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间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4503阅读:2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放电间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结构上与火花隙相联的串联电阻器,特别是一种放电间隙,它可应用在避雷器上。
授权公告号为CN2167455Y的“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放电间隙”,公开了一种由两个金属电极之间卡装一个非线性电阻环而组成的一种放电间隙。由于金属电极表面平整,放电时,弧根无处转移,无吹弧能力,在大电流冲击下,电极表面极易烧毛,从而影响间隙在工频放电电压下的稳定性。为缓冲上述问题,该专利技术采取加大间隙的方法,而加大间隙却又带来了如下几种不足之处由于需用较大阻值的电阻环与该大间隙相适配,导致这种单个放电间隙的工频放电电压达26千伏以上,由于叠加级差很大,故其重叠使用无意义,只能以单间隙结构使用;间隙间距大,则电场势必不均匀,局放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间隙间距较小,可耐受大电流冲击,不易产生电磨损的放电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放电间隙,包含电阻环以及卡接在电阻环两端的电极,其结构要点为间隔电阻环而相对分布的电极中的其中一个其电极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突兀在电极本体上的放电凸点,此电极表面与电阻环接触。
这样在一个电极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放电凸点,使放电时弧根可以在放电凸点间移动而具备自吹弧功能,从而耗损电弧能量,提高间隙的熄弧能力;而移动的弧根使放电凸点变常规技术中的连续冲击为间断冲击,从而大幅度降低电极表面的电磨损,使电极表面不易烧毛;同时,放电凸点又可作为电极与电阻环间的限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放电凸点最好沿电极圆周方向均布。
每一电极表面上的放电凸点最好为三个。
放电凸点最好为在电极本体上冲制出的凸笋。
放电凸点横截面形状或为圆形,或为方形,或为椭圆形。
所说放电间隙最好具有一种由两个电阻环和三个电极组成的双间隙结构,电极中包含有端电极和中间电极、放电凸点分布在中间电极的上、下两电极表面上,上、下两电极表面上的放电凸点相互错位分布。
电极中所包含的端电极外形最好为草帽形。
所说放电间隙可以是一种由单间隙为单元重叠而成的多间隙结构。
所说放电间隙也可以是一种由双间隙结构为单元重叠而成的多间隙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至少两个放电凸点在电极表面上的存在,使放电时弧根可以在放电凸点间转移,这种自吹弧功能以及良好的熄弧能力,可减少甚至避免在大电流下,特别是在4/10μS陡波大冲击电流下电极的电磨损,从而不但使间隙在工频放电电压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且更重要的是,间隙间距可以做得足够小,使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较小电压值(如3KV)的电网上,这种可承受大电流冲击的小间距间隙,连锁带来了其它优点放电间隙的电场均匀,局放小;当将放电间隙以单元叠加成间隙组使用时,由于工作电压的叠加级差较小,间隙组的工作电压几乎可以与所有的电网电压相适配,这种具有重叠使用意义的放电间隙,大为简化生产厂家的研制和生产工作,只要研制、生产一种基础单元的放电间隙即可适配于不同的电网电压,又由于小间距间隙组在避雷器的工频放电电压下,能和避雷器的电阻片柱构成阻性分压作用,即间隙组和电阻片柱共同承担电网电压,使这种结构的避雷器耐受电网暂态过电压(TOV)的能力大大提高,改善了稳态电压分布,使承受电网电压能力提高50%;而在雷电波或操作波下,间隙组与电阻片柱构成效果较好的阻容分压作用,由于电阻片柱的容抗在冲击下很小,这样,容抗较大的间隙分压增高,避雷器的冲击放电电压下降,改善了避雷器的冲击保护特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图。
附图3是以实施例1所述放电间隙为基础单元重叠而成的单间隙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中间电极的平面视图。
附图6是以最佳实施例所述放电间隙为基础单元重叠而成的多间隙结构的示意图。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参照附图1和附图2,放电间隙,由电阻环1以及卡接在电阻环1两端的电极组成。电极是一种端电极3,外形呈草帽形,其中另一个端电极3的电极表面上分布有两个沿电极圆周方向均布的放电凸点2,放电凸点2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参照附图3,多间隙结构,由附图1中的放电间隙为基础单元重叠而成双间隙结构。共有二个电阻环1和四个电极。
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最佳实施例参照附图4和附图5,放电间隙,由两个电阻环1以及卡接在电阻环1两端的三个电极组成一种双间隙结构,电极由端电极3和中间电极4组成,端电极3外形呈草帽形,中间电极4的上、下两电极表面均分别分布有三个沿电极圆周方向均布的放电凸点2,上、下两电极表面的放电凸点2等径但错位60度分布,放电凸点2为在电极本体上冲制出的具有内腔的凸笋、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放电凸点2的最外缘点构成中间电极4与电阻环1卡接的限位点。
参照附图6,多间隙结构,由附图4中的双间隙结构为基础单元重叠面成,共有6个电阻环1,三个中间电极4和六个端电极3。随着电网电压的升高,多间隙结构可由多个基础单元重叠而成,进行任意组合,以适应不同电网电压的工作要求。
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权利要求1.放电间隙,包含电阻环(1)以及卡接在电阻环(1)两端的电极,其特征在于,间隔电阻环(1)而相对分布的电极中的其中一个,其电极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突兀在电极本体上的放电凸点(2),此电极表面与电阻环(1)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间隙,其特征在于,放电凸点(2)沿电极圆周方向均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间隙,其特征在于,每一电极表面上的放电凸点(2)为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间隙,其特征在于,放电凸点(2)为在电极本体上冲制出的凸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间隙,其特征在于,放电凸点(2)横截面形状或为圆形,或为方形,或为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说放电间隙包含一种双间隙结构,电极中包含有端电极(3)和中间电极(4),放电凸点(2)分布在中间电极(4)的上、下两电极表面上,且上、下两电极表面上的放电凸点(2)相互错位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放电间隙,其特征在于,电极中所包含的端电极(3)外形为草帽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说放电间隙是一种由单间隙重叠而成的多间隙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电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说放电间隙是一种以双间隙结构为单元重叠而成的多间隙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电间隙。包含电阻环1以及卡接在电阻环1两端的电极,间隔电阻环1而相对分布的电极中的其中一个,其电极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突兀在电极本体上的放电凸点2,此电极表面与电阻环1接触。由于放电时,弧根可在放电凸点之间转移,故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吹弧功能以及良好的熄弧能力,从而不但提高工频放电电压下间隙的工作稳定性,而且可较大幅度地减小间隙间距。
文档编号H01T1/16GK2282285SQ9624760
公开日1998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21日
发明者严增容, 陈绍疆 申请人:闽清永久避雷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