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82503发布日期:2024-03-22 10:34阅读:13来源:国知局
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端子,尤其涉及一种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端子用于与对配端子插接,以使端子与对配端子能够实现电连接。

2、目前,对配端子与端子在插接过程中,若对配端子在插入端子的方位存在偏移,对配端子容易挤压端子,以使端子遭受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供对配端子插入、不易被对配端子损坏、使用寿命长的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

2、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端子,其包括:

3、插接部,用于插接至电路板上;

4、支撑部,与所述插接部连接;

5、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相对设置且朝向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用于共同夹持与所述端子配合的对配端子;

6、所述插接部、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同一侧。

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臂的两端之间具有朝靠近所述第二弹性臂所在方向凸起的第一弯折部;

8、所述第二弹性臂的两端之间具有朝靠近所述第一弹性臂所在方向凸起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面向所述第二弯折部。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段之间;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第一弯折部;

10、所述第二弹性臂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三段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四段之间,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的相连处形成所述第二弯折部;

11、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四段形成导向口。

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向口的夹角为α1,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夹角为α2;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之间的夹角为α3,α1<α2,α1<α3。

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段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三段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凹部和第四凹部。

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一插脚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插脚之间。

1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相间隔且均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所述第三连接臂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第三连接臂中的一者相连。

1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处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

1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四连接臂、第五连接臂和第六连接臂,所述第四连接臂和所述第五连接臂相间隔且均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所述第六连接臂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臂和所述第五连接臂之间,所述第二插脚与所述第四连接臂、所述第五连接臂和所述第六连接臂中的一者相连。

1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臂处于所述第四连接臂和所述第五连接臂之间。

1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部还包括避位口,所述避位口处于所述导向口沿所述对配端子插入方向的投影方位上。

20、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装置,其包括:

21、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端子;

22、与所述端子配合的对配端子,所述对配端子伸入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之间,与所述第一弹性臂以及所述第二弹性臂相接触。

23、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端子或如第二方面所述的连接装置。

24、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组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通槽,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连接装置中对配端子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端子配合。

25、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第三方面所述的电池组件。

2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同一侧,当对配端子插入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之间时,缩短了对配端子与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的接触距离,增加了连接稳定性;支撑部相对插接部能够发生偏移,能够缓冲对配端子作用在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的作用力,降低对配端子对端子造成损坏的可能性,提高端子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的两端之间具有朝靠近所述第二弹性臂所在方向凸起的第一弯折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段之间;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第一弯折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口的夹角为α1,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夹角为α2;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之间的夹角为α3,α1<α2,α1<α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三段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凹部和第四凹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一插脚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插脚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相间隔且均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所述第三连接臂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第三连接臂中的一者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处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四连接臂、第五连接臂和第六连接臂,所述第四连接臂和所述第五连接臂相间隔且均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所述第六连接臂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臂和所述第五连接臂之间,所述第二插脚与所述第四连接臂、所述第五连接臂和所述第六连接臂中的一者相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臂处于所述第四连接臂和所述第五连接臂之间。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还包括避位口,所述避位口处于所述导向口沿所述对配端子插入方向的投影方位上。

12.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3.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或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通槽,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连接装置中对配端子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端子配合。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池组件。


技术总结
一种端子、连接装置、电池组件及车辆,端子包括支撑部、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和插接部;插接部用于插接至电路板上;支撑部与所述插接部连接;支撑部与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相对设置且朝向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延伸,以用于共同夹持与所述端子配合的对配端子;插接部与支撑部连接,插接部、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位于支撑部的同一侧。当对配端子插入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之间时,支撑部相对插接部能够发生晃动,以缓冲对配端子作用在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的作用力,进而能够降低对配端子对端子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向荣,张国强,张振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4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