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定时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8416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定时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定时的电源开关。
现在一般使用的电源开关,有拉线式、按钮式等,但主要都是由定、动触点簧片,中线接点、火线接点等构件组成,中线接点、火线接点分别与定、动触点簧片连接,靠控制定、动触点簧片的接触或分离实现电路的通或断。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在于,每次接通、断开都必须通过人去直接操纵、控制,不能自动延时断开,尤其作为楼道灯或在某些特定场合下使用、由于人们不注意随手关灯,则容易造成电能的浪费,增加使用开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自动延时断开、节省能源、使用方便的电源开关产品。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现有开关的基础上,增加一电子控制电路。即保持原来的定、动触点簧片,中线、火线接点,增加由晶体三极管、二极管、继电器、阻容件相互连接而成的电子控制电路。电路中有提供低压直流电源的整流回路和延时放大回路,通过对继电器释放、吸合的控制,实现延时断开电源。


图1电子定时开关电源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详述。
控制电路由晶体三极管BG1、BG2,二极管DP,继电器J,阻容件R1-R4、C1、C2组成。定触点簧片与继电器常开接点J2、中线接点N连接,动触点簧片与继电器接点J1、电阻R4、电容C1、C2的负极、三极管BG1、BG2的发射极连接;火线接点L与电阻R4、二极管DP的正极连接,二极管的负极与电阻R1、R3、继电器J的一端、电容C2的正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三极管BG1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电阻R1及继电器的常闭接点J3连接;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与R3的另一端、BG2的基极连接,BG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J的另一端连接。
分压电阻R4、整流二极管DP和滤波电容C2组成低压整流回路。为延时放大回路提供低压直流电源。
延时放大回路由晶体三极管BG1、BG2,继电器J,电阻R1、R2、R3和电容C1组成。
当按动触点簧片K即触点簧片的定、动片相接触,电源、负载灯泡和电阻R4构成交流闭合回路,灯泡启亮。相应在分压电阻R4的两端产生低压交流电压,它经二极管DP整流、滤波电容C2滤波后,变为低压直流电源。
低压直流电源经电阻R3为三极管BG2提供一偏流、使BG2导通、继电器J吸合,即继电器的触点J1、J2由常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J1、J3由闭合状态转变为开路,在这个过程中交流回路继续导通,负载正常工作。
J1、J3转变为开路的同时,在由BG1、R1-R3和C1组成的RC延时电路中,限流电阻R1开始向储能电容C1充电,C1两端电压逐渐增大,一定时间后,促使BG1导通;由于BG1的导通,BG2则由导通转变为截止,继电器J释放,即继电器的触点J1、J2由闭合状态转变为断开状态,J1、J2由断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交流回路断电,负载灯泡停止工作。电容C1放电,为下次工作做好准备。
其定时时间可由电阻R1调整;对不同功率的灯泡负载,可由电阻R4进行调整。
为保护电子控制电路的正常工作,在火线接点L与电阻R4、二极管DP正极之间连接保险器BX,避免器件损坏。
本定时开关可制成盒式或暗装式,可为拉线开关,也可为各种按钮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可定时自动断开电源,性能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短时、反复接通、断开的场所,如作为楼道灯开关,实现自动延时关闭,节能效果显著。
2.构造简单,使用方便。
在定时开关上还可配装发光二极管LED,在黑夜用以指示开关位置,如图2。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开关,它有定、动触点簧片,中线、火线接点,其特征在于它还有由晶体三极管(BG1、BG2)、二极管(DP)、继电器(J)、阻容件(R1-R4)、C1、C2所组成的电子控制电路;定触点簧片与继电器常开接点J2、中线接点N连接,动触点簧片与继电器接点J1、电阻R4、电容C1、C2的负极、三极管BG1、BG2的发射极连接;火线接点L与电阻R4、二极管DP的正极连接,二极管的负极与电阻R1、R2,继电器J的一端、电容C2的正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三极管BG1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电阻R1及继电器的常闭接点J3连接;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与R3的另一端、BG2的基极连接,BG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J的另一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在火线接点L与电阻R4、二极管DP正极之间连接保险器BX。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定时的电源开关。它主要是在现有开关的基础上增加由晶体三极管、二极管、继电器及阻容件相互连接而成的电子控制电路。它可定时自动断开电源,特别适用于短时、反复接通、断开的场所,实现自动延时关闭,节能效果显著,且构造简单,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H01H47/18GK2036702SQ8820683
公开日1989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88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1988年6月10日
发明者刘世琦, 陈秀娟 申请人:刘世琦, 陈秀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