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17203发布日期:2024-02-02 21:44阅读:18来源:国知局
馈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是关于馈电线路,特别是关于一种馈电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当前的科技环境下,无线通信和雷达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毫米波频段的应用在科研界和工业界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毫米波具备高频率、大带宽以及小天线尺寸等独特优点,因此,在雷达、通信以及导航等领域,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特别是毫米波雷达,由于其具备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目标检测和识别能力,已经成为毫米波应用中的关键元素。

2、然而,毫米波雷达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一大挑战就是由于毫米波频率的高度,其馈电线路的损耗也相应地较大。这是一个必须要严格控制的特性,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毫米波雷达的性能和效率。

3、在实际使用环境中,微带线因为其制造便捷、容易与其他电路元件集成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毫米波雷达的馈电系统中。但微带线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在高频的应用中,其损耗较大,这限制了其在毫米波雷达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波导的损耗较小,是一个优点,但是由于其尺寸和结构的特殊性,波导无法直接与微带线或微带天线连接。

4、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馈电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馈电结构,其既能够利用波导低损耗的优点,又能够克服其不能直接与微带线连接的缺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馈电结构,其包括:介质层,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传输线,包括共面波导和微带线,所述共面波导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中心导体和第一参考地,所述微带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带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参考地,所述中心导体和自所述微带线导电带两端延伸形成;封闭波导,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二参考地电连接。

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地包括相互平行且铺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接地导体和第二接地导体,所述中心导体设于所述第一接地导体和第二接地导体之间,所述中心导体与所述第一接地导体和第二接地导体通过间隙隔开。

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导体的宽度为3~8mm,所述间隙的宽度为1~2mm。

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带设于所述第一接地导体和第二接地导体之间,所述导电带周围设有椭圆形的隔离区域。

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带的宽度为8~12mm。

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参考地包括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两端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主体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延伸部的宽度。

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呈椭圆形,所述延伸部呈矩形。

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凸伸形成有矩形的枝节部,所述枝节部的凸伸长度为8~12mm。

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封闭波导呈矩形管状,所述封闭波导的长度为50~60mm。

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参考地中心区域设有与所述封闭波导的端部形状相匹配的避让区域。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馈电结构,既能够利用波导低损耗的优点,又能够克服其不能直接与微带线连接的缺点;通过引入介质层、传输线和封闭波导的设计,能够使馈电线路在大部分长度上使用低损耗的波导,在接近天线的地方再转换为微带线,从而降低整个馈电线路的损耗,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地包括相互平行且铺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接地导体和第二接地导体,所述中心导体设于所述第一接地导体和第二接地导体之间,所述中心导体与所述第一接地导体和第二接地导体通过间隙隔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体的宽度为3~8mm,所述间隙的宽度为1~2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带设于所述第一接地导体和第二接地导体之间,所述导电带周围设有椭圆形的隔离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带的宽度为8~12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考地包括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两端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主体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延伸部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呈椭圆形,所述延伸部呈矩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凸伸形成有矩形的枝节部,所述枝节部的凸伸长度为8~12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波导呈矩形管状,所述封闭波导的长度为50~60m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考地中心区域设有与所述封闭波导的端部形状相匹配的避让区域。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馈电结构,其包括介质层、传输线和封闭波导,介质层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传输线包括共面波导和微带线,共面波导包括设置于第一表面上的中心导体和第一参考地,微带线包括设置于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带和设置于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参考地,中心导体和自微带线导电带两端延伸形成;封闭波导设置于第二表面上并与第二参考地电连接。本技术提供的馈电结构,既能够利用波导低损耗的优点,又能够克服其不能直接与微带线连接的缺点;通过引入介质层、传输线和封闭波导的设计,能够使馈电线路在大部分长度上使用低损耗的波导,在接近天线的地方再转换为微带线,从而降低整个馈电线路的损耗,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祈亮,樊小景,李朝伟,杨胜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雷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8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