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65080发布日期:2024-03-01 12:04阅读:11来源:国知局
外壳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特别涉及一种外壳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对于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电池的导电性能、减小内阻并提升输出功率,一般会在电芯的负极掺硅,以在负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硅化物膜,从而能够有效防止负极继续硅化。

2、但是,硅颗粒在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会发生膨胀,从而造成锂离子脱嵌。脱嵌后的锂离子需要形成新的界面,并不断消耗电解液。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电池内设置补液结构,补液结构可根据电解液的消耗情况补充电解液。但是,现有补液结构释放的电解液通常无法均匀在壳体内扩散,导致电芯无法被均匀的浸润,依然会引发电池的循环骤减,即循环跳水。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均匀补充电解液的外壳组件及电池单体。

2、一种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及多孔弹性层,所述壳体形成有用于收容电芯及电解液的收容腔,所述多孔弹性层附着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多孔弹性层内部形成有孔隙,以使所述多孔弹性层能够吸收所述收容腔内的电解液,并能够在受挤压时将所吸收的电解液释放至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多孔弹性层的表面形成有扩散流道,由所述多孔弹性层释放的电解液能够沿所述扩散流道在所述多孔弹性层的表面扩散。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呈中空的圆柱形,所述多孔弹性层附着于所述壳体的圆柱面的内壁。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弹性层设置为整面结构,所述多孔弹性层的表面高低起伏并形成波峰及波谷,且所述波谷构成所述扩散流道。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弹性层设置为镂空结构,且所述多孔弹性层被镂空的区域构成所述扩散流道。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弹性层包括多个相互之间间隔设置的条形涂层,且多个所述条形涂层之间的条形间隙构成所述扩散流道。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弹性层包括多个相互之间间隔设置的螺旋状涂层,且多个所述螺旋状涂层之间的螺旋间隙构成所述扩散流道。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弹性层包括多个呈散点分布的块状涂层,且多个所述块状涂层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扩散流道。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孔隙为圆孔、条形通孔及曲线形通孔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弹性层的孔隙率为30%至82%。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弹性层的孔隙率为35%至60%。

12、一种电池单体,包括电芯及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所述电芯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

13、上述外壳组件及电池单体,在电池单体组装过程中可向收容腔内注入过量的电解液,超量的电解液可由多孔弹性层吸收。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电芯会发生膨胀并挤压多孔弹性层,从而使得多孔弹性层将所吸收的电解液释放至收容腔以弥补电解液的消耗。而且,循环次数越多电芯的膨胀量越大,多孔弹性层受到的挤压也越明显,故释放的电解液也越多。释放出的电解液能够沿扩散流道在多孔弹性层的表面扩散,从而使得电解液能够均匀浸润电芯。可见,多孔弹性层能够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释放电解液,从而不断对收容腔内的电解液进行均匀补充。因此,上述外壳组件及电池单体能够提升循环寿命。

14、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

15、一种电池,包括多个如上述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单体。

16、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如上述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单体或如上述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电池。



技术特征:

1.一种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多孔弹性层,所述壳体形成有用于收容电芯及电解液的收容腔,所述多孔弹性层附着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多孔弹性层内部形成有孔隙,以使所述多孔弹性层能够吸收所述收容腔内的电解液,并能够在受挤压时将所吸收的电解液释放至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多孔弹性层的表面形成有扩散流道,由所述多孔弹性层释放的电解液能够沿所述扩散流道在所述多孔弹性层的表面扩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中空的圆柱形,所述多孔弹性层附着于所述壳体的圆柱面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弹性层设置为整面结构,所述多孔弹性层的表面高低起伏并形成波峰及波谷,且所述波谷构成所述扩散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弹性层设置为镂空结构,且所述多孔弹性层被镂空的区域构成所述扩散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弹性层包括多个相互之间间隔设置的条形涂层,且多个所述条形涂层之间的条形间隙构成所述扩散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弹性层包括多个相互之间间隔设置的螺旋状涂层,且多个所述螺旋状涂层之间的螺旋间隙构成所述扩散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弹性层包括多个呈散点分布的块状涂层,且多个所述块状涂层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扩散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为圆孔、条形通孔及曲线形通孔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弹性层的孔隙率为30%至8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弹性层的孔隙率为35%至60%。

1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及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所述电芯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

12.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上述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单体。

13.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单体或如上述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外壳组件及电池单体,在电池单体组装过程中可向收容腔内注入过量的电解液,超量的电解液可由多孔弹性层吸收。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电芯会发生膨胀并挤压多孔弹性层,从而使得多孔弹性层将所吸收的电解液释放至收容腔以弥补电解液的消耗。释放出的电解液能够沿扩散流道在多孔弹性层的表面扩散,从而使得电解液能够均匀浸润电芯。而且,循环次数越多电芯的膨胀量越大,多孔弹性层受到的挤压也越明显,故释放的电解液也越多。可见,多孔弹性层能够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释放电解液,从而不断对收容腔内的电解液进行均匀补充。因此,上述外壳组件及电池单体能够提升循环寿命。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张茜,刘阳,廖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6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