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接插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137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装接插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装的接插件,特别是一种由多个接插件壳构成的组装接插件。
在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号平5-90841(1993)中公开了一种现有组装接插件的典型实例。
为便于说明,以下参照图8描述上述文件中公开的那种组装接插件。图8是现有的组装接插件的一个分解视图。
如图中所示,在被制成盆状并且内部适合容纳一个端子1的内壳2的底壁内设有与端子安装室连通的槽3,并在其顶壁上设有对应槽3的突起部4。各个内壳2被接纳在设有隔板5的外壳6内,把内壳2一个接一个地叠放。当一个内壳2被叠放在另一内壳2之上时,下层内壳2的突起部4插入上层内壳2的槽3。槽3与端子安装室连通,而突起部4与端子1的一个支脚7的后端相啮合,支脚7预先被锁定在端子安装室内的一个撞杆(未示出)上,从而实现端子的双重锁定。
换句话说,在一对叠放的内壳2和2中,一个内壳2的突起部4插入另一内壳2的槽3,从而构成了端子1的双重锁定。
在上述的惯用组装接插件中,由于突起部4插入另一方的槽3以与端子1的支脚7后端相啮合,而实现端子1的双重锁定,在端子1没有被推到端子安装室内的一个固定位置的情况下,突起部4会接触到端子,因而不能插入槽3内。因此,在带有不完全固定端子的内壳2上面就不能叠放另一个内壳2了。
若要把内壳2放在另一内壳2上,必须把端子1重新插入室内的固定位置,然后再次把内壳叠放在另一内壳之上。如果随便地迫使内壳向下插入外壳6内,安装室内的端子1就会被折断。
另外,为了叠放内壳2,需要有框架式的外壳6和一个盖8,这就会使组装接插件体积增大并且部件的数量增多。最下层的内壳需要有特殊的定位器,以便将端子双重锁定,因为在最下层内壳2的槽3内没有另一个突起部4。因此,如果在最下层内壳的槽3内不连接一个定位器,外壳中这一列的所有内壳就必须重新叠放。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组装接插件,其中的多个壳便于彼此连接,而不必使用诸如外壳那样的另一个元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接插件,其中的多个壳可以彼此连接,而不会在某一端子没有插入壳内的固定位置时造成组装过程的中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组装接插件包括一个主壳,有多个端子安装室被并列在其内部,并在其顶部设有一个适合与配套接插件啮合的锁定臂;多个副壳,有多个端子安装室被并列在其内,并且适合于可拆卸地连接到主壳;一个连接机构,用于以滑动啮合的方式把各个副壳连接到主壳上;以及一个保持机构,用于在各个端子安装室内的固定位置与端于啮合,从而把端子保持在固定位置。
连接机构可以这样构成,使副壳可拆卸地连接到主壳,同时在主壳上朝着与端子相对于主壳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相对地滑动。在这种结构中,保持机构包括设在副壳的啮合壁中的通孔,它们适合把端子底部的支脚暴露出来,以及设在主壳啮合壁上的突起部,它们适合通过通孔插入副壳内的端子安装室。突起部适合在副壳做相对滑动运动时在副壳的通孔内移动,并且在副壳的相对滑动运动结束时与处于固定位置的端子支脚后端相啮合。
主壳的啮合壁上的突起部最好能通过通孔插入端子安装室,从而把端子安装室内的端子推到室内的固定位置。
连接机构可以采用可拆卸的结构,使副壳能连接到主壳上,同时能在与端子相对于主壳的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在主壳上相对滑动。保持机构包括设在主壳和副壳的啮合壁内的槽以及设在啮合壁上的脊。槽与端子安装室连通,并适合接收设在配套壳的啮合壁上的脊。从而当副壳在主壳上做相对滑动运动时使这种脊能够进入端子安装室内。
脊可以设有锥形的面,锥面设在其面对着端子的面上。
在本发明的组装接插件中,设有端子安装室的一对壳在与端子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彼此滑动,从而使其互连,在一个壳的啮合面上设有适合暴露出端子后端的通孔,而另一壳的啮合面上设有适合插入通孔的突起部。在通过彼此滑动来互连一对壳时,突起部从端子的后端插入通孔并在滑动时直线移动。当端子被插到固定位置时,突起部在滑动结束时将会接触到端子支脚后端的边沿。如果端子没有被插到固定位置,突起部就会在通孔中从后侧接触到后端边沿,并在滑动过程中向前推动端子。当突起部停止滑动时,端子就到达到固定位置。
另外,当设有端子安装室的一对壳在与端子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彼此相对滑动时,从一个壳的啮合面上突出的突起部插入另一壳中的端子安装室,并且该突起部在滑动过程中把室内的端子推到固定位置。
采用本发明的组装接插件,可以完成一对壳的连接,在不中断连接操作的条件下使端子到达固定位置,这是因为,如果端子没有被插入到室内的固定位置,突起部在彼此相对滑动的同时就会把端子推到固定位置。
另一方面,在组装接插件中,一对壳是通过连接机构互连的,而它们的啮合壁是在垂直于端子插入方向的方向上滑动的,在它们啮合之后,两个壳在垂直于啮合方向的方向上彼此不会断开。由于保持机构包括设在一对壳的啮合壁内的槽和设在壁上的脊,该槽与端子安装室连通并且适合接收设在配套壳的啮合壁上的脊,从而使脊能移动,在壳的相对滑动运动期间使脊插入自身的端子安装室,这样,当一个壳上的脊插入配套壳中的槽时,就可以保持配套壳内的端子。
由于保持器上的脊在面对端子的面上设有锥形的面,即使是端子没有到达固定位置,锥形面在滑动过程中也会把端子推到固定位置。
按照本发明的组装接插件,可以使组装工作便于进行,因为一对壳是以滑动的方式来互连的,不需要使用特殊的外壳就能断开。由于壳的啮合壁上的槽和脊是通过互连方式与端子接触的,需要一个特定的保持器。另外,由于脊和槽之间的相对滑动方向垂直于端子的插入方向,就可以提供对端子的保持力。如果脊没有插到槽内,就表明端子是处于不完全固定位置或错误位置。
脊上的锥面可以把端子从不完全固定位置推到固定位置。具体地说,两个壳在平行于啮合面的方向上可以彼此相对滑动。较长的滑动距离可以缓慢并平滑地移动端子。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组装接插件实施例的分解投影图;图2是组装接插件的纵向截面图,表示了接插件的最初工序;图3是组装接插件的纵向截面图,表示了接插件组装过程中的最后工序;图4是组装接插件的纵向截面图,表示了接插件的组装过程中的最初工序,其中的端子处于不完全固定位置;图5是本发明的组装接插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投影图;图6是图5所示接插件的纵向截面图,表示了接插件组装过程的最后工序;图7是本发明的组装接插件的又一实施例的分解投影图;以及图8是普通组装接插件的分解投影图。
以下结合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组装接插件。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组装接插件的分解投影图。图2至4是该组装接插件的纵向截面图,用于说明接插件的组装工序。图5和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组装接插件的分解投影图。图6是图5所示接插件的纵向截面图,用于说明组装工序。
如图1,5和7所示的本发明的组装接插件10的基本结构包括一个主壳20,有多个端子安装室1并列在其内,并在其顶部设有一个适合与配套接插件(未示出)相啮合的锁定臂22;多个副壳30,有多个端子安装室31并列在其内并且适合被可拆卸地连接到主壳20上;一个连接机构50以滑动啮合的方式把各个副壳30连接到主壳20上;以及一个保持机构60,用于与各个端子安装室31内的处于固定位置的端子40相啮合,以便将端子保持在固定位置。
在图1所示的组装接插件10的实施例中,连接机构50是这样构成的,即使得副壳30被可拆卸地连接到主壳20上,并且在主壳20上按照与端子40相对于主壳20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相对滑动。
在图5和7所示的组装接插件实施例中,连接机构的结构是可拆卸的,从而把副壳30连接到主壳20上,并且在主壳20上按照与端子40相对于主壳20的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相对滑动。
以下首先说明图1所示的组装接插件10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组装接插件10包括扁平的盒状主壳20,它是有七个水平并列的端子安装室21,以及两个扁平的盒状副壳30,它们各自设有两水平并列的端子安装室31。各个副壳30被可拆卸地连接到主壳20的顶壁上。
主壳20的顶壁中间处设有锁定臂22,它在两个接插件相啮合时适合锁定配套的接插件(未示出)。在主壳20顶壁上的锁定臂22左、右的空位处各自设有两个滑动槽23,两个止动器24以及三个双重锁定肋25。滑动槽23沿着各个端子安装室21的轴线从主壳20的前端延伸到顶壁的中间部位,并且制成燕尾槽的形状。止动器24设在主壳20顶壁的后端,并且制成倒L形。
另一方面,各个副壳30的底壁上及其壁内设有两个滑动脊33和两个止动槽34,它们分别与滑动槽23及止动器24相联系。每个滑动脊33沿着端子安装室31的轴线从副壳30的底壁前端延伸到中间部位,滑动脊33与滑动槽23相联系,并且被制成与滑动槽23互补的燕尾形截面。如图1中箭头所指,把滑动脊33插入滑动槽23的前端并且在槽23上向后滑动上述的脊33,就可以完成壳20和30的互连。
在本例中,连接机构50是由设在主壳20上的滑动槽23和止动器24以及设在各个副壳30上的滑动脊23及止动槽34构成的。
止动槽34被设在副壳30中的端子安装室31的后下端,形成一个切口。槽34的该切口及凹陷部分适合接收倒L形止动器24的垂直部分和水平部分。这样就阻止了副壳30的越位,并防止其脱离主壳20。
在图2至4中,29是一个保持器,它用于把插入端子安装室21中固定位置的端子40双重锁定。如图3中箭头所指,保持器29通过底壁中的开口插入主壳20。
在本例中,尽管连接机构50是由滑动槽23,滑动脊33,止动器24以及止动槽34构成的,在连接机构50上还采用了另一个滑动啮合机构。各个部件可以在主壳与副壳之间互换。
双重锁定肋25位于滑动槽23的后端。在副壳30的底壁上设有与双重锁定肋25相联系并且连通端子安装室31的通孔35。端子40具有一个朝着通孔35突出的支脚41。当端子40通过副壳30中的后端被插入端子安装室31并且移动到固定位置时,端子40的支脚41被设在室31内下部的撞杆36初步锁定。双重锁定肋25适合在把端子40接纳在其固定位置的副壳30被连接到主壳20上时从后侧接触到支脚41的后端边沿。这样就要把通孔35制成延长的开口,使双重锁定肋25能够在孔35中从后侧移动到前侧。
在本例中,保持机构60是由设在主壳20上的双重锁定肋25和设在各个副壳30中的通孔35构成的。
在本例中,尽管双重锁定肋25与端子40的支脚41的后端边沿相接触,这个肋也可以和端子40的任一其他部位相接触,例如接触到圆柱体的后端或是一个专用槽的前端,只需使肋25能向前推动端子40。只要是在副壳30上设有连接机构50和保持机构60,副壳就可以依次叠放。
以下要说明按照本发明这一实施例的组装接插件的操作方式。
如图2所示,当副壳30被装在主壳20之上,使得副壳30上的滑动脊33后端位于滑动槽23的前端附近,主壳20上的双重锁定肋25通过副壳30中的通孔35插入端子安装室31的下部。此时,双重锁定肋25处于端子40的支脚41后面。
当副壳30在主壳20上向后滑动时,滑动脊33与滑动槽23相啮合,而倒L形止动器通过止动槽34插入端子安装室31,这样就使壳20和30的前端及后端形成了互连。
如端子40在固定位置,双重锁定肋沿通孔35的长度方向从后侧移动到前侧并且最终到达端子支脚41的后端边沿。如果端子40如图4所示处于不完全固定位置,双重锁定肋25在两个壳20和30完成互连之前就会接触到支脚41的后端边沿。这样,在副壳30在主壳20上滑动的同时,双重锁定肋25就会朝着固定位置推动端子40。在两壳的互连完成时,端子40处于固定位置。因此,即使端子40处于不完全固定位置,也可以连续地互连主壳和副壳。
在滑动操作期间,主壳20上的双重锁定肋25在副壳30的通孔35内相对移动并与端子40的支脚41的后端边沿相接触,从而在端子40处于不完全固定位置时把端子40推动到固定位置,这是因为副壳30可以连接到主壳20,同时还能在主壳20上滑动,而主壳20上的双重锁定肋25可以插入副壳30中的通孔35。
以下说明图5所示的组装接插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5示出了本发明这一实施例的组装接插件10的透视图。在本例中,主壳20和副壳30构成了组装的或是模块式的接插件10。
在图5中,作为一个壳的主壳20被制成扁平的盒状结构,并设有水平并列的七个端子安装室21, 还有一个在顶壁中间向后延伸的锁定臂22。作为另一壳的各个副壳30能被可拆卸地安装到主壳20顶壁上的锁定臂22的相对的侧面。副壳30具有水平并列的两个端子安装室31。副壳30是借助于下述的连接机构50连接到主壳20上的,使副壳30的底壁接触主壳20的顶壁。主壳20和副壳30中的端子安装室21和31接纳端子40,每个端子40包括位于其前端侧的盒状固定部43和位于其后侧的用于夹持电线的圆筒部42,以及一个设在固定部43下面的支脚41。
应该指出,在本例中作为一个壳体单元的各个副壳30不仅限于被安装在主壳20上的锁定臂22的相对两侧。副壳30借助于滑动啮合可以被安装到主壳20上的任何位置。在主壳20和副壳30中的端子安装室布置方式并不仅限于所述的实施例,唯一的要求是保持机构60应能把端子保持在固定位置。
在主壳20的前侧和后侧各自设有啮合脊23a,它们在壳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在副壳30的底壁内设有与啮合脊23a相联系的啮合槽33a。啮合脊23a和啮合槽33a的截面具有互补的燕尾形状。主壳20的顶壁上设有止动器24。
在本例中,连接机构50是由主壳20上的啮合脊23a和止动器24以及副壳30中的啮合槽33a构成的。
因此,当副壳30处于与主壳20平行的位置从而使啮合脊23a插入啮合槽33a时,副壳30在主壳20上滑动到固定位置。当副壳30中的止动槽(未示出)接触到主壳20上的止动器时,副壳30就停止在主壳20上的移动。在啮合脊23a和啮合槽33a形成互连时,这种结构可以防止两个壳20和30在与端子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被断开。
在本例中,副壳30在主壳20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上滑动以与主壳20啮合。只要是副壳30能在与端子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滑动,副壳30就不仅限于在主壳20宽度方向上滑动的形式。也就是说,壳体在不是垂直而是平行于两壳啮合面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会受到约束。只要是副壳不能在平行于端子插入方向的方向上断开,副壳30就可以在主壳20上朝交叉的方向相对移动。啮合脊23a和啮合槽33a不仅限于矩形的截面。只要是能够彼此相对地滑动,它们也可以被制成L形结构的截面。
在主壳20和副壳30的啮合脊23a之间以及啮合槽33a之间设有布置在壳体宽度方向上的槽25a和脊26a以及槽35a和脊36a,使得脊26a和36a分别对着槽25a和35a。各个槽25a和35a使端子安装室21和31彼此连通,并在主壳20和副壳30的各自的侧面形成开口。如图6所示,主壳20中的槽25a的成形与端子安装室21内的端子40的固定部43后端相符,而副壳30中的槽35a的成形与固定部43下面的支脚41后端相符。另一方面,脊26a和36a的形状使其能插入槽35a和25a。当脊26a插入槽35a时,脊26a对着支脚41的后端边沿,当脊36a插入槽25a时,脊36a对着固定部分43矩形的后端。在本例中,槽25a和35a以及脊36a和26a构成了保持机构60。
在本例中,一对槽25a和脊26a以及一对槽35a和脊36a彼此相邻地布置。然后,只要是槽25a和35a分别对应着脊36a和26a,它们也可以布置成彼此不相邻的状态。当脊26a和36a对着端子40的后端边沿插入配套的槽35a和25a时,最重要的是使脊36a和26a能防止端子从安装室的后方脱落。因此,如本例中所述,脊36a和26a不一定对着端子40的固定部43和支脚41的后端。固定部43通常是从端子40中的支脚41处移动的。因此,利用这种移动方式可以使脊和槽彼此相邻地布置。
图7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组装接插件。在本例中,脊26a和36a面对着端子40的那部分表面被制成锥面27和37。在这种结构中,即使端子40没有处在固定位置,脊26a和36a上的锥面27和37也可以将端子40推到固定位置。特别是因为脊26a和36a在槽35a和25a中滑动,如果把锥面27和37做得更长且更平缓,就可以平滑地推动端子40。槽25a,35a和脊36a,26a可以被锁定在固定位置,并且可以相对滑动。
以下说明这一实施例的操作方式。
首先把端子40插入主壳20和副壳30中的各个端子安装室21和31。接着将主壳20和副壳30彼此平行放置,使啮合脊23a的各端对着啮合槽33a的侧开口,然后使脊23a滑入槽33a。当啮合脊23a的各端对准啮合槽33a的侧开口时,保持机构60中的槽25a,35a和脊36a,26a彼此相对。当啮合脊23a插入啮合槽33a时,脊26a和36a通过槽35a和25a插入端子安装室21和31。
如果端子40被插到了端子安装室21和31中的固定位置,脊26a和36a在槽35a和25a中向前移动并且接触到支脚41的后端边沿和固定部43的后端。然而,如果有任何一个端子40在任一室21或31中没有插到固定位置,由于固定部43或支脚41妨碍了脊的移动,脊26a或36a无法向前移动。当副壳30在主壳20上不再滑动时,操作者就可以发现没有处在固定位置的某个端子40。另一方面,如果脊26a和36a上设有锥面27和37,即使是端子40处于不完全固定位置,锥面也可以将其推到固定位置。
当副壳30被插入到主壳20上表面上的固定位置时,啮合脊23a被牢固地固定在啮合槽33a中,使副壳30不会从上方脱离主壳20。也就是说,不无需使用诸如外壳那样的附加元件就可使壳20和30彼此互连。由于啮合脊和啮合槽23a和33a被彼此连接,而槽25a,35a和脊36a,26a也彼此固定,就能防止副壳30在端子的插入方向上相对地脱离主壳20。因此,当本发明的组装接插件10连接或脱离配套的接插件时,壳体20和30不会彼此断开。
由于副壳30是借助连接机构在主壳20上相对滑动并彼此啮合,并且配套的脊36a和26a插入槽25a和35a,而这些槽是与端子安装室21和31连通的,从而把端子40保持在固定位置,壳体20和30不需要外壳就能实现彼此的互连。并且由于配套壳体中的端子40被固定在相互的啮合面上,无需任何附加的保持器。
应该指出,在本发明的组装接插件10中如果准备许多线束,事先将它们分散成较小的几部分,由此组成一个大的线束,并且在组装过程中将带有分离线束的分离的壳体彼此互连成一体的接插件,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组装接插件包括一个主壳,有多个端子安装室被并列在其内部,并在其顶部有一个适合于配套接插件啮合的锁定臂;多个副壳,有多个端子安装室被并列在其内,并适合可拆卸地连接到上述主壳;一个连接机构,用于以滑动啮合方式把各个上述副壳连接到上述主壳上;以及一个保持机构,用于在各个端子安装室内的固定位置与端子啮合,从而把上述端子保持在固定位置。
2.按照权利要求1的组装接插件,其特征是上述连接机构是这样构成的,即把上述副壳可拆卸地连接到上述主壳,同时在主壳上朝着与端子相对于主壳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相对地滑动,并且上述的保持机构包括设在上述副壳的啮合壁中的通孔,这种通孔适合把端子底部的支脚暴露出来,以及设在上述主壳的啮合壁上的突起部,它们适合通过上述通孔插入上述副壳内的上述端子安装室,上述突起部适合在上述副壳做相对滑动运动时在上述副壳内的上述通孔中滑动,并且在上述副壳的相对滑动运动结束时与处于固定位置的上述端子的上述支脚后端相啮合。
3.按照权利要求2的组装接插件,其特征是,上述主壳的啮合壁上的上述突起部适合通过上述通孔插入上述端子安装室,从而把上述端子安装室内的上述端子推动到室内的上述固定位置。
4.按照权利要求1的组装接插件,其特征是上述连接机构是一种可拆卸的结构,使上述副壳能连接到上述主壳,同时能在与上述端子相对于上述主壳的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在上述主壳上相对滑动,并且上述保持机构包括设在上述主壳和副壳的啮合壁内的槽以及设在啮合壁上的脊,上述槽与上述端子安装室连通,并适合接收设在配套壳的啮合壁上的脊,从而在上述副壳在上述主壳上做相对滑动运动时使上述的脊插入上述端子安装室。
5.按照权利要求4的组装接插件,其特征是上述的脊在面对着上述端子的那部分表面上具有锥形的面。
全文摘要
一种组装接插件(10)包括一个主壳(20),有多个端子安装室(21)并列在其内部,并在其顶部有一个适合与配套接插件啮合的锁定臂(22);多个副壳(30),有多个端子安装室(31)并列在其内,并适合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20)上;一个连接机构(50)用于以滑动啮合方式把各个副壳(30)连接到主壳(20)上;以及一保持机构(60)用于在各个端子安装室内的固定位置与端子(40)啮合,从而把端子(40)保持在固定位置。
文档编号H01R13/436GK1138226SQ96105969
公开日1996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9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9日
发明者若田繁一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