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3989发布日期:2024-04-08 11:28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


背景技术:

1、电池主要包括外壳、电芯和电池顶盖,电池顶盖安装于外壳的顶部并配合外壳围合形成装配腔,电芯则安装于装配腔内。加工电池时,操作人员通过电池顶盖上开设的注液孔向电池内注入大量电解液,此时为了保证电解液有效浸润电芯的极片内部,还会选择在注液时对电池内部施加较大的压力以促进极片对电解液的吸收,但是施加的较高压力也会使电芯被冲散,进而出现隔膜褶皱等情况。因此如何分散降低注液时电解液对电芯的压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顶盖,其能够对电解液进行分散,进而降低注液时电解液对电芯的压力,避免出现电芯被冲散、隔膜褶皱等问题。

2、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顶盖,其包括:

3、顶盖本体,所述顶盖本体上开设有注液孔;

4、下塑胶件,设于所述顶盖本体的下方并与所述顶盖本体固定连接;

5、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于所述下塑胶件的下方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缓冲件内设有与所述注液孔相连通的流道,所述缓冲件的表面设有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的出液孔。

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液孔设有至少两个,各所述注液孔分别与所述流道相连通。

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液孔设有多个,各所述注液孔分别设于所述缓冲件不与所述下塑胶件相接触的各个表面上。

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为呈环状设置,所述缓冲件的表面沿所述缓冲件的分布路径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出液孔。

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防爆阀,所述防爆阀设于所述顶盖本体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缓冲件环绕所述防爆阀设置。

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液孔设置于所述缓冲件背离所述防爆阀的侧表面。

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的底表面上设有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的所述出液孔,且所述缓冲件的底表面上的出液孔与所述注液孔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

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正极极柱组件和负极极柱组件,所述正极极柱组件和所述负极极柱组件分别设于所述缓冲件的两侧。

1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顶盖本体的表面设有正极孔和负极孔,所述正极极柱组件包括正极柱、正极上塑胶件和正极铝块,所述正极柱穿过所述正极孔与正极铝块连接;

14、所述负极极柱组件包括负极柱、负极上塑胶件和负极铜铝复合块,所述负极柱穿过所述负极孔与所述负极铜铝复合块连接。

15、本申请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其包括上述的电池顶盖。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顶盖,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顶盖,包括顶盖本体、下塑胶件和缓冲件,具体而言,顶盖本体上开设有注液孔,下塑胶件设于顶盖本体的下方并与其固定连接,缓冲件同样设于顶盖本体的下方并与下塑胶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缓冲件内设有与注液孔相连通的流道,缓冲件的表面则设有与流道相连通的出液孔,具体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注液效率,顶盖本体上的注液孔设有至少两个,各注液孔分别与缓冲件内的流道相连通;类似的,缓冲件表面的出液孔设有多个,各注液孔分别设于缓冲件不与下塑胶件接触的各个表面上。基于上述结构,本申请的电池顶盖在顶盖本体的下方设置缓冲件,缓冲件内设有与顶盖本体上的注液孔相连通的流道,同时缓冲件的各表面上设有与流道相连通的出液孔。将该电池顶盖与外壳连接后操作人员可通过注液孔向电池内注入电解液,此时电解液通过注液孔进入流道,进入流道的电解液沿着流道持续流动并可在流动过程中从各出液孔中流出进而流至电池内部。如此,进入电池内的电解液首先与缓冲件进行接触并受到缓冲件内流道的约束仅可按照预定轨迹不断流动并最终从各出液孔中流出到达电池内部,缓冲件的设置能够延缓电解液进入电池及内部的时间,电解液在流道内的流动会逐步消减自身具有的动能,进而降低电解液进入电池内部时的速度,从而降低电解液对电池内部电芯的压力,流道的设置避免了电解液直接进入电池内部冲击芯包壳体,减少了电芯被冲散及隔膜褶皱等情况的出现,消减了电芯极片表面黑斑及短路的风险;同时缓冲件上的流道限定了电解液的流动轨迹,出液孔的设置则限定了电解液流出电芯的位置,使得电解液能够被引流至电池内部的不同位置,有效促进了电解液对电池内极片的浸润效果。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具有上述的电池顶盖,因此同样具有降低电解液冲击力、改善注液效果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2)设有至少两个,各所述注液孔(2)分别与所述流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孔设有多个,各所述注液孔(2)分别设于所述缓冲件(7)不与所述下塑胶件(9)相接触的各个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7)为呈环状设置,所述缓冲件(7)的表面沿所述缓冲件(7)的分布路径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出液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爆阀(3),所述防爆阀(3)设于所述顶盖本体(1)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缓冲件(7)环绕所述防爆阀(3)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孔设置于所述缓冲件(7)背离所述防爆阀(3)的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7)的底表面上设有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的所述出液孔,且所述缓冲件(7)的底表面上的出液孔与所述注液孔(2)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极柱组件和负极极柱组件,所述正极极柱组件和所述负极极柱组件分别设于所述缓冲件(7)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顶盖本体(1)的表面设有正极孔和负极孔,所述正极极柱组件包括正极柱(8)、正极上塑胶件(10)和正极铝块(11),所述正极柱(8)穿过所述正极孔与正极铝块(11)连接;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顶盖。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顶盖,其包括顶盖本体、下塑胶件和缓冲件,顶盖本体上开设有注液孔,下塑胶件设于顶盖本体的下方并与其固定连接,缓冲件同样设于顶盖本体的下方并与下塑胶件固定连接,缓冲件内设有与注液孔相连通的流道,缓冲件的表面则设有与流道相连通的出液孔,出液孔设有若干个,各注液孔分别设于缓冲件不与下塑胶件接触的各个侧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电池顶盖通过设置缓冲件分散了注液时电解液对电芯的压力,降低了电芯被冲散及隔膜褶皱情况的出现,消减了电芯极片表面黑斑及短路的风险。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由于其具有上述的电池顶盖,因此同样具有降低电解液冲击力、改善注液效果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豆琳琳,赵雪峰,赵青洋,吴仕明,曹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9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