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顶盖组件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65456发布日期:2024-04-18 20:38阅读:6来源:国知局
电池顶盖组件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顶盖组件及包含此电池顶盖组件的电池。


背景技术:

1、随着3c消费类电子产品发展,消费者对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电池一般包括外壳、电芯和顶盖组件,外壳的至少一端具有开口,电芯容纳在电池的内部,顶盖组件封堵外壳的开口端。

2、中国专利cn112787004b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包括金属顶盖、绝缘片和极耳接触片,极耳接触片包括相互连接的接触片本体和凸起连接部,接触片本体、绝缘件及金属顶盖依次层叠连接。该种结构的顶盖组件,由于是接触金属顶盖和接触片本体分别直接抵接在绝缘件上、下表面,顶盖组件的厚度等于金属顶盖、绝缘件和接触片本体厚度的总和,这样使得顶盖组件的厚度较大,导致电池的能量密度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顶盖组件,其厚度薄,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其能量密度大,且便于生产。

3、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顶盖组件,封堵在电池壳体的开口端,所述电池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极板和绝缘件,所述顶盖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环绕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外周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朝向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极板设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极板通过所述绝缘件与所述顶盖板连接,所述极板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环绕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外周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背离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沿着所述电池顶盖组件的厚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所述绝缘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所述绝缘件背离所述电池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位,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凹位内,所述绝缘件朝向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位,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凹位内。

5、作为所述的电池顶盖组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件背离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一侧具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凸台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间隔,所述绝缘件朝向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一侧具有第四凸台,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凸台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四凸台与所述第一凸台间隔。

6、作为所述的电池顶盖组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三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平齐。

7、作为所述的电池顶盖组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四凸台和所述第一凸台平齐。

8、作为所述的电池顶盖组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件由绝缘胶一体式注塑成型。

9、作为所述的电池顶盖组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一凹位底部的一侧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绝缘胶;

10、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二凹位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凹槽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绝缘胶。

11、作为所述的电池顶盖组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凸台朝向所述极板的一侧面凹陷设置有多个第三凹槽,多个所述第三凹槽间隔分布,所述第三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绝缘胶;

12、和/或,所述第二凸台朝向所述顶盖板一侧面凹陷设置有多个第四凹槽,多个所述第四凹槽间隔分布,所述第四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绝缘胶。

13、作为所述的电池顶盖组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凸台朝向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一侧面设置有绝缘层。

14、作为所述的电池顶盖组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5-100um。

15、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和容纳在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电芯,所述电池壳体的至少一端具有开口,所述电池壳体为金属导电体,所述电池还包括上述电池顶盖组件,所述电池顶盖组件用于封堵所述电池壳体的开口端,所述顶盖板的外周侧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开口端抵紧,所述顶盖板通过所述电池壳体电与所述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中的一者电连接,所述极板朝向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一侧与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中的另一者电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顶盖板上设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凸台以及在极板上设置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凸台,这样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凸台之间以及在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凸台之间能够预留容纳绝缘件的空间,避免由于绝缘件的存在增加电池顶盖组件的厚度,有效地减小电池顶盖组件的厚度,从而有效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并且第一凸台的设置可以保持顶盖板的整体结构强度,第二凸台的设置可以保持极板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组装完成后的电池顶盖组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此外,通过将第一连接板连接在绝缘件的第一凹位内以及将第二连接板连接在绝缘件的第二凹位内,避免顶盖板和极板凸出于绝缘件的表面,此设计进一步减小电池顶盖组件的厚度,使电池顶盖组件薄度小、质量轻,从而满足电池顶盖组件的轻、薄型要求,并且,将连接板连接在凹位内部,也能增大顶盖板与绝缘件以及极板与绝缘件的连接面积,使顶盖板、绝缘件和极板三者可以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此种结构的电池顶盖组件具有厚度小、结构强度高、质量好、结构简单的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顶盖组件,封堵在电池壳体的开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极板和绝缘件,所述顶盖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环绕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外周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朝向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极板设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极板通过所述绝缘件与所述顶盖板连接,所述极板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环绕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外周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背离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沿着所述电池顶盖组件的厚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所述绝缘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所述绝缘件背离所述电池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位,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凹位内,所述绝缘件朝向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位,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凹位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背离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一侧具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凸台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间隔,所述绝缘件朝向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一侧具有第四凸台,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凸台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四凸台与所述第一凸台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三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四凸台和所述第一凸台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由绝缘胶一体式注塑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一凹位底部的一侧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绝缘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朝向所述极板的一侧面凹陷设置有多个第三凹槽,多个所述第三凹槽间隔分布,所述第三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绝缘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朝向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一侧面设置有绝缘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5-100um。

10.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和容纳在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电芯,所述电池壳体的至少一端具有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为金属导电体,所述电池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的所述电池顶盖组件,所述电池顶盖组件用于封堵所述电池壳体的开口端,所述顶盖板的外周侧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开口端抵紧,所述顶盖板通过所述电池壳体电与所述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中的一者电连接,所述极板朝向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一侧与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中的另一者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池顶盖组件及电池。电池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极板和绝缘件,顶盖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凸台,第一凸台凸出于第一连接板朝向电池壳体内部的一侧,极板通过绝缘件与顶盖板连接,极板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凸台,第二凸台凸出于第二连接板背离电池壳体内部的一侧,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分别沿着电池顶盖组件的厚度方向间隔分布,第二连接板靠近电池壳体的内部,绝缘件设置在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之间,绝缘件背离电池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位,第一连接板连接在第一凹位内,绝缘件朝向电池壳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位,第二连接板连接在第二凹位内。该电池顶盖组件厚度薄,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且结构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闵幸福,梁俊杰,段迎港,谢利斯,郭建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国光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5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