置,以使壳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透气区排出;

5、其中,所述电池的容量为e,所述透气区的面积为a,e和a的比值范围为0.002ah/mm2-5 ah/mm2。

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壳体和透气膜,壳体上设置有透气孔,透气膜包括透气区,透气膜和壳体连接,透气区和透气孔相对设置,以使壳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透气区排出,解决了电芯产生的气体在壳体内聚集导致壳体内压力大的问题,至少一定程度上抑制电池过度膨胀,避免电池热失控。进一步的,电池的容量为e,透气区的面积为a,e和a的比值范围为0.002ah/mm2-5ah/mm2,实现了电池容量和透气面积的匹配,一方面避免了透气区的面积相对于电池容量过小而导致的透气膜透气能力差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透气区的面积相对于电池的容量过大而导致的排速率过快,气体在电池包内聚集的问题,并且也避免了散热区面积过大而导致的透气膜易撕裂的问题。

7、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

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包括电池,在电池中壳体上设置有透气孔,透气膜包括透气区,透气膜和壳体连接,透气区和透气孔相对设置,以使壳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透气区排出,解决了电芯产生的气体在壳体内聚集导致壳体内压力大的问题,至少一定程度上抑制电池的膨胀,进一步的,电池的容量为e,透气区的面积为a,e和a的比值范围为0.05ah/mm2-0.5ah/mm2,实现了电池容量和透气面积的匹配,一方面避免了透气区的面积相对于电池容量过小而导致的透气膜透气能力差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透气区的面积相对于电池的容量过大而导致的排速率过快,气体在电池包内聚集的问题,并且也避免了散热区面积过大而导致的透气膜易撕裂的问题。

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e和a的比值范围为0.05ah/mm2-0.5ah/mm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e和a的比值范围为0.11ah/mm2-0.4ah/mm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形成所述透气孔,所述透气膜和所述第一端板连接,并且所述透气膜覆盖所述透气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膜还包括连接区,所述连接区和所述基体连接。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膜的透气度为20%-70%。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容量为10ah-600ah。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区的面积为200mm2-2000mm2。

1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电池。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关于一种电池及电池包,所述电池包括:壳体和透气膜,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膜包括透气区,所述透气膜和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透气区和所述透气孔相对设置,以使壳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透气区排出;其中,所述电池的容量为E,所述透气区的面积为A,E和A的比值范围为0.002Ah/mm<supgt;2</supgt;‑5Ah/mm<supgt;2</supgt;。解决了电芯产生的气体在壳体内聚集导致壳体内压力大的问题,至少一定程度上抑制电池的膨胀。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伟,张勇杰,赵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9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