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簧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67726发布日期:2024-02-02 20:4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干簧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特别涉及一种干簧继电器。


背景技术:

1、继电器和熔断器都是用于保护电路的重要元件,其中,继电器的作用是作为控制电路中的开关,以达到自动化控制的效果,熔断器的作用是在电路中检测电流是否超过其额定值,一旦电流超过其额定值,熔断器就会自动断开,以保护电路和电器不受过流损坏。但是,当电路中的电流瞬时增大超过其负载时,熔断器和继电器均会被瞬时击穿失效,造成线路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簧继电器,旨在通过电磁现象减缓回路电流增大的速度,避免回路中的元件被大电流瞬时击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干簧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干簧管和电感元件,所述继电器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引出脚和第二引出脚,所述第一引出脚和所述第二引出脚具有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所述干簧管设于所述第一引出脚的周侧,所述电感元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引出脚,并与所述干簧管串联,当所述第一引出脚和所述第二引出脚处于连通状态时,所述第一引出脚的周侧产生磁场以使所述干簧管闭合,所述干簧管与所述电感元件形成通路,以产生阻碍流过所述第一引出脚和所述第二引出脚的电流发生变化的感应电动势。

3、可选地,所述电感元件为导电线圈。

4、可选地,所述电感元件通过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与所述干簧管串联,所述干簧管包括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所述电感元件朝向所述第一引出脚的一侧伸出有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簧片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簧片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连接。

5、可选地,所述干簧继电器还包括聚磁环,所述聚磁环套设于所述第一引出脚,所述干簧管设于所述聚磁环的包覆范围内。

6、可选地,所述聚磁环朝向所述电感元件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向外凸设有第一聚磁耳和第二聚磁耳,所述第一聚磁耳和所述第二聚磁耳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聚磁耳和所述第二聚磁耳之间形成有聚磁通道,所述干簧管设于所述聚磁通道。

7、可选地,所述干簧管为方形管,所述聚磁通道的宽度与所述干簧管的宽度一致,以使所述干簧管夹持于所述聚磁通道。

8、可选地,所述继电器本体包括罩壳,所述罩壳开设有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一引出脚和所述第二引出脚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避让孔和所述第二避让孔并部分凸出所述罩壳,所述聚磁环套设于所述第一引出脚并固定于所述罩壳,所述电感元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引出脚并固定于所述罩壳。

9、可选地,所述聚磁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引出脚的直径,所述第一避让孔的周缘凸设有与所述聚磁环匹配的第一限位台,所述聚磁环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台以实现所述聚磁环的限位。

10、可选地,所述电感元件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引出脚的直径,所述第二避让孔的周缘凸设有与所述电感元件匹配的第二限位台,所述电感元件套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台以实现所述电感元件的限位。

11、可选地,所述电感元件和所述聚磁环均与所述罩壳粘接固定。

12、本实用新型干簧继电器将干簧管设于第一引出脚的周侧,当第一引出脚和第二引出脚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一引出脚的周侧无磁场,干簧管断开;当第一引出脚和第二引出脚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引出脚的周侧有磁场,干簧管闭合。将干簧管与电感元件进行串联,与电感元件形成感应回路,其中电感元件套设于第二引出脚。根据自感现象:流过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导致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线圈中原来电流的变化。具体到本技术方案,流过主回路的电流发生变化,将导致穿过感应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感应回路产生感应电动势,该感应电动势将会阻碍主回路中电流的变化,即当主回路中的电流增加时,感应电动势和主回路电流的方向相反,当主回路中的电流减小时,感应电动势和主回路电流的方向相同。综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感元件,将电感元件与干簧管串联,形成感应回路,感应回路与主回路同步闭合,利用电磁感应现象,通过感应回路产生阻碍主回路电流变化的感应电动势,减缓主回路电流变化的速度,从而避免主回路中的电流瞬时增大,使得主回路中的电流逐渐攀升,给熔断器留出反应的时间,在电流达到最大值之前及时切断电路,避免电流过载击穿熔断器和继电器,从而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干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元件为导电线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元件通过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与所述干簧管串联,所述干簧管包括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所述电感元件朝向所述第一引出脚的一侧伸出有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簧片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簧片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簧继电器还包括聚磁环,所述聚磁环套设于所述第一引出脚,所述干簧管设于所述聚磁环的包覆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磁环朝向所述电感元件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向外凸设有第一聚磁耳和第二聚磁耳,所述第一聚磁耳和所述第二聚磁耳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聚磁耳和所述第二聚磁耳之间形成有聚磁通道,所述干簧管设于所述聚磁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簧管为方形管,所述聚磁通道的宽度与所述干簧管的宽度一致,以使所述干簧管夹持于所述聚磁通道。

7.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干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本体包括罩壳,所述罩壳开设有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一引出脚和所述第二引出脚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避让孔和所述第二避让孔并部分凸出所述罩壳,所述聚磁环套设于所述第一引出脚并固定于所述罩壳,所述电感元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引出脚并固定于所述罩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磁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引出脚的直径,所述第一避让孔的周缘凸设有与所述聚磁环匹配的第一限位台,所述聚磁环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台以实现所述聚磁环的限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元件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引出脚的直径,所述第二避让孔的周缘凸设有与所述电感元件匹配的第二限位台,所述电感元件套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台以实现所述电感元件的限位。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元件和所述聚磁环均与所述罩壳粘接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干簧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干簧管和电感元件,所述继电器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引出脚和第二引出脚,所述第一引出脚和所述第二引出脚具有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所述干簧管设于所述第一引出脚的周侧,所述电感元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引出脚,并与所述干簧管串联,当所述第一引出脚和所述第二引出脚处于连通状态时,所述第一引出脚的周侧产生磁场以使所述干簧管闭合,所述干簧管与所述电感元件形成通路,以产生阻碍流过所述第一引出脚和所述第二引出脚的电流发生变化的感应电动势。本技术方案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减缓主回路电流变化的速度,从而避免主回路中的电流瞬时增大。

技术研发人员:陈通盛,唐家安,孙丹丹,黄嘉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中汇瑞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