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极耳圆柱电芯、锂电池和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44022发布日期:2024-03-28 18:27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极耳圆柱电芯、锂电池和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的,具体地,主要涉及一种多极耳圆柱电芯、锂电池和电池组。


背景技术:

1、圆柱电池是新能源动力电池的重要产品形式之一,因其能量密度高且制造成本低,在新能源汽车上具有大量的应用。现有的圆柱电池一般是在两端分别引出正极和负极,从而电池成组后需要在两端分别设置一套接线装置。

2、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797068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圆柱电池的正负极免焊接汇流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板、上汇流支架、电池组、下汇流支架和下板,所述上汇流支架包括上电池固定支架、负极紫铜汇流排和上弹性汇流排,所述下汇流支架包括下电池固定支架、下弹性汇流排和正极紫铜汇流排,所述电池组通过电池卡孔卡扣固定在汇流支架上,单体电池通过弹性汇流排的导电弹片与紫铜汇流排的极耳连接,电压采样通过插线端子固定在紫铜汇流排上。上述专利文件通过汇流支架实现了电池的固定,同时实现了电池正负极的免焊接汇流、采样线免焊接连接,使得电池能够形成模组。

3、但是,随着动力电池成组后的能量密度要求不断提升,在电池的上下两端同时设置的正负极焊接汇流装置,占据了较多的空间,势必会影响整个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4、有鉴于此,需要对现有的圆柱电池的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极耳圆柱电芯、锂电池和电池组,以使圆柱电池的正负极能够从电池的同一端引出,从而在电池成组后仅需要在电池的同一端设置汇流装置,降低汇流装置所占据的空间、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2、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极耳圆柱电芯,所述电芯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相互叠放并形成卷绕结构;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涂布本体和正极极耳,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涂布本体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设置在所述卷绕结构的同一端,且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呈同心圆分布。

3、优选地,所述正极极耳位于所述卷绕结构的内圈,所述负极极耳位于所述卷绕结构的外圈。

4、优选地,所述正极极耳位于所述卷绕结构的外圈,所述负极极耳位于所述卷绕结构的内圈。

5、优选地,所述正极极耳为铝箔。

6、优选地,所述负极极耳为铜箔。

7、优选地,两种所述极耳的高度为所述极耳在所述卷绕结构的卷绕轴线方向上所具有的尺寸,所述正极极耳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负极极耳的高度。

8、优选地,两种所述极耳的高度为所述极耳在所述卷绕结构的卷绕轴线方向上所具有的尺寸,所述正极极耳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负极极耳的高度。

9、优选地,所述电芯设置有中心孔。

10、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锂电池,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电芯。

1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池组,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锂电池。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通过采用极耳相互错开的两种极片进行叠放卷绕,使正极极耳与负极极耳形成同心结构,能够使电芯及电池的正负极从同一端部引出,从而在多个电池组成电池组后,仅需要在电池的同一端设置汇流装置,降低了汇流装置所占据的空间、提高了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极耳圆柱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1)包括正极极片(11)和负极极片(12),所述正极极片(11)和所述负极极片(12)相互叠放并形成卷绕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耳圆柱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112)位于所述卷绕结构的内圈,所述负极极耳(122)位于所述卷绕结构的外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耳圆柱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112)位于所述卷绕结构的外圈,所述负极极耳(122)位于所述卷绕结构的内圈。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多极耳圆柱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112)为铝箔。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多极耳圆柱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耳(122)为铜箔。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多极耳圆柱电芯,其特征在于,两种所述极耳的高度为所述极耳在所述卷绕结构的卷绕轴线方向上所具有的尺寸,所述正极极耳(11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负极极耳(122)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多极耳圆柱电芯,其特征在于,两种所述极耳的高度为所述极耳在所述卷绕结构的卷绕轴线方向上所具有的尺寸,所述正极极耳(112)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负极极耳(122)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多极耳圆柱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1)设置有中心孔(10)。

9.一种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电芯(1)。

10.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电池。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极耳圆柱电芯、锂电池和电池组,属于锂电池的技术领域,所述电芯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相互叠放并形成卷绕结构;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涂布本体和正极极耳,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涂布本体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设置在所述卷绕结构的同一端,且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呈同心圆分布。本技术的锂电池,包括上述的电芯。本技术的电池组,包括上述的锂电池。本技术的圆柱电池的正负极能够从电池的同一端引出,从而在电池成组后仅需要在电池的同一端设置汇流装置,降低了汇流装置所占据的空间、提高了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技术研发人员:文飞,屈永辉,肖泽强,张宇,齐东方,李聪,纪荣进,王诗龙,郑明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锂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7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