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06392发布日期:2024-04-01 14:13阅读:10来源:国知局
电池及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电池可以包括电池壳体和泄压结构,泄压结构设置在电池壳体上,在电池内部压力达到一定高度后,泄压结构可以爆开,由此形成电池内部的快速泄压,然而,为了保证电池壳体的绝缘性能,会在电池壳体上形成绝缘膜的包覆,由于绝缘膜的设置方式限制,可能会影响电池壳体局部的散热均衡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及电池组,以改善电池的使用性能。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3、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包括第一外表面,第一外表面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一边缘区域和相对的两个第二边缘区域,第一边缘区域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二边缘区域;

4、泄压结构,泄压结构设置于第一外表面,两个第一边缘区域和两个第二边缘区域环绕泄压结构设置;

5、电芯,电芯设置于电池壳体内,且第一外表面所在壁面支撑电芯,以使得泄压结构位于电池的底端;

6、第一绝缘膜,第一绝缘膜覆盖第一边缘区域设置;

7、第二绝缘膜,第二绝缘膜覆盖第二边缘区域设置,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重叠设置;

8、其中,沿两个第一边缘区域的排列方向上,第一绝缘膜的宽度为a,沿两个第二边缘区域的排列方向上,第二绝缘膜的宽度为b,0.8≤a/b≤1.4。

9、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泄压结构、第一绝缘膜以及第二绝缘膜,泄压结构设置于电池壳体的第一外表面上,而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分别覆盖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形成对第一外表面的绝缘保护,由此来提高电池的绝缘性能。而通过使得第一绝缘膜的宽度a与第二绝缘膜的宽度b之比为0.8-1.4,由此保证第一绝缘膜的宽度和第二绝缘膜的宽度相差不大,从而可以降低出现局部散热不均衡的风险,进而实现对电池安全性能的提升。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上述的电池,电池为多个。

11、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泄压结构、第一绝缘膜以及第二绝缘膜,泄压结构设置于电池壳体的第一外表面上,而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分别覆盖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形成对第一外表面的绝缘保护,由此来提高电池的绝缘性能。而通过使得第一绝缘膜的宽度a与第二绝缘膜的宽度b之比为0.8-1.4,由此保证第一绝缘膜的宽度和第二绝缘膜的宽度相差不大,从而可以降低出现局部散热不均衡的风险,进而实现对电池组安全性能的提升。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膜(30)的宽度a与所述第二绝缘膜(40)的宽度b之比为0.9-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还包括周向外表面(12),所述周向外表面(12)与所述第一外表面(11)相连接,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三绝缘膜(50),所述第三绝缘膜(50)覆盖所述周向外表面(12)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膜(30)、所述第二绝缘膜(40)以及所述第三绝缘膜(50)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膜(30)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绝缘膜(30)分别覆盖两个所述第一边缘区域(111),所述第二绝缘膜(40)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绝缘膜(40)分别覆盖两个所述第二边缘区域(1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膜(30)为两个,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绝缘膜(30)分别覆盖两个所述第一边缘区域(111),所述第二绝缘膜(40)为两个,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绝缘膜(40)分别覆盖两个所述第二边缘区域(1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结构(20)包括薄弱部(22),所述电池还包括保护贴片(60),所述保护贴片(60)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10)的外表面,以至少覆盖所述薄弱部(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结构(20)还包括泄压部(21),所述薄弱部(22)环绕所述泄压部(21)设置,所述泄压部(21)的面积小于所述保护贴片(60)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结构(20)还包括加强部(23),所述加强部(23)设置于所述泄压部(2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贴片(60)上设置有刻痕(61)和缝隙(62)中的至少之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结构(20)与所述电池壳体(10)为一体式结构,或,所述泄压结构(20)与所述电池壳体(10)为分体式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膜(30)和所述第二绝缘膜(40)暴露所述第一外表面(11)的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膜(30)和所述第二绝缘膜(40)暴露所述第一外表面(1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绝缘膜(30)和所述第二绝缘膜(40)覆盖所述第一外表面(11)的面积。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70)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10)内,所述电芯(70)包括正极极片(71)和负极极片(72),所述负极极片(72)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极片(71)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集流体为铝箔,和/或,所述负极集流体为铜箔。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70)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10)内,所述电芯(70)包括正极极片(71)和负极极片(72),所述正极极片(71)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极片(72)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外表面(11)相对设置的第二外表面(17),所述电池还包括极柱结构(80),所述极柱结构(80)设置于所述第二外表面(17)。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结构(80)包括铆接段(81)和极柱段(82),所述铆接段(81)和所述极柱段(82)铆接连接,所述极柱段(82)穿设于所述电池壳体(10)内,所述电芯(70)与所述极柱段(82)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极柱通孔(13),所述极柱结构(80)穿设于所述极柱通孔(13)内,所述电池壳体(10)上还设置有固定部(14),所述固定部(14)环绕所述极柱通孔(13)设置,所述固定部(14)弯折为连接段(141)和抵压段(142),所述连接段(141)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10)上,所述抵压段(142)压设于所述极柱结构(80)上,以使得所述极柱结构(80)夹持于所述抵压段(142)和所述电池壳体(10)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外表面(17)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抵压段(142)的尺寸与所述极柱结构(80)的尺寸之比≥0.07。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底托板(90),所述底托板(90)设置于所述电芯(70)和所述电池壳体(10)之间,且位于所述电芯(70)和所述泄压结构(20)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91)在所述第一外表面(11)上的正投影总面积与所述泄压结构(20)在所述第一外表面(11)上的正投影面积之比≥2。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包括: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部分(162)的壁厚与所述侧壁部分(161)的壁厚之比为1.1-2。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厚度为30mm-85mm。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厚度为52mm-80mm。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70)为卷绕式电芯,所述电芯(70)包括正极极片(71)、负极极片(72)以及设置在所述正极极片(71)和所述负极极片(72)之间的隔膜(73),所述隔膜(73)朝向所述泄压结构(20)的一端超出所述负极极片(72)的尺寸为0.8mm-3.5mm;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表面(11)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述第一绝缘膜(30)沿所述第一外表面(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绝缘膜(40)沿所述第一外表面(11)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外表面(11)的宽度为e,所述第一外表面(11)的长度为f,沿所述第一外表面(11)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泄压结构(20)的最大尺寸为g,沿所述第一外表面(11)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泄压结构(20)的最大尺寸为h,0.8≤(f-2×b-g)/(e-2×a-h)≤4。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磷酸铁锂电池,或,所述电池为磷酸锰铁锂电池,或,所述电池为钠离子电池,0.95≤a/b≤1.1,或,所述电池为固态电池,0.95≤a/b≤1.1,或,所述电池为三元电池。

29.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70)的至少一端延伸出极耳(74),所述极耳(74)上设置有加强筋(741)。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70)背离所述第一外表面(11)的一端延伸出所述极耳(74)。

31.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70)包括正极极片(71)和负极极片(72),所述正极极片(71)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极片(72)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

32.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为多个。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还包括换热组件(100),所述换热组件(100)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之间,或者,所述换热组件(100)位于所述电池的底部。

34.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还包括底部支撑板(110),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板(110)上,所述电池的泄压结构(20)朝向所述底部支撑板(110)设置。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与所述底部支撑板(110)之间设置有粘结层(120),所述第一外表面(11)的周向外边缘围成的面积为s1,所述第一外表面(11)的周向外边缘围成的面积s1与所述第一绝缘膜(30)和所述第二绝缘膜(40)覆盖所述第一外表面(11)的面积之差为s2,所述泄压结构(20)的面积为s3,(s2-s3)/s1≥55%。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120)为导热胶,和/或,所述底部支撑板(110)包括换热组件(100)。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70)为卷绕式电芯,所述电芯(70)朝向所述第一外表面(11)的一端具有相对的两个拐角区域,至少一个所述拐角区域与所述粘结层(120)在所述第一外表面(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相重合,所述拐角区域与所述泄压结构(20)在所述第一外表面(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不相重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及电池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包括第一外表面,第一外表面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一边缘区域和相对的两个第二边缘区域,第一边缘区域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二边缘区域;泄压结构,泄压结构设置于第一外表面,两个第一边缘区域和两个第二边缘区域环绕泄压结构设置;电芯;第一绝缘膜,第一绝缘膜覆盖第一边缘区域设置;第二绝缘膜,第二绝缘膜覆盖第二边缘区域设置,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重叠设置;第一绝缘膜的宽度a与第二绝缘膜的宽度b之比为0.8‑1.4,由此保证第一绝缘膜的宽度和第二绝缘膜的宽度相差不大,从而可以降低出现局部散热不均衡的风险,进而实现对电池安全性能的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齐彬伟,张士荟,张璐璐,许博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2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