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电源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354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万能电源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220V(或110V)市电的电源插座。
随着家用电器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进口电器的大量上市,所用电源插头的种类增多,但现有电源插座,尤其是装在室内墙上的插座,只能适应一两种插头,这常给使用带来不便。能不能仅用一个插座就能适应各种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插头?发明人曾检索了大量有关资料,发现类似的申请有多个,但各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如国内早期的专利85202788,是以我国早已取消的三园插座为基础,不适用新国标,且插头转换要通过一块板来调节,使用较麻烦;此后,专利申请87212161、88214364、6等对其进行了改进,但结构仍复杂,并且仅适用于国内几种插头。对于进口电器上的,如国际一园二扁、大二园等,所查案例几乎均没考虑,插座的通性范围有限。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适应国内外常见各种插头且结构简单,性能优良的新型电源插座,以满足广大用户的需要。
为此,必须设计出一种能与各种插头的插接片(或柱)良好接触的插座弹片,一种能让各种插头顺利插入的插孔以及相应的底板、接线机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插头的立体示意图。图中插座弹片(1)〔有相线L和中线N两种,在以下叙述中均称(1)〕,与底板(2)之间的联接是本发明的关键之一。这里可采用两种联接方式弹片(1)可绕轴(5)在底板上一定范围内转动;或以( (α)/2 ±30)度的角度与底板固定(参看图2-1,图中α角是常用扁三眼插座接地弹片与弹片(1)间的夹角,国标是30°),这里,“转动”解决了成一定角度的两种扁插脚共同一个插座弹片的难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种转动的弹片如何与外接线(且大多数是单股硬线)保持良好的电连接?这里也有两个办法,一个如图1-a所示,弹片(1)与转轴(5)固定,在(5)与外接线柱(或螺钉)(13)间连有多股细软线,另一个如图1-b所画,在(5)与(13)间设转动接触机构(9),由转轴(5)、接触片(10)及弹簧(或弹簧片)(11)组成,(10)与(1)在(11)作用下保持良好接触,(10)的另端即是(13)。为限制弹片的转动范围,在底板(2)上设有限位部分(7),其限制移动范围是(α±30)度,最佳是α度,它的形状和大小由弹片(1)的底部及限制范围决定,图1右下画出了弹片底部是方形,限制范围是α度的限位线,如图中实线,但在实际生产中只要按此规律选一两个实线即可,不一定全照图中的形状。
上述“转动”方式无论怎样简化仍显得结构复杂,发明人在样机试制过程中,采用了弹片与底板固定的方法,获得了园满成功。这里的关键也即难点是固定的位置、角度,尤其是弹片的形状,这要看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如对应于图4-a所示的插孔(它适用于国标二扁、三扁及国际一园二扁等三种插头),弹片形状的特征应满足(参看图2-a)在它与插头接触处的截面(S)上,弹片断面的里片(21)〔或外片(22)〕由两直线段(或近乎直线段)构成,两线的交角为〔(180-α)±α〕,最佳是(180°-α),它与底板的固定角度为( (α)/2 ±30°),最佳是 (α)/2 。这种以及下面的设计很巧妙,使弹片不仅能与成角度的插头保持良好接触,且构造十分简单。为适合园的和较大位移的插头,弹片可制成下述通用性最广的形状,如图2-b所画在截面(S)上,弹片里片由与接地弹片平行的线段(23),与(23)交角为〔(180°-α)±15°〕的线段(26)组成〔也可增加与(26)交角为(90°±30°)的第三个线段(27)〕,弹片外片由直线段(24)弧线段(25)组成。
弹片用富有弹性的良导电材料(如磷铜片)冲压制作,一般制成 “
”形,其最高点距底板的距离比普通插座弹片高0~3mm。按地弹片(12)的形状、大小由所需接地插头决定,它一般由接扁插头部分(B)及接园插头部分(E)构成,其中(B)采用普遍弹片(但要窄0-6mm),(E)可以是柱形、单片、双片,或与B(B)连成一体喇叭口形,图3画出了它的四种立体示意图。
在盖(4)上开适应性极广的三个插孔,既要求对各种插头均可方便地拨、插,又要符合国标及有关规定,是本发明的另一难点,发明人通过对现有国内外10安左右各种插头的分析,找出了其中的规律,图4画出了几种可能的插孔,它们分别适用于下述插头Ⅰ.如前述,二扁加三扁加一园二扁;Ⅱ.二扁加三扁加小二园加大二园;Ⅲ.(Ⅱ)加大三园;Ⅳ.(Ⅲ)加一园二扁,它们与相应的弹片及底板等配合,可构成不同型号的万能插座。对这些插孔的具体形状特征这里不一一描述,仅以适应性最广的一种(图4-d)为例相线(或中线)插孔可由四部分构成,在靠近地线插孔(14)端有按国标(10安、250伏两极插座)开的矩形槽孔(G),另端有按国标(10安、250伏三极插座)开的矩形斜槽孔(H),两槽中间增设隔离凸角(T),外面有园孔(F),该园孔的大小及位置由大三园及大二园插头确定。地线插孔由两部分构成在靠近相线(或中线)端有按国标(三极插座)开的矩形槽孔(K),另端有园孔(O),其大小和位置大三园确定,总之,盖上三个插孔的相对位置及形状,大小,是由各种插头所必须使用部分的总和,或二个或二个以上所必须使用部分构成,在实际生产中可适当增加一些,以便加工和美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一系列优点,优势明显。它结构之简单、加工之容易、成本之低廉,与普通插座相差无几,这是至今所有通用插座无法达到的,而它通用性之广、性能之好令人难以轻易相信。这个仅有三个眼的小小的插座,魔术师般地竟能插上国内外各种插头二扁(国标)、小二园(常用)、大二园(英标)、斜三扁(国标)、直三扁、一园二直扁(英标)、一园二斜扁、二园一扁、大三园(常用)等等,难能可贵的是它与各种插头均能良好配合,各项电气性能,如外观、拨插力、耐压、电压降、温升、机械强度等等均可达到甚止超过国内、国际有关标准,并且符合安全、市场方面的有关规定,所有这些都为它的普及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发明东西虽小,但意义却不小,因为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电器插头不能与已有插座配合的烦恼,“万能插座”给人们带来方便是不言而喻的。由于一物多用,您不必去找或买另一套过渡插接机构,不仅节省开支,也为国家节省电工器材,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万能电源插座”将成为插座世界的更新换代产品。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插座,由插座弹片(1)、(12)、底板(2)、接线机构(3)及盖(4)构成,其特征在于插座弹片(1)与底板(2)之间的联结,或可绕轴(5)在限位机构(7)的限制下在(α±10°)的范围内转动,或者与底板固定,在与底板固定的情况下,弹片的形状特征是在弹片与插头接触处的截面(S)上,弹片里片由线段(23)及与(23)交角为[(180°-α)±15°]的线段(26)组成,弹片外片由直线段(24)及弧线段(25)组成,盖(4)上三个插孔的相对位置及形状大小,是由现有10安250伏多种插头(如二扁、三扁、小二园、大二园、大三园、一园二扁等)所必须使用部分的总和(也可适当增加)构成,或者由某二个或二个以上所必须使用部分(也可适当增加)构成,如对于通用性最广的一种,其特征是相线(或中线)插孔(6)可由四部分构成在靠近地线插孔(14)端有按国标(两极插座)开的矩形槽孔(G),另端有按国标(三极插座)开的矩形斜槽孔(H),两槽孔中部可设隔离凸角(T),外面有园孔(F),地线插孔由两部分构成在靠近相线(或中线)端有按国标(三极插座)开的矩形槽孔(K),另端有园孔(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是在弹片可转动的情况下,弹片经软线(8)与外线连接,软线(8)的一端接转轴(5),另一端按外接线柱(或螺钉)(13),该转轴与弹片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是在弹片可转动的情况下,弹片也可经转动接触机构(9)与外线连接其转动接触机构由转轴(5)、接触片(10)及弹簧(或弹簧片)(11)组成,接触片(10)与弹片(1)直接接触,它的另一端设有外接线柱(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是弹片(1)的里片的直线段可与地线弹片(21)平行,里片也可增加第三个线段(27),它与(26)的交角为(90°±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是在适于常用的国标(二扁)三扁)及英标(一园二扁)的情况下,弹片与插头接触处也可制成这样的形状在接触处的截面(S)上,弹片由两直线段(或近乎直线段)二部分构成,两直线的交角为〔(180°-α)±20〕,最佳是〔(180-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是接触弹片(12)的形状、大小由所需接地插头决定,它一般由接扁插头部分(B)及接园插头部分(E)构成,其中(B)采用普通弹片(但弹片窄0-mm),(E)可以是柱形、单片、双片,或者与(B)连成一体的喇叭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是所述弹片(1)、(12)用富有弹性的良导电材料(如磷铜片)制成,弹片(1)一般呈 “
”形,弹片最高点距底板的距离比普通插座片高0-3mm,若与底板固定,固定方向在( (α)/2 ±30°)范围内选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是盖 (4)上三插孔的形状,大小及相互位置可以有1.二扁加三扁加一园二扁;二扁加三扁加小二园加大二园;Ⅲ、Ⅱ加大三园,Ⅳ.Ⅲ加一园二扁等数种,它们与相应的弹片及底板等配合可构成不同型号的万能插座。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市电的电源插座。现有的该类插座,只能适用一两种插头,常给使用带来不便,能不能只用一个插座就能插上各种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插头。本实用新型采用特殊的插座弹片及巧妙的联接方法,圆满地解决了这个看来似乎不可能的问题,给千百万使用者带来方便。
文档编号H01R27/00GK2152312SQ92224408
公开日1994年1月5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11日
发明者张腾广 申请人:张腾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