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380伏的矿用防爆插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902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适应380伏的矿用防爆插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开关部分的插头和插座触点技术领域
1980年之前,煤矿井下手持、半手持钻具多为127伏电压,容量≤2瓩。配套KBC-15型防爆插销。(式中K-代表矿用,B-代表隔爆,C-代表插销)这种插销额定电压为127伏,额定电流为15安培,只能配套127伏级,2瓩以下的钻具。
进入80年代后,煤矿井下出现了380伏级电动钻具。小绞车、小风扇、小水泵(主要为了适应中、小型煤矿需要),功率均在2-10瓩之间,虽有CH-15型380伏级防爆插销可供配套(式中C-代表插销,H-代表工厂用安全火花型,额定电流为15安培),但因其体积较大重量较大(18kg),矿井下工作时拖带不便,多以KBC-15型127伏级的防爆插销代用,这是不符合煤矿安全操作规程的。
近两年来,湿式煤电钻增多,有逐步取代普通干式煤电钻的趋势。在湿式造眼工作中,增加了一根供水胶管,拖带重量亦相应增加,这样便加重了煤矿工人的劳动强度。与国家提出的“改善井下劳动条件,减轻矿工劳动强度”的精神不相适宜,也给迅速大量推广湿式造眼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湿式造眼可减少工作区的粉尘含量和防止煤尘爆炸,故应提倡)。
目的要求(1)、所设计的防爆插销应体积小、重量轻。以减轻煤矿工人工作时的拖带重量,减小劳动强度。(2)、使用电压由127伏级提高到380伏级,额定电流由15安培增大到20安培,扩大了用途以适应380伏级、10瓩以下井下各类用电设备的需要。
在设计中,合理利用隔爆腔,采用增设绝缘体、延长绝缘体的措施使其漏电距离、电气间隙均≥10mm,符合国家“GB1336-77”的规定。本实用新型的附图1为矿用防爆插销断电瞬间结构图;附图2为矿用防爆插销的插柱绝缘座示意图;附图3为矿用防爆插销的插座绝缘座示意图。
能适应380伏级的矿用防爆插销,是由插柱部分(插柱中壳〔1〕粉末冶金套〔2〕、接地极插头〔3〕、插柱绝缘座〔6〕、电极插头〔7〕)和插座部分(接地极插座〔4〕、插座中壳〔5〕、电极插座〔8〕、插座绝缘座〔9〕)组成的,见附图1所示的该插销断电瞬间结构图。
在插柱绝缘座〔6〕上,延长了电极插头〔7〕相互之间的绝缘体〔A〕;在插柱绝缘座〔6〕上,接地极插头〔3〕与电极插头〔7〕之间增设了绝缘体〔B〕。见附图2所示的插柱绝缘座示意图。
在插座绝缘座〔9〕上,延长了电极插座〔8〕相互之间的绝缘体〔C〕;在插座绝缘座〔9〕上,接地极插座〔4〕与电极插座〔8〕之间增设了绝缘体〔D〕,见附图3所示的插座绝缘座示意图。
该插销的外壳为ZL15铝合金。在插柱中壳〔1〕中装有带三根电极插头〔7〕一根接地极插头〔4〕的插柱绝缘座〔6〕。在插座中壳〔5〕中装有带三根空心电极插座〔7〕和二根空心接地极插座〔4〕的插座绝缘座〔9〕。
插接过程中,先接通地线,再接通火线。在拔脱时反之。当发现电极反转时,将插柱部分拔下,旋转180度后插入即可。
在插柱中壳〔1〕上增设了粉末冶金套〔2〕,这样可延长使用寿命一倍以上。
该插销工作性能良好,并减小了各部件结构尺寸,减轻了重量比KBC-15型减轻2.5kg,比CH-15型减轻15kg。该插销的重量≤2.5kg。全国每年若按使用该产品2万台计,可节约铝合金50余吨,每台平均售价降低20元计,煤矿可少支付贷款40万元。更主要的是经测试该插销的使用电压达到380伏,额定电流达到20安培,这样,井下矿工使用该插销,一是可保证与配套设备操作时的安全使用,保证矿工人身安全。二是可减少矿工操作过程中的拖带重量,减轻矿工的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
1.由插柱部分(插柱中壳[1]、接地极插头[3]、插柱绝缘座[6]、电极插头[7])和插座部分(接地极插座[4]、插座中壳[5]、电极插座[8]、插座绝缘座[9])组成的能适应380伏的矿用防爆插销,其特征为(1)、在插柱绝缘座[6]上,延长了电极插头[7]相互之间的绝缘体[A];在插柱绝缘座[6]上,接地极插头[3]与电极插头[7]之间增设了绝缘体[B]。(2)、在插座绝缘座[9]上,延长了电极插座[8]相互之间的绝缘体[C];在插座绝缘座[9]上,接地极插座[4]与电极插座[8]之间增设了绝缘体[D]。(3)、在插柱中壳[1]的内壁上,增设了粉末冶金套[2]。
专利摘要
一种适应380伏的矿用防爆插销,是由插柱和插座两部分组成的。其额定电流可达20安培。这样,该插销便可在矿井下与煤、岩电钻以及10瓩以下的小绞车、小水泵、小风扇等设备上连接使用。在插销绝缘座上增设绝缘体,使隔爆性能符合国家标准“GB1336—77”的规定。插柱中壳上增设粉末冶金套,可延长使用寿命。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重量轻(≤2.5kg),造价低。
文档编号H01R13/40GK86204823SQ86204823
公开日198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1986年7月5日
发明者王致和, 李全英, 王小良, 韩小玲, 王顺利, 常五妞, 王保利 申请人:王致和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