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温装置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25964发布日期:2024-03-18 16:56阅读:8来源:国知局
调温装置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调温装置,及包括此调温装置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动力电池充电倍率的提高,电池系统的充电电流也越来越高,导致电池系统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也对电池的冷却散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传统技术中,是将电池直接放置在流道板上的,这样使得电池的其他部位无法得到有效的降温,导致电池系统局部温度过高,影响电池的一致性。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多个流道板对电池降温冷却以提高电池装置的均温性,然而这样会导致电池系统内的液冷组件结构复杂,流道板之间的连接部位容易漏液,且大大增加了电池系统的成本和整体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温装置,其能均匀待调温部件的温度,且结构简单。

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温装置,其均温性良好,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整体质量轻。

3、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提供一种调温装置,包括调温层和均温件,所述均温件设置在所述调温层的一侧,所述均温件包括导热层和储热层,所述导热层包括第一分段和与所述第一分段呈夹角连接的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的一侧面与所述调温层连接,所述第一分段背离所述调温层的一侧面与待调温部件接触,所述储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分段的一侧面,所述第二分段背离所述储热层的一侧面与所述待调温部件接触。

5、作为所述的调温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分段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分段和各个所述第二分段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待调温部件。

6、作为所述的调温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分段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分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段的相对两端连接。

7、作为所述的调温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一体成型为所述导热层。

8、作为所述的调温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热层为导热膜,和/或,所述储热层为相变储热层。

9、作为所述的调温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分段通过弧形结构与所述第二分段连接。

10、作为所述的调温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分段背离所述储热层的一侧设置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用于与所述待调温部件粘接。

11、作为所述的调温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分段背离所述待调温部件的一侧设置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用于与所述调温层粘接。

12、作为所述的调温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温层为流道板,所述流道板内设置有换热流体。

13、作为所述的调温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流道板的内部设置有供换热流体流动的流道,所述流道板靠近所述待调温部件的一侧面凸出设置有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沿着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均与所述进液接头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流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出液接头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以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所在直线为中心轴对称分布,所述待调温部件位于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之间,且所述待调温部件横跨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

14、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权上的调温装置,所述待调温部件具有多个,所述待调温部件为电芯,所述电芯包括有多个,所述调温装置包括有多个所述均温件,多个所述均温件沿着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均温件与所述电芯一一对应。

15、作为所述的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相邻的两个所述均温件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板,所述弹性缓冲板的一侧设置有阻燃隔热层,所述阻燃隔热层与两个所述储热层中任一者的所述储热层连接。

16、作为所述的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缓冲板为泡棉板,和/或,所述阻燃隔热层为气凝胶层。

17、作为所述的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芯为方形电芯,当所述第二分段具有一个或两个时,所述第二分段背离所述储热层的一侧设置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用于与所述电芯厚度方向的侧面粘接。

18、作为所述的电池模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芯一侧的电极输出组件,所述电极输出组件包括绝缘支架、汇流排和电极输出件,所述汇流排和所述电极输出件均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上,所述电极输出件通过汇流排与各个所述电芯的电极电连接。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导热层和储热层组成复合结构的均温件,导热层具有良好导热性能,设置调温层通过第一分段与待调温部件(例如电芯)紧贴,以及设置储热层通过第二分段与待调温部件紧贴,调温装置对待调温部件降温时,待调温部件上的热量能快速地通过导热层传递至调温层上,实现待调温部件的良好散热,设置储热层通过第二分段与待调温部件紧贴,待调温部件上的热量通过导热层快速地传导到储热层中储热,在储热层的作用下可以均匀地降温待调温部件侧面各个部分的热量,有利于均匀降低待调温部件各个部位的温度;调温装置对待调温部件加热时,调温层上的热量能快速地通过导热层传递至待调温部件上,并且储热层也能将其自身的热量释放给待调温部件,从而使待调温部件各个部位的热量均匀升高,此种结构的调温装置,在储热层的作用下不需要设置多个调温层也能均匀待调温部件的局部温度。通过设置导热层的第一分段与第二分段呈夹角连接,这样导热层可以利用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分别与待调温部件的不同侧面接触,并且有利于调温层和储热层的布置,有利于优化调温装置的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调温装置,包括调温层和均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件设置在所述调温层的一侧,所述均温件包括导热层和储热层,所述导热层包括第一分段和与所述第一分段呈夹角连接的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的一侧面与所述调温层连接,所述第一分段背离所述调温层的一侧面与待调温部件接触,所述储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分段的一侧面,所述第二分段背离所述储热层的一侧面与所述待调温部件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段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分段和各个所述第二分段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待调温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段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分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段的相对两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一体成型为所述导热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为导热膜,和/或,所述储热层为相变储热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段通过弧形结构与所述第二分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段背离所述储热层的一侧设置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用于与所述待调温部件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段背离所述待调温部件的一侧设置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用于与所述调温层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层为流道板,所述流道板内设置有换热流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的内部设置有供换热流体流动的流道,所述流道板靠近所述待调温部件的一侧面凸出设置有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沿着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均与所述进液接头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流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出液接头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以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所在直线为中心轴对称分布,所述待调温部件位于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之间,且所述待调温部件横跨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

1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调温装置,所述待调温部件具有多个,所述待调温部件为电芯,所述调温装置包括有多个所述均温件,多个所述均温件沿着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均温件与所述电芯一一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均温件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板,所述弹性缓冲板的一侧设置有阻燃隔热层,所述阻燃隔热层与两个所述储热层中任一者的所述储热层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板为泡棉板,和/或,所述阻燃隔热层为气凝胶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为方形电芯,当所述第二分段具有一个或两个时,所述第二分段背离所述储热层的一侧设置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用于与所述电芯厚度方向的侧面粘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芯一侧的电极输出组件,所述电极输出组件包括绝缘支架、汇流排和电极输出件,所述汇流排和所述电极输出件均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上,所述电极输出件通过所述汇流排与各个所述电芯的电极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调温装置及电池模组。调温装置包括调温层和均温件,均温件设置在调温层的一侧,均温件包括导热层和储热层,导热层包括第一分段和与第一分段呈夹角连接的第二分段,第一分段的一侧面与调温层连接,第一分段背离调温层的一侧面与待调温部件接触,储热层设置在第二分段的一侧面,第二分段背离储热层的一侧面与待调温部件接触。此种结构的调温装置,在储热层的作用下不需要设置多个调温层也能均匀待调温部件的局部温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学,蔡海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3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