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直冷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51662发布日期:2024-02-07 12:15阅读:16来源:国知局
电池直冷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直冷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在相关技术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了当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对于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来说,动力电池都是相当重要的结构。为了能够使动力电池的性能得到最好发挥,对动力电池的温度控制也就成为了一个重点。

2、而为了对动力电池进行更好的温度控制,冷媒直冷技术也就相应地被开发应用到动力电池上。因此,对冷媒直冷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也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直冷系统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全部或部分不足。

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直冷系统,包括:电池冷却板、同轴管、膨胀阀与连接管路。

3、所述同轴管包括高压管与低压管,且所述同轴管被配置为使所述高压管与所述低压管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连接管路包括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池冷却板的出口与所述高压管的入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高压管的出口与所述膨胀阀的第一入口。

4、这样设置,可以通过同轴管对连接管路内的制冷剂的过热量进行控制,具体的,即降低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内的制冷剂的过热量。而降低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内的制冷剂的过热量,即可降低第一连接管与电池冷却板的连接处,即电池冷却板的出口处,以及电池冷却板的出口处对应的电池的热量。以极大降低电池内部存在的温差,从而,可以极大地减小电池内部存在这样的温差而对电池内的电芯的性能的一致性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可以极大地减小电芯的性能的不一致又会对电池的寿命与充放电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5、并且,由于通过同轴管降低了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内的制冷剂的过热量,从而,可以减小第二连接管内的制冷剂与通过膨胀阀后的制冷剂的温差,减小对膨胀阀控制过热量的要求,进而,可以通过采用对过热量控制较弱的膨胀阀,以在确保实现控制过热量的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膨胀阀包括热力膨胀阀。

7、这样设置,可以在确保实现控制过热量的要求的同时,极大地降低成本,从而,可以使该电池直冷系统更具竞争力。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管与所述低压管贴合设置。

9、这样设置,可以使同轴管的热交换效率更高,从而,可以进一步控制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内的制冷剂过热量,进而,可以进一步减小电池内部存在的温差对电池内的电芯的性能的一致性造成的不良影响,以进一步减小电芯的性能的不一致对电池的寿命与充放电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10、并且,可以采用相对控制过热量能力较弱的膨胀阀,在确保实现控制过热量的要求的同时,极大地降低成本,进而,可以使该电池直冷系统因更低的成本而更具竞争力。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路还包括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膨胀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电池冷却板的入口。

12、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小对膨胀阀控制过热量的要求,从而,可以进一步采用相对控制过热量能力较弱的膨胀阀,在确保实现控制过热量的要求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进而,可以使该电池直冷系统因更低的成本而更具竞争力。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膨胀阀包括第一通路与第二通路。所述膨胀阀还设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位于所述第一通路两端。所述膨胀阀对应所述第二通路设有第二入口与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第二通路两端。

14、所述膨胀阀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第二通路之间进行热交换。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采用相对控制过热量能力较弱的膨胀阀,在确保实现控制过热量的要求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进而,可以使该电池直冷系统因更低的成本而更具竞争力。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路还包括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低压管的出口与所述膨胀阀的第二入口。

16、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采用相对控制过热量能力较弱的膨胀阀,在确保实现控制过热量的要求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进而,可以使该电池直冷系统因更低的成本而更具竞争力。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直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所述连接管路还包括第五连接管。所述第五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膨胀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

18、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压缩机出现液击现象,从而,可以提升该电池直冷系统的可靠性。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直冷系统还包括冷凝器。所述连接管路还包括第六连接管。所述第六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

20、这样设置,可以使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流动至冷凝器,并在冷凝器处通过制冷剂的冷凝使热量离开电池直冷系统,实现电池直冷系统对电池的降温作用。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路还包括第七连接管。所述第七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低压管的入口。

22、这样设置,可以使低压管内的低温低压制冷剂与高压管内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进而,可以降低连接管路内各处的温差,以进一步采用相对控制过热量能力较弱的膨胀阀,在确保实现控制过热量的要求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

2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动力电池包。所述车辆还包括上述任一种电池直冷系统,所述电池冷却板集成于所述动力电池包内。

24、这样设置,可以更好地使电池冷却板吸收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并将这些热量带离动力电池包。

2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冷却板、同轴管、膨胀阀与连接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包括热力膨胀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管与所述低压管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路还包括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膨胀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电池冷却板的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包括第一通路与第二通路;所述膨胀阀还设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位于所述第一通路两端;所述膨胀阀对应所述第二通路设有第二入口与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第二通路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路还包括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低压管的出口与所述膨胀阀的第二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直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所述连接管路还包括第五连接管;所述第五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膨胀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直冷系统还包括冷凝器;所述连接管路还包括第六连接管;所述第六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路还包括第七连接管;所述第七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低压管的入口。

10.一种车辆,包括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直冷系统,所述电池冷却板集成于所述动力电池包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直冷系统及车辆。其中,电池直冷系统,包括:电池冷却板、同轴管、膨胀阀与连接管路。所述同轴管包括高压管与低压管,且所述同轴管被配置为使所述高压管与所述低压管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连接管路包括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池冷却板的出口与所述高压管的入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高压管的出口与所述膨胀阀的第一入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较少对电池内的电芯的性能的一致性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可以提升电池的寿命与充放电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彭鹏,熊芳毅,杨同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