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散热的铜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81911发布日期:2024-03-01 12:40阅读:14来源:国知局
可散热的铜排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铜排,尤其涉及可散热的铜排。


背景技术:

1、电流传感器是用于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的设备。为保证电流传感器在后续检测中的精确度,电流传感器在出厂前需要利用检测设备对其进行检测。

2、检测设备上通常设有用以传输电流的条状铜排。条状铜排在工作时因其自身电阻会出现发热的现象,然而现有的条状铜排散热面积有限,散热性差,因此在传输电流时会影响电流传感器的芯片正常工作,芯片会产生温漂现象,影响电流传感器后续的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可散热的铜排,所述可散热的铜排增加了自身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果。

2、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可散热的铜排,所述可散热的铜排包括:

3、两连接端部;

4、一散热部,所述散热部的两端部分别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两个所述连接端部,所述散热部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端部的宽度。

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散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端部的厚度。

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每个所述连接端部形成至少一通孔,紧固件贯穿所述连接端部形成的所述通孔而后与一固定座连接。

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散热部形成至少一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的侧壁用于增加所述散热部的散热面积。

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散热结构被实施为凸起,所述散热部的局部外壁向外凸出形成所述凸起。

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垂直于所述凸起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尺寸沿所述凸起的顶面朝所述散热部的表面延伸的方向逐渐减小。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散热结构被实施为凹槽,所述散热部的局部外壁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凹槽。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散热结构设有多个。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部分所述散热结构被实施为凹槽,另部分所述散热结构被实施凸起。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凹槽被实施为菱形状。



技术特征:

1.可散热的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散热的铜排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散热的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端部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散热的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端部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散热的铜排,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端部形成至少一通孔,紧固件贯穿所述连接端部形成的所述通孔而后与一固定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散热的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被实施为凸起,所述散热部的局部外壁向外凸出形成所述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可散热的铜排,其特征在于,垂直于所述凸起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尺寸沿所述凸起的顶面朝所述散热部的表面延伸的方向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散热的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被实施为凹槽,所述散热部的局部外壁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可散热的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设有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散热的铜排,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散热结构被实施为凹槽,另部分所述散热结构被实施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可散热的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被实施为菱形状。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可散热的铜排,所述可散热的铜排包括两连接端部和一散热部。所述散热部的两端部分别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两个所述连接端部。每个所述连接端部形成至少一通孔。紧固件贯穿所述连接端部形成的所述通孔而后与一固定座连接,以此实现对所述可散热的铜排的安装。所述散热部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端部的宽度,相较于所述散热部的宽度等于所述连接端部的宽度而言,本技术增加了所述散热部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了所述散热部的散热效果。所述散热部形成至少一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被实施为凸起。所述散热部的局部外壁向外凸出形成所述凸起。相较于现有的铜排而言,形成所述凸起的侧壁面积是所述可散热的铜排所增加的散热面积。

技术研发人员:顾健,王博文,马继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珅斯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6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