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和箱体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2520发布日期:2024-01-23 10:37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和箱体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和箱体总成。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系统重量占整车20%以上,成本占整车高达30%-60%,新能源汽车较传统汽车更需要轻量化。由于新能源汽车增加了电池包,导致整车重量比燃油车大,车重的增加将导致刹车距离更远,对乘员的保护要求更高。

2、目前,常见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和箱体总成之间不便于进行固定,通常需要通过多个螺栓才能将上盖固定在箱体总成上,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且需要借助专业的拆装工具,给使用者造成很大的困扰,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和箱体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包括:

3、上盖本体;

4、矩形口,所述上盖本体的顶部四角处均开设有矩形口;

5、限位机构,所述上盖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螺纹板、螺纹柱、把手、轴承、移动板、卡接块、导向口和导向板,所述上盖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螺纹板,所述螺纹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左右两端均贯穿螺纹板且延伸至螺纹板的外部,两个所述螺纹柱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螺纹柱远离把手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远离螺纹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

6、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板远离轴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卡接块,所述螺纹板靠近移动板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导向口,所述导向口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左右两侧均贯穿导向口且延伸至导向口的外部。

7、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螺纹板呈左右对称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板的底部与上盖本体的顶部活动接触。

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卡接块呈前后对称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靠近移动板的一侧与移动板固定相连。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箱体总成,包括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所述上盖本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箱体总成本体,所述箱体总成本体的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箱体总成本体顶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顶部贯穿矩形口且延伸至矩形口的外部,所述矩形板与矩形口之间活动卡接,所述矩形板的表面开设有卡口,所述矩形板与移动板之间活动接触,所述卡接块远离移动板的一侧贯穿卡口且延伸至卡口的外部,所述卡接块与卡口之间活动卡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通过上盖本体、矩形口、限位机构、螺纹板、螺纹柱、把手、轴承、移动板、卡接块、导向口、导向板、箱体总成本体、矩形板和卡口相互配合,起到了便于将上盖本体和箱体总成本体固定在一起的效果,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无需借助任何的工具,给使用者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35)远离轴承(3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卡接块(36),所述螺纹板(31)靠近移动板(35)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导向口(37),所述导向口(37)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导向板(38),所述导向板(38)的左右两侧均贯穿导向口(37)且延伸至导向口(37)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螺纹板(31)呈左右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35)的底部与上盖本体(1)的顶部活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接块(36)呈前后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38)靠近移动板(35)的一侧与移动板(35)固定相连。

7.一种箱体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所述上盖本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箱体总成本体(4),所述箱体总成本体(4)的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箱体总成本体(4)顶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板(5),所述矩形板(5)的顶部贯穿矩形口(2)且延伸至矩形口(2)的外部,所述矩形板(5)与矩形口(2)之间活动卡接,所述矩形板(5)的表面开设有卡口(6),所述矩形板(5)与移动板(35)之间活动接触,所述卡接块(36)远离移动板(35)的一侧贯穿卡口(6)且延伸至卡口(6)的外部,所述卡接块(36)与卡口(6)之间活动卡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和箱体总成,包括上盖本体和矩形口,上盖本体的顶部四角处均开设有矩形口,上盖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螺纹板、螺纹柱、把手、轴承、移动板、卡接块、导向口和导向板,上盖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螺纹板。本技术通过上盖本体、矩形口、限位机构、螺纹板、螺纹柱、把手、轴承、移动板、卡接块、导向口、导向板、箱体总成本体、矩形板和卡口相互配合,起到了便于将上盖本体和箱体总成本体固定在一起的效果,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无需借助任何的工具,给使用者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军,陈泽,张姝,王高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世泽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4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