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电芯入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61960发布日期:2024-04-18 11:26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电芯入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池制造,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电芯入壳装置。


背景技术:

1、电芯分为铝壳电芯、软包电芯、圆柱电芯三种,其中圆柱电芯是生活随处可见圆柱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组成部件之一,在电池生产的组装过程中需要将电池芯装入电池壳内部,传统的组装作业多为手工入壳,不仅组装效率低,还容易出现电芯被刮伤、磨损的情况,最终导致电芯入壳组装作业的劳动强度较高与经营成本较高。

2、为了降低电芯入壳组装作业的劳动强度与经营成本,厂家开始引入入壳装置,通过机械设备辅助的形式来提高电池的组装效率,从而降低电芯入壳组装作业时的劳动力投入以及经营成本;现有的电芯入壳装置中多大数都是只能实现单一型号电池的入壳组装工作,可当下的电池型号众多,由于电芯入壳装置无法根据所需组装电池的小大规格进行灵活的调节,来满足不同型号电池的生产需求,导致厂家需要准备多台设备来满足不同电池的产生组装工作,使得厂家需要进行更多的资金投入。再者是在现有的电芯入壳装置中大体可分为直立式入料与平躺式入料方式,其中平躺式的电芯入壳装置虽然不会出现像直立式入料那样让电芯以自由落体的形式跌入壳体中,但是平躺式入料极其容易出现电芯与外壳磕碰的情况,最终导致电芯被刮伤、磨损,影响电芯生产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多种型号电池电芯组装并减少电芯与外壳出现磕碰的平躺式入壳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电芯入壳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开设有挡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限位板、底板与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所述限位板的末端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之间转动设置有传动杆,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中活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末端设置有手轮。

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槽呈横向开设在第一支撑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滑槽呈纵向开设在第一支撑板的中部,所述限位板与底板滑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所述限位板设置在第一滑槽上,所述底板设置在第二滑槽上。

4、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设置在第二滑槽的末端,所述支撑杆的上方以及传动杆的中部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内螺纹筒固定在支撑杆上所设的连接孔内,所述传动杆与内螺纹筒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固定,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设置在底板上,所述螺纹杆与底板之间为转动连接。

5、作为优选,所述挡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活动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杆,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限位板上,所述调节杆上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固定杆通过第四滑槽与调节杆进行活动连接。

6、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输出端上设置有推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五滑槽,所述推板设置在限位杆之间,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设置在第五滑槽内。

7、进一步,所述限位板、挡板、限位杆与推板上均装套有海绵垫。

8、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该入壳装置将电芯放置于限位杆上、外壳放置于限位板上,通过内螺纹筒的作用能够让螺纹杆实现对挡板与底板之间间距的调节以及让传动杆实现对限位板之间间距的调节,使得入壳装置实现前后间距与左右间距的独立调节,从而让入壳装置能够根据实际所要入壳作业电池的规格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型号电池的生产需求,提高该入壳装置的适应范围;通过将调节杆的一端设置在限位板上,让调节杆能够随着限位板的移动进行移动,从而来实现限位板间距与限位杆间距的同步调节,降低了入壳装置的使用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电芯入壳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开设有挡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限位板、底板与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所述限位板的末端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之间转动设置有传动杆,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中活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末端设置有手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电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呈横向开设在第一支撑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滑槽呈纵向开设在第一支撑板的中部,所述限位板与底板滑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所述限位板设置在第一滑槽上,所述底板设置在第二滑槽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电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设置在第二滑槽的末端,所述支撑杆的上方以及传动杆的中部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内螺纹筒固定在支撑杆上所设的连接孔内,所述传动杆与内螺纹筒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固定,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设置在底板上,所述螺纹杆与底板之间为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电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活动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杆,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限位板上,所述调节杆上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固定杆通过第四滑槽与调节杆进行活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电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输出端上设置有推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五滑槽,所述推板设置在限位杆之间,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设置在第五滑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电芯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挡板、限位杆与推板上均装套有海绵垫。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池电芯入壳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开设有挡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限位板、底板与支撑杆,所述限位板的末端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之间转动设置有传动杆,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中活动设置有螺纹杆;该入壳装置通过内螺纹筒的作用能够让螺纹杆实现对挡板与底板之间间距的调节以及让传动杆实现对限位板之间间距的调节,使得入壳装置实现前后间距与左右间距的独立调节,从而让入壳装置能够根据实际所要入壳作业电池的规格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型号电池的生产需求,提高该入壳装置的适应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姜冠华,任亚春,熊黄文,肖昭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量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4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