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接线端子的“几”型结构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34087发布日期:2024-03-18 17:09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接线端子的“几”型结构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网配件,具体为一种预接线端子的“几”型结构部件。


背景技术:

1、在开展保护改造的不停电预接线工作中,由于原二次回路、二次设备、一次设备均带电运行,因此在预接线工作中极容易接线错误导致运行的二次回路短路,进而对一次运行设备造成影响,导致保护改造的误动作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预接线端子的“几”型结构部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在预接线工作中极容易接线错误导致运行的二次回路短路,进而对一次运行设备造成影响,导致保护改造的误动作发生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预接线端子的“几”型结构部件,包括呈“几”字型连接的左侧接线臂、左侧金属连片、右侧金属连片和右侧接线臂,所述左侧金属连片和右侧金属连片之间通过连接上锁螺丝连接;

4、所述左侧金属连片包括垂直连接的横向连接片和竖向连接片,所述竖向连接片的截面呈倒置l型,所述连接上锁螺丝螺纹连接于所述竖向连接片的顶面中心;

5、所述右侧金属连片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截面呈倒置l型,所述第二连接片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上锁螺丝位置相对应、尺寸相适配且螺纹连接的螺孔。

6、作为优选,所述左侧接线臂和右侧接线臂均包括接线座和安装于接线座顶部的接线螺栓。

7、作为优选,所述接线座上开设有接线槽,所述接线螺栓的底部与接线槽相连通。

8、作为优选,所述横向连接片远离竖向连接片的一端部安装有与所述左侧接线臂的接线槽插接配合的第一接线插头。

9、作为优选,所述横向连接片的顶面开设有三个均匀等距排列的安装孔。

10、作为优选,三个所述安装孔从左到右依次为左侧预留原端子接线拆除孔、扩展固定孔和右侧预留原端子接线拆除孔。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片远离第二连接片的一端部安装有与所述右侧接线臂的接线槽插接配合的第二接线插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预接线端子的“几”型结构部件中,采用“几”字型结构,完美适配于预接线的端子,可以对左侧及右侧接线臂进行上锁和解锁,进而控制左侧及右侧接线臂的连接和断开,从而确保预接线的回路和原来的运行回路不连通,进而确保预接线工作的安全开展,从而确保将接线工作转移至不停电开展的安全,有效节约了停电时间,保障了电网的稳定运行。

14、2、本预接线端子的“几”型结构部件中,预接线后,采用上锁、开锁功能,确保安全性,自锁状态时,预接线的配线和带电的外回路绝缘满足规范要求,解锁状态时,预接线的配线和外回路电阻极小,可忽略,解锁后可以直接开展调试工作。

15、3、本预接线端子的“几”型结构部件中,通过拧连接上锁螺丝,可以将预接入的内配线决定是否和外线接通,此连接上锁螺丝采取上锁的方式,严禁带电的情况下擅自拧紧,让预接入的内配线和二次电缆连通。



技术特征:

1.一种预接线端子的“几”型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几”字型连接的左侧接线臂(10)、左侧金属连片(20)、右侧金属连片(40)和右侧接线臂(50),所述左侧金属连片(20)和右侧金属连片(40)之间通过连接上锁螺丝(3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接线端子的“几”型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接线臂(10)和右侧接线臂(50)均包括接线座(11)和安装于接线座(11)顶部的接线螺栓(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接线端子的“几”型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座(11)上开设有接线槽(12),所述接线螺栓(13)的底部与接线槽(12)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接线端子的“几”型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片(21)远离竖向连接片(23)的一端部安装有与所述左侧接线臂(10)的接线槽(12)插接配合的第一接线插头(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接线端子的“几”型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片(21)的顶面开设有三个均匀等距排列的安装孔(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接线端子的“几”型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安装孔(24)从左到右依次为左侧预留原端子接线拆除孔、扩展固定孔和右侧预留原端子接线拆除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接线端子的“几”型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41)远离第二连接片(43)的一端部安装有与所述右侧接线臂(50)的接线槽(12)插接配合的第二接线插头(4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网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预接线端子的“几”型结构部件,包括呈“几”字型连接的左侧接线臂、左侧金属连片、右侧金属连片和右侧接线臂,左侧金属连片和右侧金属连片之间通过连接上锁螺丝连接;左侧金属连片包括垂直连接的横向连接片和竖向连接片,竖向连接片的截面呈倒置L型,连接上锁螺丝螺纹连接于竖向连接片的顶面中心。本技术采用“几”字型结构,可以对左侧及右侧接线臂进行上锁和解锁,进而控制左侧及右侧接线臂的连接和断开,从而确保预接线的回路和原来的运行回路不连通,进而确保预接线工作的安全开展,从而确保将接线工作转移至不停电开展的安全,有效节约了停电时间,保障了电网的稳定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张骁,张鹏,杨永旭,李波,张琦,王开鹏,邓梦竹,冯以帆,梁沁怡,龚玉贤,刘璐,刘博秋,王婧,华伟东,李超靖,石恒初,杨远航,游昊,孔德智,虎啸,陈炯,陈璟,杨桥伟,王文林,张碧华,叶文华,李瑞津,苗琛,岳斌,徐鹏,周洪胜,矣林飞,毕小熊,肖金泉,刘祺,罗洪宏,洪云洁,唐山,李伟,李涛,冯潇,孙燕,刘超,杨建,马智鹏,杨宗燊,李邦源,杨东海,邓云书,马平松,常鹏,张志强,陈运忠,施迎春,李雷,王子豪,师涛,党军朋,常荣,乔连留,李茂春,李婷,郑果,方泉,刘星,沈裕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溪供电局
技术研发日:20230829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