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宽带全向高增益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88320发布日期:2024-02-09 12:21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宽带全向高增益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天线,尤指一种超宽带全向高增益天线。


背景技术:

1、wifi7与wifi6相比,在原有的2.4g和5g的基础上增加了5.925-7.125ghz(简称6g)的频段。由于mimo的要求,频段增加会导致天线数量成倍的增加,天线数量非常庞大。如设备有两路2.4g、两路5g和两路6g,如果使用单频天线,则共6支天线。如果天线使用三频天线(即2.4g+5g+6g),则只需三支天线,可以大大减少天线数量。但是三频天线总带宽约为2100mhz,带宽问题成为天线设计极具挑战的问题。另外,随着wifi7频段的增加,频率相比wifi6又进一步提高,频率提高带来的问题就是空间损耗增大。因此,为保证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越是高频就越是要求高增益天线。三频天线总带宽约2100mhz,带宽范围内如何保证方向图水平全向,同时保证5g和6g频段内尽量高增益,也给天线设计带来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超宽带全向高增益天线,可实现2.4g、5g和6g同时工作,并且在工作频段内具有高增益全向的辐射方向图。

2、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要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超宽带全向高增益天线,包含射频同轴线、第一pcb板、第二pcb板,第一pcb板上从一端往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多频偶极子、第二多频偶极子、第三多频偶极子,第一多频偶极子、第二多频偶极子、第三多频偶极子均包含四个不同长度的对称辐射臂,第一多频偶极子和第二多频偶极子之间、第二多频偶极子和第三多频偶极子之间均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阶梯式微带线连接,第一多频偶极子和第二多频偶极子的对称中心、第二多频偶极子和第三多频偶极子的对称中心分别设置有第一过孔焊盘、第二过孔焊盘;第二pcb板上设置有t型功分器,t型功分器包含输入端焊盘、分别设置于第二pcb板两端的第一分路输出端和第二分路输出端,第一分路输出端、第二分路输出端分别连接在第一过孔焊盘、第二过孔焊盘上,射频同轴线与输入端焊盘连接。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宽带全向高增益天线,每个多频偶极子设置有四个不同长度的对称辐射臂,多个对称辐射臂有利于提高偶极子的阻抗带宽,阶梯式微带线有利于增加天线的阻抗带宽,t型功分器的第一分路输出端、第二分路输出端分别连接在第一过孔焊盘、第二过孔焊盘上,射频同轴线输入的能量在t型功分器上平均分成两份并分别向第一分路输出端、第二分路输出端传输,从第一分路输出端分出的一份输入第一过孔焊盘,然后在两个对称的阶梯式微带线时再次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传输给第一多频偶极子,另一份传输给第二多频偶极子。从第二分路输出端分出的另一份输入第二过孔焊盘,同样在两个对称的阶梯式微带线时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传输给第二多频偶极子,另一份传输给第三多频偶极子,所以第一多频偶极子、第二多频偶极子、第三多频偶极子获得的能量比值为1:2:1,使得天线能产生全向辐射的高增益的方向图,可以实现2.4g、5g和6g同时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超宽带全向高增益天线,其特征在于,包含射频同轴线、第一pcb板、第二pcb板,所述第一pcb板上从一端往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多频偶极子、第二多频偶极子、第三多频偶极子,所述第一多频偶极子、第二多频偶极子、第三多频偶极子均包含四个不同长度的对称辐射臂,所述第一多频偶极子和所述第二多频偶极子之间、所述第二多频偶极子和所述第三多频偶极子之间均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阶梯式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一多频偶极子和所述第二多频偶极子的对称中心、所述第二多频偶极子和所述第三多频偶极子的对称中心分别设置有第一过孔焊盘、第二过孔焊盘;所述第二pcb板上设置有t型功分器,所述t型功分器包含输入端焊盘、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pcb板两端的第一分路输出端和第二分路输出端,所述第一分路输出端、第二分路输出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过孔焊盘、第二过孔焊盘上,所述射频同轴线与所述输入端焊盘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宽带全向高增益天线,包含射频同轴线、第一PCB板、第二PCB板,第一PCB板上从一端往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多频偶极子、第二多频偶极子、第三多频偶极子,第一多频偶极子、第二多频偶极子、第三多频偶极子均包含四个不同长度的对称辐射臂,相邻两多频偶极子之间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阶梯式微带线连接,相邻两多频偶极子的对称中心均设置有过孔焊盘;第二PCB板上设置有T型功分器,T型功分器包含输入端焊盘、第一分路输出端、第二分路输出端,第一分路输出端、第二分路输出端分别连接在第一过孔焊盘、第二过孔焊盘上,射频同轴线与输入端焊盘连接,使得天线能产生全向辐射的高增益的方向图,可以实现2.4G、5G和6G同时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军,姚定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仁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8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