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电池壳气浮动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8531发布日期:2024-04-08 11:35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柱电池壳气浮动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圆柱电池壳承载,特别是一种圆柱电池壳气浮动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1、现如今,圆柱型电池壳体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行业中,由于圆柱壳体在生产和检测时需要用到v型块进行承载,而在电池壳体被推出v型承载块的过程中,圆柱壳体难免与v型承载块的内壁发生摩擦,导致电池壳体可能会粘上脏污或者划伤,致使产品报废,影响产品良率,不利于企业节约成本和对产品良率的控制。

2、当前多数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塑料材质的v型块,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圆柱壳体与v型块发生摩擦时产生划伤,但仍会对壳体表面造成划伤,而且由于环境等不可控因素,v型块上可能会附着灰尘或者油污,从而对圆柱壳身造成污染,影响观感以及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设计一种圆柱电池壳气浮动承载装置,包括承载块,在所述承载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弧形承载槽,在所述承载槽内沿其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为多个,且沿承载槽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承载块内位于凹槽的下方横向布设有一根进气管,在所述进气管与凹槽之间设有多个与凹槽对应的连接管,每个连接管的出气口连通至对应的凹槽底部;

3、在所述承载块的一端设有气体接头,所述气体接头的进气端外接气源,出气端与进气管相连。

4、优选地,所述承载槽的两端分别与外界连通。

5、优选地,所述凹槽和连接管分别为三个。

6、优选地,在所述气体接头上连接有调速阀。

7、优选地,所述气体接头的进气端通过气管与气源相连,且气体接头的进气端与气管之间转动连接。

8、优选地,所述承载槽的直径大于圆柱电池壳的直径。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承载块内设进气管和连接管,并使连接管的出气口与凹槽连通,通过承载块一端安装的气体接头连通气源,利用气体进入承载槽内来实现电池壳体在承载槽内浮动,从而使承载槽和电池壳体之间产生间隙,使二者互不接触,达到电池壳体与承载槽分离的目的,以有效的避免电池壳体从承载槽推出时被刮伤或污染,从而保证电池壳壳身表面的完整性和整洁度,进而提升产品良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圆柱电池壳气浮动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块(2),在所述承载块(2)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承载电池壳体(1)的弧形承载槽(6),在所述承载槽(6)内沿其弧面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为多个,且沿承载槽(6)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承载块(2)内位于凹槽(5)的下方横向布设有一根进气管(8),在所述进气管(8)与凹槽(5)之间设有多个与凹槽(5)对应的连接管(4),每个连接管(4)的出气口连通至对应的凹槽(5)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壳气浮动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槽(6)的两端分别与外界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壳气浮动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和连接管(4)分别为三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壳气浮动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接头(7)上连接有调速阀(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壳气浮动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接头(7)的进气端通过气管与气源相连,且气体接头(7)的进气端与气管之间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壳气浮动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槽(6)的直径大于电池壳体(1)的直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圆柱电池壳承载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圆柱电池壳气浮动承载装置,包括承载块,在承载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弧形承载槽,在承载槽内沿其弧面开设有凹槽,凹槽为多个,且沿承载槽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在承载块内位于凹槽的下方横向布设有一根进气管,在进气管与凹槽之间设有多个与凹槽对应的连接管,每个连接管的出气口连通至对应的凹槽底部;在承载块的一端设有气体接头,气体接头的进气端外接气源,出气端与进气管相连。

技术研发人员:张楠,齐亚军,郭孟杰,崔凯源,张月光,沈鹏,王洋,李俊辉,孙立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奇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4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